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德
菌草粉種植平菇配方試驗
楊輝德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 生物與農(nóng)業(yè)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為探索菌草在種植食用菌方面的應用情況,了解菌草粉栽培平菇的產(chǎn)量高低,效益的好壞等,通過對菌草粉、菌草粉與棉籽殼各占一半、棉籽殼等原料栽培平菇的配方比較試驗,進行配方篩選,試驗表明:菌草粉與棉子殼各占一半配方的滿袋時間適中,菌絲長勢旺,污染率偏低;五潮菇的總產(chǎn)量、生物學效率均高;原料成本較低,用工成本適中,鮮菇產(chǎn)值、產(chǎn)投比較高,用之替代棉籽殼料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菌草粉;棉籽殼;配方篩選;產(chǎn)投比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側耳可食用菇種的通稱,包括糙皮側耳、蠔菇、黑牡丹菇(臺灣又稱秀珍菇),常見的種類是糙皮是側耳,是一種常見的灰色食用菇,中醫(yī)認為平菇性溫、味甘,具有追風散寒、舒筋活絡的藥用功效,常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通等疑癥。
平菇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木腐菌類食用菌之一,目前平菇種植主要以棉籽殼和玉米芯為主料,也是我國目前食用菌種植中生產(chǎn)量最大、發(fā)展最快、產(chǎn)量最高、分布最廣的一個菇類。具有抗逆性強,栽培容易,原料廣泛,生物效率高,生產(chǎn)周期短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1]。
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 z.x.lin;以下簡稱菌草)是由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菌草技術發(fā)明人林占熺于1983年從北非引進至中國,經(jīng)過20多年培育,已適應我國大部份氣候與土壤環(huán)境,并由林占熺研究員以“巨菌草”中名來命名。分類上屬多年生禾本科直立叢生型植物,具有分蘗能力強,適宜在熱帶、亞熱帶、溫帶生長等地區(qū)的高產(chǎn)優(yōu)質草種[2]。
菌草植株高大,抗逆性強,產(chǎn)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直立、叢生,根系發(fā)達,每畝產(chǎn)鮮草產(chǎn)量可達10~25t/667 m2,產(chǎn)干草5000 kg左右[3],用于食用菌種植,能降低對原料的依賴。巨菌草是高產(chǎn)優(yōu)質的菌草之一,用菌草作為菌類的培養(yǎng)料,已知可栽培香菇、黑木耳等47種食藥用菌。菌草除了作為種植食用菌的原料外,還可做飼料,同時還是水土保持的優(yōu)良草種。2008年開始應用于制造燃料乙醇、纖維板、生物質發(fā)電等能源利用[4]。在前期試驗中,單純菌草草粉(以下通稱菌草粉)種植平菇的生物學轉化效率為60%左右,產(chǎn)量低,效益差,制約了菌草在本地區(qū)食用菌產(chǎn)業(yè)中的應用。為摸索草粉種植平菇適宜配方,找出解決草粉種菇效益不高等問題,現(xiàn)將試驗結果介紹如下。
供試平菇菌株:廣溫3802菌株,引自江蘇省高郵市食用菌科學研究所。供試菌草粉:菌草成熟后收割,是利用河南啟能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干濕兩用秸稈鍘草揉絲機(見圖1),對新鮮的菌草進行兩次粉碎產(chǎn)生的菌草粉,再經(jīng)過日曬制作的干草粉,過篩孔直徑10 mm篩板,得到顆粒度為3~5 mm菌草粉(見圖2)。
圖1 干濕兩用秸稈鍘草揉絲機
圖2 粉碎后的菌草粉
