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青
20世紀60年代,隨著國家建設和戰(zhàn)備工程規(guī)模不斷擴大,基本建設任務越來越重,戰(zhàn)線越拉越長,而國家原有的基本建設隊伍面臨年齡偏大、拖累加重、機動性差等一系列問題。為了化解矛盾,解決問題,1966年初,經(jīng)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簡稱“國家建委”)報告、中共中央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簡稱“基建工程兵”)這一新兵種應運而生。
這支國家基本建設的生力軍、突擊隊,與國家經(jīng)濟建設的發(fā)展同頻共振,與人民共和國時局的變化息息相關?;üこ瘫鴱?966年8月光榮組建、迅速擴充,1982年8月精簡縮編,至1984年底正式撤銷完成轉業(yè)改編,前后經(jīng)歷了18年艱苦奮斗、創(chuàng)造輝煌的革命歲月。其間,基建工程兵部隊圓滿地完成了國家賦予的各項任務,顯示了政治素質優(yōu)、組織效率高、正規(guī)管理好、突擊能力強、技術性能高、機械設備全的特點與優(yōu)勢,為國家經(jīng)濟建設和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涌現(xiàn)出了一批批先進集體和英雄模范人物,永載我軍的光輝史冊。
國家需要時,橫空出世
1966年初,為解決國家基本建設施工面臨的矛盾和困難,優(yōu)化隊伍并尋找新出路的事項提上了黨中央的議事日程。
2月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周恩來總理和鄧小平副總理提議把國家13 個行業(yè)施工隊伍整編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暫定名為基本建設工程兵。隨后,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此事作了初步研究。2月21日,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受周恩來委托到長沙就此事向毛澤東主席作了匯報,提出準備把全國300萬國有工礦企業(yè)基建隊伍中,屬中央各部委直轄的160萬人,在今后三五年內逐步軍事化,整編為基建工程兵,實行義務兵役制。毛澤東聽取匯報后說:“這個辦法我贊成?!?/p>
3月11日,國家建委根據(jù)中央書記處的指示,組織起草并向中共中央呈報《關于施工隊伍整編為基本建設工程兵試點意見的報告》?!秷蟾妗诽岢觯簭氖┕り犖檩^多的冶金、建工、煤炭、水電等國家部委在西南、西北地區(qū)的施工企業(yè)中,擬建立5個基本建設工程的師一級部隊,進行軍事化試點。周恩來認為,基建工程兵這個新兵種要一手拿鎬,一手拿槍,能工能戰(zhàn),勞武結合。他在報告上批示:“一旦有事,好處無窮。”3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轉了國家建委的《報告》并指出:“把施工隊伍逐步整編為勞武結合,能工能戰(zhàn)的基本建設工程兵,是實現(xiàn)隊伍革命化,保證隊伍不斷更新、提高戰(zhàn)斗力的根本性措施,最能適應邊備戰(zhàn)、邊建設的需要?!?/p>
7月27日,中央軍委同意并轉發(fā)國家建委的《報告》,認為組建基建工程兵“不僅對實現(xiàn)施工隊伍革命化,促進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而且對加強戰(zhàn)備、鞏固國防具有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我們必須切切實實地做好這項工作”。為此,中央軍委決定,基建工程兵按縱隊、支隊、大隊、區(qū)隊、中隊(即相當于部隊的軍、師、團、營、連)直到排、班的序列進行編制。
8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9周年這天,國防部下達命令,授予首批整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5個支隊、4個部屬大隊番號。首批基建工程兵的主力來自國家冶金工業(yè)部、煤炭工業(yè)部、化學工業(yè)部、水利電力部、建筑工程部、交通部等國務院部委直屬的專業(yè)施工隊伍,包括各級專業(yè)干部、工程技術人員、一線施工工人、后勤保障人員等,還有少量領導干部。
