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瞇瞇眼成了全民關(guān)注的話題,網(wǎng)上關(guān)于它的討論甚囂塵上。
事情的起因是,有人扒出來三只松鼠在2019年發(fā)布的一組廣告海報,海報中的模特有著瞇瞇眼、厚嘴唇等特征,部分網(wǎng)友認為這是在故意丑化中國人。
面對質(zhì)疑,三只松鼠官方在微博回應,表示模特妝容是基于其個人特征打造,并沒有刻意丑化。
但網(wǎng)友們不買賬,不僅發(fā)起抵制三只松鼠的行動,還找到廣告模特的賬號,對其進行人身攻擊。
不堪其擾的模特不得不發(fā)表聲明,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她的一句“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國人了?”徹底點燃了公眾的情緒。
網(wǎng)友們分成旗幟鮮明的兩派,支持的人認為這是過于敏感,上綱上線的表現(xiàn)。
反對的人則表示,這根本就是在混淆視聽,瞇瞇眼和小眼睛不是一個東西,辱華行為沒得洗,緊接著他們又扒出來國漫《雄獅少年》、奔馳以及迪奧廣告宣傳中的瞇瞇眼形象。
那到底哪一方才是正確的呢?
要想弄清楚網(wǎng)友們的爭論孰對孰錯,需要搞明白兩個問題:瞇瞇眼的由來和它到底是不是辱華,以及瞇瞇眼和小眼睛的區(qū)別。
從搜集到的資料來看,瞇瞇眼在西方話語體系下,顯然不是一個友好的詞匯。
目前已知的,西方最早丑化中國人眼睛的記載,出自美國傳教士衛(wèi)三畏出版于1847年的《中國總論》。
在這本書里,他曾毫不客氣地侮辱道:“中國人是個了無興趣、不自然和不文明的‘豬眼’民族,對他們,你盡可以嘲笑?!?/p>
到了19世紀末,一位叫約翰·朗頓·唐便的英國醫(yī)生,更是直接把以他名字命名的唐氏綜合癥,稱為“蒙古人種病”。
原因是,他認為患者的眼部特征,與亞洲人十分相似,都有著蒙古褶和上揚的眼尾。
而這種病的典型特征是:存活者有明顯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長發(fā)育障礙和多發(fā)畸形。
他還進一步地闡述道:唐氏綜合癥是一種由高貴的白種人退化到低賤的蒙古人的病變。
很明顯,在他的眼里,蒙古人種的東亞和中國人是低賤的種族。
1913年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創(chuàng)作出的反派形象傅滿洲,則把這種刻板形象和侮辱行為推向了高潮。
在書中他這樣描述傅滿洲的外貌:“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胡須、閃著綠光。”
不僅在外貌上丑化,書中還把他塑造成一個惡貫滿盈、愚昧無知的惡魔形象,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后來美國人還把他的形象搬上了大熒幕,并不斷加以渲染,從此他就在西方人的心里扎了根,成為西方人對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的普遍印象。
李小龍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曾在美國記者的采訪中,表達過抗議和不滿:“(西方)熒幕上出現(xiàn)的中國人,總是清朝的長辮子,蹦蹦跳跳的劈叉,再加上瞇瞇眼...”
而在當下的歐美,如果有人想要對華裔進行挑釁,其中一個常用動作就是,用雙手把眼睛擠成瞇瞇眼的形狀。
在前年6月份舉辦的一場塞爾維亞對陣泰國的女排比賽中,塞爾維亞的一名女排運動員,因?qū)μ﹪\動員做出瞇瞇眼的動作,而遭到泰國和亞洲人的抗議。
數(shù)千人請愿簽名要求對其進行紀律處分,最終國際排聯(lián)對塞爾維亞排球聯(lián)和當事人進行了處罰。
顯然在公開場合,西方人自己都認定,瞇瞇眼是一種侮辱性行為。
所以這根本不是我們太過敏感、上綱上線,瞇瞇眼就是赤裸裸的挑釁和歧視,如果我們再去捧臭腳或洗地,就太作踐自己了。
在網(wǎng)上我發(fā)現(xiàn),認為瞇瞇眼沒有問題的人,一部分是因為不了解這段歷史,而錯把瞇瞇眼誤解為小眼睛。
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明明知道怎么回事,卻故意混淆它們的概念,企圖渾水摸魚,挑起對立情緒。
其實瞇瞇眼和小眼睛或者中國傳統(tǒng)的丹鳳眼,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瞇瞇眼最典型的樣子是:眼角夸張式的上挑,眼形像一條細縫,看起來十分怪異。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少,或根本看不到這樣長相的中國人。
小眼睛則是平緩的一條細線,周冬雨和李榮浩就是典型的代表,我們看到后并不會覺得不舒服,頂多調(diào)侃上一句沒睡醒。
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丹鳳眼,則通常為:瞼裂細長、內(nèi)勾外翹,瞳白比例得當,眼尾自然向外延伸,開合頗具氣色神韻。
雖然可能很多人還是分不清,瞇瞇眼與小眼睛或丹鳳眼的區(qū)別,但后兩個絕對不會像瞇瞇眼那樣讓人看起來尖刻、怪異。
盡管歷史上中國人的審美在不斷變化,但也并沒有超出今天人的審美范疇。