以當?shù)爻R?guī)種植的棉籽殼配方為對照,采用熟料栽培模式,試驗設計了兩個配方,分別是配方①、配方②與配方③。
配方①:菌草粉88%,麩皮5%,米糠5%,白糖1%,石灰1%;配方②:草粉44%,棉籽殼44%,麩皮5%,米糠5%,白糖1%,石灰1%;配方③(對照):棉籽殼 88%,麩皮5%,米糠5%,白糖1%,石灰1%。
棉籽殼被稱為食藥用菌的萬能培養(yǎng)基,采用的是產(chǎn)自于新疆的中絨殼,適用于木腐菌的生產(chǎn)[5],麩皮、米糠都是從本地飼料廠購買的用作飼料的產(chǎn)品,石灰為石灰粉,屬生石灰。
配制過程分干混與濕混兩個步驟,干混過程以配方①為例加以介紹,棉籽殼、草粉、麩皮、米糠干混,再將白糖、石灰溶解于水中,配成營養(yǎng)水,再將營養(yǎng)水同干混料反復攪拌,要攪拌拌勻,含水量為60%~65%,用手緊捏有少量的水滴出為最好;配方②與配方③的配制過程同配方①。
試驗方法包括拌料裝袋、高壓滅菌、冷卻接種、出菇管理、轉批管理等步驟,分述如下:
1.3.1 拌料裝袋
每個配方用干料總量為10 kg,重復2次,共20 kg。白糖、石灰先用水溶解,按配方加入草粉、棉籽殼、麩皮、米糠等,混合均勻,料含水量為60%~65%。
栽培袋規(guī)格為17 cm×35 cm×0.005 cm折角聚丙烯袋。用裝袋機裝料,用線繩扎口,打活結,裝袋要求松緊度適宜,上下粗細一致,袋身無破損,檢查破損的方法是將扎好口的菌袋,放入水中用手緊捏菌袋的兩側,如有氣從每袋身冒出,證明菌袋有沙眼,用市售透明膠補袋,袋料濕重約1.1kg左右。
1.3.2 高壓滅菌
采用高壓蒸汽滅菌鍋進行滅菌,滅菌的指標控制在0.145 MPa126℃2h,冷卻后出鍋。對滅菌中檢查出有破損的菌袋用市售透明膠補袋,再進入下一輪的滅菌程序,滅菌后抽3%菌袋進行無菌檢查,檢查方法是將抽出的菌袋放置在室內(nèi),觀察三天,如袋內(nèi)長有雜菌表明滅菌不徹底,應查明原因,重新滅菌,以達到萬無一失的效果。
1.3.3 冷卻接種
培養(yǎng)料袋冷卻至常溫后在超凈工作臺中接種,超凈工作臺按無菌操作技術要求將菌種轉接到栽培袋中,用事先準備好的三級種作菌種,每0.75kg瓶裝平菇栽培種可接料袋40~60 袋。三個處理二次重復在同一天中完成接種。
1.3.4 發(fā)菌管理
接種后置清潔衛(wèi)生的室內(nèi)發(fā)菌,保持溫度在20~25℃之間,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下,每天通風1~2 次,保持空氣新鮮。定期檢查發(fā)菌質量的好壞,如發(fā)現(xiàn)有雜菌污染的菌袋,先統(tǒng)計污染率,再重新滅菌,重新接種,再進入發(fā)菌管理步驟,約25 d菌絲滿袋,發(fā)菌結束。
1.3.5 出菇管理
將長滿菌絲的菌袋并排堆碼于出菇場的地面上,在袋口處劃口,噴水保持濕潤,調控溫度15~18℃、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以上,以促子實體分化。出菇后每天噴水3~4 次,以提高空氣相對濕度,相對濕度維持在85%~95%,促子實體長大,長7~8份成熟開始采收,采收后的子實體進入銷售環(huán)節(jié),
1.3.6 轉批管理
采收后的菌袋進入轉批管理,在間歇期要保持清潔,控制濕度、控制光照,使菌袋能順利進入下一批生長,采收3批后菌袋泡水進入4~5批管理,共收5潮菇。
每個配方的一次重復抽樣調查30袋,2次重復抽樣調查60袋,對供試配方的滿袋時間、菌絲長勢、污染率進行觀察記載,分析原因,對供試配方二次重復五潮菇的產(chǎn)量進行測產(chǎn),記錄產(chǎn)量,對供試不同配方產(chǎn)量進行新復極差測驗,看差異的顯著水平,分析影響產(chǎn)量的關鍵因素,計算供試配方的生物學效率。
對供試配方原料成本、用工綜合成本、鮮菇產(chǎn)值、產(chǎn)投比進行統(tǒng)計比較,尋找出產(chǎn)投比較高的配方,為今后的生產(chǎn)提供指導。
供試配方菌袋總數(shù)、滿袋時間、菌絲長勢及污染率情況,觀察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供試配方菌絲長勢及及污染情況
注:+多表示菌絲長勢好