8月至12月,從鐵道兵、蘭州軍區(qū)、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抽調各級干部2419人,并從之前6個部所屬的專業(yè)建設公司和專業(yè)工程局中抽調有關人員,在四川省、貴州省、甘肅省、陜西省等施工駐地,將基建工程兵5個支隊、36個大隊總計9.78萬人,正式組建落實到位。
與此同時,根據(jù)中央軍委指示,基建工程兵領導機構未組成前,在國家建委內暫設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整編辦公室,下設參謀處和后勤處,負責同總參謀部、總后勤部聯(lián)系具體工作。在冶金工業(yè)部、建筑工程部、煤炭工業(yè)部、水利電力部、化學工業(yè)部、交通部分別成立基建工程兵各縱隊整編辦公室,由一名副部長負責,分別下設參謀、政工、后勤3個組。至此,其首批工作機構和部隊組建完成。
基建工程兵作為人民解放軍中組織編制較特殊的多行業(yè)技術兵種,與部隊的作戰(zhàn)、訓練并無直接關系,而主要是為了工程建設。其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雙重領導,編制不計入軍隊實力,不使用國防經(jīng)費,實行獨立經(jīng)濟核算,自負盈虧。部隊的調度指揮,由國家建委和各主管部門負責。部隊日常的軍事訓練、技術訓練、政治教育和總結評比等,主要利用業(yè)余時間和施工間隙進行。
總之,基建工程兵既是一支職業(yè)化施工隊伍,還是一支能打仗的部隊,更是一支承擔國家急、難、險、重基建任務的部隊。
十年磨一劍,部隊擴充
第一批基建工程兵部隊組建后,從1970年至1979年間,國務院、中央軍委通過整編、擴編、組建、轉隸等形式,先后建起交通、鈾礦地質礦山、水文地質普查、北京地鐵和市政建設、戰(zhàn)備通信、工程建筑、黃金地質等部隊及基建工程兵學校。這些部隊經(jīng)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在曲折中發(fā)展;迎來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機遇,在壯大中騰飛;保持了正確的建設方向,成為一支奮戰(zhàn)在國家經(jīng)濟建設、國防建設戰(zhàn)線上的重要力量。
1973年12月25日,中央軍委和國家建委共同主持召開由各支隊及大隊主要領導、部分基層干部和工程技術人員、戰(zhàn)士和老工人代表共308人參加的基建工程兵整編試點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基建工程兵建制以來積極施工備戰(zhàn)、優(yōu)質高效建設的優(yōu)越性。這次為期20天的會議,是基建工程兵組建7年來召開的第一次大型總結會議,在其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尤其重要的是,會議正式將“勞武結合,能工能戰(zhàn),以工為主”確立為基建工程兵的總體建設方針。
這“十二字方針”內涵豐富、關系辯證,既體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的共性,又有基建工程兵的特性?;üこ瘫獔猿帧耙怨橹鳌?,平時執(zhí)行艱巨的施工任務,戰(zhàn)時搶修搶建,而且可以掩護自己和參加必要的戰(zhàn)斗。勞和武,工和戰(zhàn),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平時部隊施工與大自然搏斗,可以鍛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為將來參加必要的戰(zhàn)斗打好思想上和作風上的基礎。
1974年10月2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試行《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領導關系的幾項暫行規(guī)定》,對基建工程兵的性質、任務、建設方針、領導機構、領導關系和軍事、政治、后勤工作等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的頒發(fā)和試行,使加強基建工程兵的全面建設,有了明確的標準和依據(jù)。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隨著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轉移,基建工程兵部隊也不斷擴充,黨中央開始著手組建基建工程兵的領導機構,以解決部隊的統(tǒng)一指揮和領導問題。