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蓓蕾,蔣雪筱,趙 恒
(1.云南省科普資源信息中心,云南,昆明,650217 2.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f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廣東,廣州,511458 3云南地質(zhì)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00)
近年來,我國在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1999年以來,在南海北部陸坡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diào)查和評價,獲得了包括地質(zhì)、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海底攝像等多信息證據(jù),表明南海北部陸坡賦存有天然氣水合物。2004年利用德國“太陽號”科考船,中德科學家在東沙海域執(zhí)行了SO-177航次,對南海北部陸坡甲烷和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形成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進行系統(tǒng)研究,在碳酸鹽結殼裂隙中發(fā)現(xiàn)了嗜甲烷和硫化氫氣體的菌席和雙殼類等冷泉生物,顯示我國南海北部具有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地質(zhì)、地球化學和海底表層微地貌等證據(jù)[1]。2007年,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qū)嵤┿@探,首次獲取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2]。2013年我國在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鉆獲高純度天然氣水合物樣品。樣品具有埋藏淺、厚度大、類型多、純度高等四個主要特點,自然產(chǎn)狀呈層狀、塊狀、結核狀、脈狀等多種類型,肉眼可辨,控制儲量1000×109~1500×109m3,相當于特大型常規(guī)天然氣規(guī)模。
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分解釋放的甲烷等烴類氣體在向上運移的過程中,可以穿透海底沉積物,以冷泉的形式出現(xiàn)在海底。這些烴類氣體以及沉積物中有機質(zh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發(fā)生一系列的地球化學作用,導致本區(qū)沉積物及其孔隙水化學組分異常。本文對南海北部東沙海域DH-CL2站位沉積物及其孔隙水地球化學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并結合區(qū)域地質(zhì)概況,討論這些地球化學特征形成的機理,探討其對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指示意義。
DH-CL2站位位于東沙群島靠近臺西南盆地的大陸斜坡上(圖1),水深1150m。樣品采用大型重力活塞柱狀取樣器取得,巖心總長747 cm,表層0cm~5cm為黃褐色,5cm以下為青灰色,主要由粘土和粉砂組成,粘土占35%,粉砂占65%,6m以下有濃烈的H2S氣味。
圖1 南海北部東沙海域DH-CL2站位位置圖
表1 DH-CL2站位孔隙水離子和沉積物甲烷含量
表2 DH-CL2站位沉積物CaCO3和Org.C含量
圖2 DH-CL2站位孔隙水含量隨深度變化趨勢
圓環(huán)形連接通道的寬度為DR,DR/D的比例為1/3。熱沉的微通道體積與熱沉總體積的比例被定義為體積占比φ。
表3 孔隙水中結果平均值(8m以內(nèi))
海水中總堿度定義:每升海水中,氫離子接受體(當溫度為25℃時,離子強度為0,解離常數(shù)K≤10~4.5的弱酸解離形成的堿)超過氫離子給予體(K≥10~4.5的酸)的氫離子摩爾當量中和酸的能力[14],單位mol/L,可表示為:
其中,方括號代表離子濃度,[H+]F代表自由氫離子濃度,省略號代表其他種類的酸和堿,因含量很少,可以忽略。
而在沉積物孔隙水中,根據(jù)各離子含量,總堿度公式可以簡化為:
圖3 DH-CL2站位孔隙水總堿度-含量隨深度變化趨勢Fig 3.Site DH-CL,2 Pore Water TA Change Along with Depth
孔隙水中HCO3-和HS-是導致TA含量異常的主要因素,其來源是沉積物中甲烷厭氧氧化反應(AMO: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在天然氣水合物賦存區(qū),AMO主要發(fā)生在硫酸鹽還原帶底部,即硫酸鹽-甲烷界面(SMI)處,反應由甲烷作為還原劑與硫酸鹽發(fā)生反應[17]:
對布萊克海臺有水合物賦存的994、995和997鉆孔進行Org.C測試,發(fā)現(xiàn)三個鉆孔的Org.C含量從最表層0.3%~0.5%逐漸升高至含水合物處的1.5%左右[20];世界主要天然氣水合物發(fā)現(xiàn)海域海底沉積物的Org.C分析研究表明,天然氣水合物發(fā)現(xiàn)地表層沉積物的Org.C含量一般較高,Org.C含量低于0.5%則難以形成天然氣水合物,有機碳含量是生物成因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21]。
圖4 DH-CL2站位沉積物中CaCO3和Org.C含量隨深度變化趨勢Fig 4.Site DH-CL,2 CaCO3 in Sediment andOrg.C Change Along with Depth
圖4是DH-CL2站位沉積物中CaCO3和Org.C含量隨深度變化趨勢圖。在0cm~40cm之間,沉積物中Org.C含量呈下降趨勢,說明此層位間Org.C來源為海水沉積的有機顆粒。從40cm向下,Org.C含量范圍大約為0.5%~1.01%之間,并呈緩慢增加的趨勢。DH-CL2站位表層沉積物中Org.C含量高于布萊克海臺994、995和997鉆孔,說明本區(qū)有利于形成天然氣水合物,并且埋藏深度可能更淺。
沉積物中CaCO3含量也和天然氣水合物有關。天然氣水合物分解釋放的甲烷等在向上運移過程中,在細菌作用下被硫酸鹽氧化,形成的二氧化碳會與沉積物孔隙水中Ca2+發(fā)生反應,形成CaCO3沉淀,這樣會造成孔隙水中Ca2+濃度降低。,孔隙水中Ca2+補充主要是靠海水中Ca2+擴散作用,因此在天然氣水合物賦存區(qū),沉積物中CaCO3含量和孔隙水中Ca2+含量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即隨深度增加而迅速減少。DH-CL2站位沉積物中CaCO3含量減少趨勢比較明顯,這也是本區(qū)存在天然氣水合物的有力證據(jù)之一。
(3)沉積物頂空氣中CH4含量存在突變,在SMI以上含量變化不大,從SMI開始則迅速增加。
(4)上述沉積物及其孔隙水的地球化學異常特征與國外發(fā)現(xiàn)天然氣水合物區(qū)淺表層地球化學特征高度吻合,因此可以判斷該站位深部沉積物中賦存有天然氣水合物礦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