西周及以前時期,我們崇尚健康、自然的女性之美,她是《衛(wèi)風·碩人》里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p>
東周至魏晉時期,崇拜女性柔弱輕盈、曲線玲瓏的體型美,代表人物是西施和趙飛燕;
隋唐五代時期,開始崇尚女性的雍容華貴、體態(tài)豐盈的圓潤之美,楊貴妃就是這一時期的產(chǎn)物;
宋元明清時期,人們又從豐腴健碩轉(zhuǎn)到纖細柔弱,典型代表是李師師和柳如是。
我們可以看到古人的審美和現(xiàn)在盡管有所不同,但我們不會覺得古畫里的美人丑,甚至產(chǎn)生生理不適。
在網(wǎng)上關(guān)于瞇瞇眼的討論中,有人說到了審美多元化,我們不否認,審美的標準是沒法完全統(tǒng)一的,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主流審美。
當大家都覺得某個東西美時,你可以不喜歡,然后去選擇或創(chuàng)造出另一種能讓大家愉悅舒適的美。
但如果純粹就是為了所謂的標新立異,刻意營造出大家都不能接受的丑態(tài),那就不是多元,而是任性和挑釁行為了,更何況那種“美”從誕生之初就帶著偏見。
如果說國內(nèi)的品牌不了解瞇瞇眼的含義,是無知、是盲目崇拜西方審美所致。
那么在一向看重政治正確的西方,外國公司不可能不知道,瞇瞇眼對亞裔對中國人意味著什么。
但依然有品牌前赴后繼的“踩雷”,這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在搜集瀏覽了一系列的案例后,我覺得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西方人和西方品牌的傲慢行為。
一直以來,西方對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都有著天然的優(yōu)越感。
畢竟很長一段時間,西方無論在經(jīng)濟、文化還是科技等方方面面,都對全世界其它地區(qū)有著碾壓的優(yōu)勢。
這也造就了西方品牌在進入中國后,帶著優(yōu)越的慣性,再加上他們的品牌在過去確實比國內(nèi)強上很多,所以根本不想也不需要考慮國人的感受,就會有無數(shù)的人搶著買單。
2018年的杜嘉班納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它們面向中國消費者的視頻中,同樣畫著瞇瞇眼妝容的亞裔女主角,演示用筷子如何吃意大利美食。
但她卻拿著筷子在披薩上面劃拉,一臉不知所措的樣子。
隨著視頻的推進,一個男聲配音說道:“你們是不是……不是這樣的”,一直在指點她怎樣吃飯。
這個視頻一經(jīng)發(fā)出,就遭到國人質(zhì)疑,懷疑內(nèi)容有辱華傾向。
在國人的一片聲討中,DG的創(chuàng)始人不僅沒有馬上道歉,反倒出言不遜:“中國就是一堆大便,沒有你們我們也照樣過得很好”“中國這個無知又骯臟的土匪”。
雖然隨后就遭到中國明星集體抵制,但官方給出的回復卻是:創(chuàng)始人的賬號被盜了。
而這已經(jīng)不是他們第一次這樣干了,在早前的一組宣傳海報中,就曾用時尚的模特和一位老年婦女做對比,還無恥的將這組海報命名為“DG愛中國”。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他們敢一而再再而三的這樣侮辱中國人?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們吃定了,無論怎么作妖,我們官方和民間,對他們采取的制裁和抵制都傷不了他們的筋骨,他們隨便找個理由敷衍一下,等風頭一過,生意照做,錢照賺。
但這一次不一樣了,不管他們是無意還是刻意集體拿瞇瞇眼搞事,經(jīng)過這次全網(wǎng)的討論,大家都知道了瞇瞇眼是個容易引起紛爭的話題,是帶有侮辱性質(zhì)的行為,中國人會對這個妝容和這種宣傳方式產(chǎn)生不適和反感。
所以從尊重的角度,無論國外還是國內(nèi)品牌都應該堅決杜絕這種廣告營銷方式再次出現(xiàn),如果再犯,那就不是無知和傲慢的問題了,而是純粹的挑釁行為,那時我們也會堅決地采取反制措施。
有人說,為什么之前我們沒有覺得瞇瞇眼是辱華?
那是因為,西方在近代以來建立了牢固的文化霸權(quán),很多人都認為西方的審美標準才是高級和真理。
而那個時候中國全面落后,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都有著或不得不慕強的心理,別人、別的國家比你強,那他們說的話、做的事就一定是對的。
我們當時也確實技不如人,自然也沒有敢于懷疑的底氣和勇氣。
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我們富了,也更加自信了,最主要的是,我們發(fā)現(xiàn)西方和西方品牌并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好,那么過去一直埋藏在我們心底的質(zhì)疑終于敢說出口了。
通過這個事件,我發(fā)現(xiàn),我們反感的從來就不單純是瞇瞇眼,而是有人把這一系列明明就是刻板和侮辱的行為,標榜成“藝術(shù)和美”。
這已經(jīng)不只是審美的問題了,而是上升到一種文化霸凌行為,今天他們可以拿瞇瞇眼來惡心你,明天就可以用黃皮膚貶低你,如果不破除這種霸凌,這種事件就會一直發(fā)生,國人在他們眼中,就永遠只會是一個二等公民和不堪的形象。(來源: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