1977年11月29日,國家建委向國務院、中央軍委呈報《關于成立基本建設工程兵領導機構的報告》。《報告》建議:有必要成立兵種領導機構,成立兵種黨委,下設指揮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兵種各項工作在國務院、中央軍委統(tǒng)一領導下,由國家建委抓總。平時主要擔負基本建設施工任務,除承擔戰(zhàn)勤任務或在邊疆地區(qū)進行軍事工程建設的部隊歸軍委直接指揮外,日常調度指揮由國家建委和國務院各主管部門負責?;üこ瘫恼喂ぷ?,在軍委總政治部的統(tǒng)一部署下,由中共中央基本建設政治部和各主管部委政治部負責;軍事工作和后勤工作,由總參謀部和總后勤部統(tǒng)一安排在各地區(qū)執(zhí)行任務的部隊;黨政工作由所在軍區(qū)負責,要服從地方黨委的領導;部隊建設的具體方針制訂、施工生產(chǎn)指揮、機械裝備由國家建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
此時,經(jīng)過11年的整編、擴充、轉改,基建工程兵已發(fā)展到1個本級辦公室,10個國務院部屬辦公室,1 個北京市屬辦公室;所屬部隊共有21個支隊,102個大隊,1所學校,共34萬余人,分布在全國26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擔負著國家基本建設重點工程和國防工程施工,以及水文、鈾礦、黃金等地質普查勘探、生產(chǎn)和戰(zhàn)備通訊等任務。
1978年1月21日,中共中央批準關于基建工程兵領導機構成立的報告。4月1日,基建工程兵領導機構正式成立,定為正軍區(qū)級。10月28日,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任命李人林為基建工程兵主任、張孔修為副主任兼指揮部參謀長、王森為副主任兼工程部部長、楊杰為副政治委員。不久,黎原也被任命為副主任。1979年3月22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家建委主任谷牧兼任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以后又陸續(xù)調黎光為副政治委員、朱光為副主任、夏夔為政治部主任、周力為后勤部部長、丁鐵石為后勤部政治委員,逐步配齊了領導班子。
為加強對基建工程兵部隊的領導,各部屬辦公室升格為軍級指揮部,到1980年底,經(jīng)過又一輪擴充、改編、合并,基建工程兵共轄有9個軍級指揮部,3個師級辦公室,32個師級支隊,5所師級技術學校,8個師級單位,171個大隊或團級單位,總人數(shù)最多時接近49萬人?;üこ瘫M入發(fā)展建設的全盛時期。
順應時代潮,精簡縮編
基建工程兵統(tǒng)一的指揮機構由于成立晚,加上部隊邊建邊工邊訓,因此,存在的問題較多:一是新老部隊的教育訓練和管理水平不一;二是部隊高度分散,承擔的任務也是復雜多樣,管理教育難度很大;三是受社會風氣影響,少數(shù)部隊思想比較混亂。針對這些情況,結合基建工程兵既不同于野戰(zhàn)軍又不同于地方企事業(yè)單位的特點,按照“十二字方針”的要求從三方面對部隊進行整頓:第一,大力加強政治工作。深入開展學習英雄模范,發(fā)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開展技術能手、革新能手、施工管理能手的“三手”評比活動和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堅持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的原則。第二,抓好部隊管理。嚴格執(zhí)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做到令行禁止,雷厲風行,一切行動聽從指揮。第三,認真解決部隊施工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教育訓練差的“兩低一差”問題,通過重點抓好幾個技校和各支隊及教導隊的建設,加強各級各類干部輪訓,提高部隊的管理和技術水平。
