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玉
讀書最大的樂趣就是從中找到自己聞所未聞的事情,里面有對社會現(xiàn)象的批判,美麗風景的描述,鮮為人知的秘密與故事,中外風土人情的講述,對奧秘的探索,等等?!洞猴L風人》這本書是香港著名弦樂教育家、音樂評論家鄭延益先生的樂評專集,是鄭先生從藝50年的理論精華之集大成,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參考價值。鄭先生的評論精練直接,絕不吹捧,言之有據(jù),文中處處都能看出鄭先生深厚的專業(yè)功底和精深的藝術(shù)見地,令人獲益匪淺。
《春風風人》的第二板塊“走近藝術(shù)家”和第三板塊“品讀經(jīng)典唱片”令人回味無窮。書中精練中肯的語句和一個又一個理據(jù),精妙絕倫,總能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閱讀此書,會讓你體驗到一次愉快的藝術(shù)之旅,在音樂的國度中流連忘返,讓你陶醉在作者的文字和情感中。
一、《春風風人》結(jié)構(gòu)內(nèi)容
本書匯集了鄭延益先生畢生的樂評精華,并分為三大板塊:“踏入藝術(shù)大門”(解答提琴學習者的重重疑惑,講解世界名琴的古今中外),“走進藝術(shù)家”(對中外眾多藝術(shù)家進行中肯的評價,并對演奏技巧展開深入的剖析)和“品讀經(jīng)典唱片”(以專業(yè)的視角品讀中外名家經(jīng)典之作,講述唱片背后的故事)。
(一)踏入藝術(shù)之門
這一板塊可分兩部分。前半部分利用時間順序?qū)π√崆俚难葑嗍愤M行了一個小論述。小提琴和鋼琴大概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樂器,但小提琴的歷史比鋼琴悠久得多,小提琴演奏史也要早得多。1529年至1530年,意大利畫家費拉里作了一幅天使演奏小提琴的畫,畫上的小提琴無疑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小提琴本身;1535年,他又畫出了三種尺寸的提琴,即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由此可見,在那個年代,提琴家族已確切存在了。就演奏史來說,16世紀的小提琴主要是為人聲伴奏或舞蹈伴奏之用。從17世紀開始,小提琴樂曲主要分為兩種—教堂奏鳴曲和室內(nèi)奏鳴曲,1750年以后才被弦樂四重奏所代替。
后半部分的內(nèi)容是對提琴學習者的疑惑進行解答。其中“弦樂器是否必須從小學起”這一問題是許多對弦樂感興趣的愛好者關(guān)注的。作者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以下觀點:第一,小提琴并不需要從三四歲就開始學;第二,中國兒童從8歲至10歲開始學習已足夠早了;第三,學小提琴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天賦,需要的是對小提琴的熱愛;第四,任何手指條件正常的人,都可以學小提琴;第五,即使是40歲的人,也可以學小提琴,唯一的條件是熱愛它;第六,引用名人奧爾的話說,要想成為小提琴家,每天練琴3小時已夠;第七,任何小提琴家,只有身體健康,即使到了60歲,在技術(shù)上如有缺點的話,如練習得法,仍然能取得進步;第八,發(fā)音、音準、揉音都是可以培養(yǎng)的。
(二)走近藝術(shù)家
第二部分是對中外眾多藝術(shù)家進行中肯的評價,并對演奏技巧展開深入的剖析。其中關(guān)于“克萊勒斯”這部分內(nèi)容令人印象深刻,作者提到他最拿手的是小品,他是唯一能把這些小品升級為音樂會正式曲目的大師,并重復(fù)將之灌成暢銷唱片。關(guān)于克萊勒斯彈得一手好鋼琴的說法,曾有過一件趣事。有一次,他演奏門德爾松的協(xié)奏曲,由于他剛度假回來,銀行保險庫已休息拿不到琴,他趕到彩排的音樂廳,在鋼琴凳上一坐,就向樂隊指揮說:“先生,我們開始吧?!苯又?,他就用鋼琴和樂隊從頭到尾奏了一遍,一音不錯!關(guān)于他的這些趣事還有很多。在作者看來,克萊勒斯不追求技術(shù)上的十全十美,因此與世無爭,沒有心理負擔。他要的是溫馨、美,因此他給予無數(shù)的樂迷以感人肺腑的享受。
(三)品讀經(jīng)典唱片
