王文莉 張國瑞
重癥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屬于病情發(fā)展迅速的危急重癥[1]。患者常表現(xiàn)為呼吸衰竭、血壓降低等癥狀,發(fā)展到后期可引起腦炎、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治療難度較大且致死率極高。對于重癥肺炎患者,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吸痰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其可以較為明顯地緩解患者臨床癥狀,迅速改善通氣水平,進而對病變部位的痰液進行迅速有效的清除,但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而且治療過程易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中醫(yī)認為,重癥肺炎屬于“喘證”范疇,治療時應堅持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的治療原則。清氣化痰湯包含梔子、茯苓、黃芩、甘草等多味中藥,具有清熱止咳、宣肺化痰的功效[2]。為保證治療效果,臨床中對于重癥肺炎患者除必要的藥物與儀器治療外,還需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個性化干預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干預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加快患者恢復進程。本研究旨在對清氣化痰湯聯(lián)合個性化干預對重癥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IL-6、CRP、PCT)水平的影響進行探討,并將此次研究所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84例研究對象均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中選取,選例時間為2019年12月—2021年1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對照組中16例為女性,26例為男性;疾病類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29例,醫(yī)院獲得性肺炎13例;年齡29~76歲,平均(55.24±2.32)歲;輔助通氣方式:有創(chuàng)通氣25例,無創(chuàng)通氣17例。觀察組中19例為女性,23例為男性;疾病類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27例,醫(yī)院獲得性肺炎15例;年齡28~74歲,平均(56.51±2.37)歲;輔助通氣方式:有創(chuàng)通氣22例,無創(chuàng)通氣20例。2組患者以上疾病類型、年齡等資料經(jīng)計算比較,P>0.05,提示其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進而2組間可作對比。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本研究。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以《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療指南循證解讀》[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作為參照;中醫(yī)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2011版)》[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作為參照。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經(jīng)比較與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相符合者;②對本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且簽訂自愿接受治療的證明文件者;③無藥物過敏史者等。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tǒng)或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②依從性欠佳者;③重要器官功能損傷者等。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統(tǒng)一對2組患者進行抗感染、止咳、吸氧、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用纖維支氣管鏡(廠家:日本Olympus,型號:BF-P60)進行肺泡灌洗吸痰治療,患者保持仰臥位,用4 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對患者的咽喉、鼻腔進行麻醉,待麻藥生效后,取纖維支氣管鏡從一側鼻腔插入,將氣管內分泌物吸出,如果患者分泌物較黏稠,可以先注入無菌生理鹽水10 ml,之后再次吸引,生理鹽水注入總量不超過100 ml。第2天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觀察并記錄,依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清氣化痰湯治療。組方:桑白皮、黃芩、麥冬各15 g,知母、梔子、瓜蔞仁、桔梗、茯苓、川貝母各10 g,魚腥草30 g,橘紅9 g,甘草3 g。水煎煮至300 ml為1劑,1劑/d,分早晚2次服用。2組患者均治療7 d。
1.4.2 干預方法治療期間2組患者均采用個性化干預。①飲食干預:在保證營養(yǎng)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個人意愿及身體狀況制定飲食計劃,以高蛋白流質食物為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身體條件不允許的患者可以通過鼻飼管進食,每日總進食量不超過200 ml。②呼吸道干預:護理人員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對患者氣道分別進行糾正體位、霧化、吸痰等處理,避免發(fā)生堵塞等情況。③MDRO感染預防干預:預防患者MDRO感染的發(fā)生,集中為患者進行感染方面的知識與具體做法的講解,評估患者每日氣道、導管情況。若患者已發(fā)生感染情況,及時進行救治并迅速向上級醫(yī)師匯報。④并發(fā)癥干預:對患者進行并發(fā)癥預防方面的干預,保持患者病房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和干燥,及時清洗更換被褥。
1.5 觀察指標①2組臨床療效的比較。依據(jù)美國2005《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治療指南》[5]中的相關標準對患者治療后的有效率進行評定。治愈:治療后患者呼吸衰竭等癥狀完全消失,血壓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恢復正常;顯效:患者血壓降低、呼吸衰竭等癥狀明顯緩解,炎性因子水平顯著改善;有效:患者血壓降低、呼吸衰竭等癥狀稍有緩解,炎性因子水平有所改善;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炎性因子水平等均未改善或加重??傆行?(顯效+治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2組免疫功能的比較。進行采血及血清制備(2組患者治療前后各抽取5 ml空腹靜脈血,以3500 r/min進行15 min的離心,獲取上清后),患者血清CD4+和CD8+水平的檢測依據(jù)流式細胞儀進行,并計算CD4+/CD8+值。③2組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血液采集與血清制備方法同②,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分別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免疫比濁法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71.43%,低于觀察組的92.86%,P<0.05。見表1。
2.2 免疫功能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CD4+、CD4+/CD8+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處于較高水平,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均高,治療后2組患者的血清CD8+水平均處于較低水平,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2組重癥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比較 (例,
2.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CRP、PCT)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處于較低水平,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均低,P<0.05。見表3。
表3 2組重癥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例,
肺炎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護理系統(tǒng)和精神系統(tǒng)方面,常合并其他基礎性疾病,患者由于病情無法獨立行走,造成臥床時間過長,機體排痰能力隨之減弱[6]。因此,維持患者呼吸系統(tǒng)的通暢成為需要克服的重大問題之一,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吸痰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痰液具體位置,有效促使痰液與其他分泌物排出,改善患者呼吸系統(tǒng),增強患者通氣功能,但該方法屬于有創(chuàng)治療,對醫(yī)護人員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和局限性[7]。
中醫(yī)認為,重癥肺炎是由于機體感受外邪,邪氣化熱傷津,久化為痰導致的肺失宣肅、痰熱阻肺,應以宣肺平喘為治療原則[8]。清氣化痰湯中的瓜蔞仁為君藥,有清熱開結之功效;魚腥草、黃芩、梔子和桑白皮為臣藥,有清肺化痰之功效;麥冬、橘紅、知母、川貝母、桔梗、茯苓為佐藥,有健脾理氣之功效;甘草為使藥,有補中益氣之功效。諸藥共用,發(fā)揮清熱止咳、宣肺化痰的功效。個性化干預是由常規(guī)干預模式衍變而來的,更加注重患者的個性化與差異性,可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制定干預方案。通過對本研究結果分析可發(fā)現(xiàn),治療后2組患者的血清CD4+、CD4+/CD8+水平和臨床總有效率相比,觀察組均處于較高水平,2組患者的血清CD8+水平相比,觀察組處于較低水平,提示臨床上對于重癥肺炎的治療中,通過清氣化痰湯聯(lián)合個性化干預可以有效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強臨床效果,與程永華等[9]研究結果一致。血清IL-6、CRP和PCT是血清炎性因子中的重要指標,在機體組織受到刺激時其水平可明顯升高,升高幅度取決于機體感染與組織損傷的程度?,F(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芩中的黃酮類物質可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減輕炎癥反應對機體造成的刺激與損傷,對免疫調節(jié)也有一定影響;桔梗中的桔梗皂苷可以對胃黏膜產(chǎn)生刺激,有稀釋痰液的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和多糖可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本研究中,治療后2組血清IL-6、CRP、PCT水平相比,觀察組較低,提示臨床上對于重癥肺炎的治療中,通過清氣化痰湯聯(lián)合個性化干預可有效阻礙患者機體血清炎性因子的表達,抑制病情發(fā)展,與趙棟梁等[10]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清氣化痰湯聯(lián)合個性化干預可以有效控制重癥肺炎患者病情發(fā)展,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增強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