1982年2月,根據(jù)國民經(jīng)濟調整的要求,為適應國家經(jīng)濟體制改革和軍隊精簡整編的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第七次大裁軍,以加強集中統(tǒng)一指揮,減少數(shù)量,提高質量,改善武器裝備,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8月19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fā)布(1982)23號文件,作出《關于撤銷基建工程兵的決定》。隨即組成基建工程兵撤銷工作領導小組,由國務院副總理、基建工程兵政委谷牧任組長。12月9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fā)布(1982)36號文件,批轉基建工程兵撤銷工作領導小組呈報的《關于撤銷基建工程兵的實施方案》。方案提出總的撤編要求是:1982年冬至1983年春撤銷改編三分之二部隊共22.4萬人,其余部隊于1983年底前基本撤銷改編完畢。
基建工程兵共34萬人(包括近6萬干部、2萬職工、4萬志愿兵、22萬義務兵)。第一,冶金、煤炭、石油化工、二機、水文地質、北京指揮部和三機部、七機部辦公室及國家建委直屬部隊,按系統(tǒng)對口集體轉業(yè)到國務院各有關部委、北京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qū),共25萬余人。第二,少量部隊轉隸軍隊系統(tǒng),如水文地質部隊的4個水文地質團分別轉隸北京、蘭州、沈陽、烏魯木齊軍區(qū)建制并改編為軍區(qū)給水工程團;通信指揮部機關及4個團移交總參謀部通信部。第三,水電、交通、黃金地質部隊6個支隊、35個團,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共計5萬余人。
1983年11月,基建工程兵大部分部隊已經(jīng)撤銷改編完畢,納入全軍計劃的2萬余人轉業(yè)、退伍,4000余名干部離退休。11月1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fā)出《關于成立基建工程兵善后工作領導小組問題的通知》,決定撤銷基建工程兵領導機構,成立基建工程兵善后工作領導小組。至1984年底,基建工程兵的撤銷改編、移交和善后工作進展較為順利。1985年初,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撤銷基建工程兵善后工作領導小組和臨時黨委。至此,作為一個兵種的基建工程兵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成為我軍保留時間最短的兵種。
輝煌十八載,功勛卓著
“高聳的大廈是你的身影,寬闊的廠房是你的心胸?!被üこ瘫且恢睦镒罾щy就在哪里戰(zhàn)斗的特殊部隊,足跡遍布全國2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他們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以頑強拼搏、勇于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相繼完成160多項國家大中型建設項目和重點單項工程。
在冶金工程建設上,先后承擔和參與了四川江油長城鋼廠和甘肅酒泉鋼鐵公司建設工程,遼寧鞍山鋼鐵公司和本溪鋼鐵公司的礦山及鋼鐵冶煉擴建改造工程,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建設,北京首都鋼鐵公司、安徽馬鞍山鋼鐵公司、新疆烏魯木齊鋼廠等基建施工,以及河北唐山鋼鐵公司的震后重建修復任務等。
在煤礦工程建設上,承擔了陜西韓城礦區(qū)、貴州盤縣礦區(qū)、遼寧鐵法礦區(qū)、山西古交礦區(qū)、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礦等9個省、自治區(qū)的12個礦區(qū)的擴建任務。還承擔了河北唐山開灤煤礦的震后恢復搶修和擴建工程。
在水利電力工程建設上,承擔了四川映秀、潘家口水庫水利樞紐工程和江西萬安、廣西天生橋水電站建設。參與了長江葛洲壩工程的初期建設和河北引灤入唐等工程。完成了四川二灘、向家壩等水電站的地質勘探任務。支援了青海龍羊峽、甘肅白龍江、吉林白山工程的勘探和建設。
在石油化工建設上,先后承擔和參加了大慶、大港、任丘油田的基建施工等任務。擔負湖北化工廠和化肥廠、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公司、四川瀘州天然氣化工廠、南京烷基苯廠等國家大型重點工程的建設施工。