第三部分,作者以專業(yè)的視角品讀中外名家經(jīng)典之作,講述唱片背后的故事。其中《永遠的海菲茨》是作者評價得最多的內(nèi)容,相信也是許多弦樂愛好者都會細細品讀的一篇內(nèi)容。海菲茨的演奏技巧可以說是舉世無雙,但他從不炫耀技巧,不管他演奏時如何激動,也從無過火之舉。貝多芬的協(xié)奏曲幾乎每一位小提琴家都留有錄音,只有海菲茨一人能按其本意,從頭至尾一個速度拉出,顯示了他驚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精湛的修養(yǎng)。對這位20世紀聲名最顯赫,但在“發(fā)燒圈”又飽受爭議的絕代大師,文章不僅在唱片錄音方面逐曲進行了介紹和分析,還從演奏技巧的角度說明了大師不同年代的演奏為何會有如此明顯的不同,并與同時代其他的小提琴大師作了充分的比較。這種縱向(演奏家自己)與橫向(其他演奏家)的比較正是唱片版本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式,更需要樂評人廣博的學識和嚴謹?shù)倪壿嫻αΑ?/p>
二、新穎之處與價值體現(xiàn)
(一)新穎之處
樂評通常被歸入“應(yīng)用文”類型,但好的應(yīng)用文也應(yīng)該有文學性。評論的可讀性和藝術(shù)性如果能夠和被評論對象相當,其說服力和感染力將得到更充分的實現(xiàn)。鄭延益先生的品位與格調(diào)不僅體現(xiàn)在他對音樂和唱片的選擇與評價上,還體現(xiàn)在他的文字敘述與修辭方面:簡潔、明確,偶有修飾但絕不堆砌。他的文章很少使用比喻,他的敘述足以令讀者毫無障礙地領(lǐng)會他想表達的,無須再用打比方的手法解釋?!洞猴L風人》這本書有2厘米厚,雖然正文字號不大、插圖不多,但如果是真正的愛樂者,一天就可以愉快地讀完,正是因為其流暢的文字和精練的文體,令讀者不枯燥、不無聊、不走神、不傻笑。
(二)價值體現(xiàn)
“多讀書,行萬里路。好讀書,開卷有益。讀好書,良師益友。勤讀書,學海無涯?!泵勘緯加衅渥陨韮r值的體現(xiàn),在你渴望時,它前來給予詳細指教,但是從不糾纏不休,《春風風人》也是如此。書中作者中肯的評價與獨到的見解,讓不能親歷現(xiàn)場的人看過文章能夠身臨其境,讓面對浩如煙海的唱片版本而不知所措的人們能夠理出頭緒,讓被宣傳口號和軟文洗腦的人能夠重新回歸理性與獨立思考。該書是作者從藝50年的理論精華之集大成,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參考價值。他的文章讀來既教育人,又使人信服,有長者風范。該書對愛樂者提高音樂理論知識和鑒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當今社會,它還能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人們的基本音樂素養(yǎng),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悅。
三、推薦人群
《春風風人》這本書的內(nèi)容,包括對藝術(shù)家的印象、音樂會的觀后感、對藝術(shù)理解,以及美學思想的探討等,包羅萬象。書中的觀點鮮明、筆鋒犀利、語言婉轉(zhuǎn)、風格活潑,讀后對人深有啟迪。鄭延益在書中對小提琴家的介紹堪稱是一部近代小提琴史。鄭先生的樂評,無論是長篇還是短文,都是洋洋灑灑,氣勢雄綿;無論是對西洋音樂還是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都體現(xiàn)其深厚的專業(yè)功底和精深的藝術(shù)見地。此書特別適合古典樂愛好者和弦樂學者,還有弦樂教育工作者。
對古典樂愛好者來說,除了相關(guān)基礎(chǔ)工具書外,能多次翻讀的樂評書少得很,因此很容易出現(xiàn)讀到一半就讀不下去的現(xiàn)象,甚至有時買書的錢都可以買一張唱片了。然而,《春風風人》就如同一張音樂地圖,因為作者長期在香港,所以你可以聽到很多在內(nèi)地無法聽到的音像資源。書中的推薦對古典樂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福音。
如果你是對弦樂有所了解的弦樂學者,這本書就如同一本弦樂字典,不僅能帶你了解更多弦樂發(fā)展歷史和演奏歷史,還能為你學習弦樂提供很好的見解和練習方法。
對弦樂教育工作者來說,本書就如同你的備課本。本書作者在書中對弦樂作品的獨到見解和對演奏者演奏技巧的評價和觀點,都值得探究、學習和借鑒,就像書名《春風風人》一般能夠及時給人教益與幫助。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yīng)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其中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yīng)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而《春風風人》就是一本值得用心品味閱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