在水文地質普查、勘探方面,完成了對華北、東北、西北和西南等地224萬平方公里的水文地質普查任務,鉆井工作量近80萬米,查明了許多地區(qū)的水文地質面貌和地下水資源,填補了國家雪線以下350萬平方公里中最艱苦地區(qū)的大面積水文地質空白,為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基礎資料。
在鈾礦地質礦山勘探方面,完成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鉆、硐探工作量514萬米,槽探520萬立方米,為國家探明了一批鈾礦資源和工業(yè)儲量。
在黃金地質勘探方面,共完成巖心鉆探進尺22.8萬米,提交可生產(chǎn)利用的地質勘探43份,金礦儲量139.4噸、銀礦儲量1353噸、鉛礦儲量13.3萬噸。
在首都建設中,完成了北京地鐵第二期工程、首都機場一號航站樓、毛主席紀念堂、北京二環(huán)路及公共建筑工程等任務,還建起了大批教學、科研樓房和民用住宅等。
在戰(zhàn)備交通建設上,改造翻越昆侖山、唐古拉山的青藏戰(zhàn)備公路和橫貫千里康藏高原的川藏戰(zhàn)備公路。修筑穿越祁連山、大馬山及原始森林的青海民河至門源的國防公路,橫跨鐵壁梁、三四潭等天險的秦嶺戰(zhàn)備公路,盤亙在冰峰雪嶺天山之間溝通南北疆的天山公路,穿越戈壁、沙漠的青新公路且末至若羌段。累計修建公路33條,長達3500公里,橋梁260座。
在國防工業(yè)建設上,有陸??哲姷某R?guī)兵器工程建設項目,有國防尖端武器工程建設項目,還有航空航天基地工程建設項目等。
基建工程兵各部隊還充分發(fā)揮裝備好、技術熟練、突擊性強、既能搶險又能搶修搶建的特殊優(yōu)勢,積極參與了河南駐馬店抗洪救災、遼寧營口海城和河北唐山等地的抗震救災行動,先后出動人員1.4萬人、汽車500多輛、醫(yī)療隊28個,為搶救國家財產(chǎn)和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幫助人民群眾重建家園、恢復生產(chǎn),作出巨大貢獻。還成建制調集部隊支持深圳特區(qū)建設,先后完成了160多個單項工程任務,被譽為特區(qū)建設的“拓荒?!?、主力軍。
在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基建工程兵部隊榮立集體一等功以上的先進集體23個,榮立一等功以上的先進個人57人,涌現(xiàn)出了像姚虎成、任正非等優(yōu)秀人才。1978年春,新疆伊犁州的哈希勒根工程進入最緊張復雜的階段,為保證筑路部隊物資供應,必須先打通一條被冰雪土石埋沒的“之”字形便道。姚虎成帶領兩個班的戰(zhàn)士奮戰(zhàn)了3天,便道大半修通。4月9日是星期天,他們放棄休息,繼續(xù)施工。日已過午,姚虎成讓戰(zhàn)士們回去吃飯,他與兩名推土機手在清理便道上最后幾堆積雪冰土時遭遇雪崩,連人帶車被壓在1萬多立方米的冰雪下。經(jīng)搶救,兩名推土機手脫險,姚虎成因傷勢過重光榮犧牲,基建工程兵領導機關為他追記一等功,中央軍委授予他“雷鋒式好干部”稱號。青年技術員任正非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高精度計量標準儀器——空氣壓力天平,為我國儀表工業(yè)填補了一項空白,因貢獻突出榮升工程師、技術副團級副所長,出席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和1982年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3年基建工程兵撤銷后他轉業(yè)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務基地。1987年創(chuàng)立華為公司。之后事業(yè)突飛猛進,成為基建工程兵轉業(yè)、復員到地方幾十萬大軍中的領軍人物。
1978年10月1 日,旋律激昂、雄壯豪邁的《基建工程兵之歌》刊登在《基建工程兵報》創(chuàng)刊號上,形象展示出這支在我軍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兵種的特點,“我們是光榮的基建工程兵,毛主席的教導牢牢記心上。階級斗爭,我們做先鋒,基本建設當闖將。從南方,到北方,從內地,到邊疆,艱苦奮斗,四海為家,祖國處處擺戰(zhàn)場,千難萬險無阻擋。勞武結合,能工能戰(zhàn),以工為主是方向。開礦山,建工廠,筑公路,架橋梁,勘查資源,攔江筑壩,錦繡山河披新裝,建設祖國貢獻力量”。
(責編 張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