從菌絲滿袋時間上看,所有配方差異不大,均在22~25 d完成發(fā)菌,配方①菌絲滿袋時間最短為22 d,配方③(對照棉籽殼配方)時間最長為25 d,原因可能是菌草草粉的透氣性好,有利于菌絲生長;從菌絲長勢來看,配方②與③長勢旺,配方①長勢偏差,表明草粉作為平菇種植的替代料是完全可行的;從污染率上看,配方①污染率最高,達8.02%,配方②次之為1.23%,配方③最低,原因可能是草粉顆粒較粗,易造成菌袋破損,或因草粉糖分含量高,易被雜菌感染等。
統(tǒng)計五潮菇的總產(chǎn)量,對總產(chǎn)量進行新復極差測驗,計算出平菇生產(chǎn)的生物學轉化效率,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供試配方出菇產(chǎn)量統(tǒng)計與分析
由表2 可知,配方②總產(chǎn)量最高為11.8 kg,與配方①6.1 kg之間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配方②11.6 kg與配方③10.8 kg差異不顯著,生物學效率配方②最高,達119.43%,其次是配方③為106.45%。由此可見供試配方②有替代傳統(tǒng)棉籽殼配方的潛力,從本試驗可以看出單純的草粉效果不佳,可能是草粉的物理性狀不好,質量較輕、質地松軟,彈性較強,不容易裝緊實等原因造成的,要與棉籽殼混合使用才能提高產(chǎn)量與生物學效率,這說明配方的篩選非常重要,草粉與棉籽殼各占一半的配方是優(yōu)良配方。
對供試配方的原料成本、用工綜合成本、鮮菇產(chǎn)值、產(chǎn)投比進行了計算和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供試配方的原料成本、用工綜合成本、鮮菇產(chǎn)值、產(chǎn)投比
注:棉籽殼 2.4 元/kg,菌草粉1 元/kg(僅計算運費和加工費),麩皮0.65 元/kg、米糠0.45 元/kg石灰1.1 元/kg,綜合用工成本0.75 元/袋,平菇價格 6.3 元/kg,產(chǎn)投比=收入/成本
由表3可知:從原料價格上來,配方③的成本最高為34.1 元,添加有菌草粉的配方其成本低于棉籽殼配方,說明菌草粉配方相比棉籽殼配方具有成本的優(yōu)勢,從用工綜合成本上看,由于菌草粉較輕,用袋數(shù)量多,增加了裝袋的人工成本,有菌草粉配方的用工成本均高于棉子殼配方,在用工上不具備優(yōu)勢。但從鮮菇產(chǎn)值與產(chǎn)投比上看,由于配方②鮮菇產(chǎn)值最高為1433元,生物學效率最高,達119.3%,還由于草粉的成本較低,故菌草粉與棉籽殼混合配方在實踐中是有成本與產(chǎn)值雙優(yōu)勢,在生產(chǎn)中可以大力推廣。
配方篩選試驗表明,單純菌草粉配方種平菇并不具優(yōu)勢,而菌草粉與棉籽殼混合配方與傳統(tǒng)的棉子殼配方在滿袋時間、菌絲長勢、污染率方面都不差上下,在五批菇的總產(chǎn)量、生物學效率、原料成本、鮮菇產(chǎn)值、產(chǎn)投比也相差無幾,特別是在五潮菇的總產(chǎn)量、生物學效率、原料成本、鮮菇產(chǎn)值、產(chǎn)投比上還有一定的優(yōu)勢,說明用菌草粉只要配方得當替代棉籽殼是行之有效的,是有潛力可挖的,豐富了平菇種植的原料來源。
菌草技術是“以草代木”發(fā)展起來的中國特有的技術,本技術實現(xiàn)了光、熱、水三大農(nóng)業(yè)資源綜合高效合理地利用,也使植物、動物、菌物三物循環(huán)地生產(chǎn),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相結合,有利于提升國家的生態(tài)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這一技術問世已推廣至全球一百七十多個國家,本技術國際合作緊扣消除貧困、促進就業(yè)、可再生資源利用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發(fā)展目標,為促進當?shù)匕l(fā)展和人民福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國際生態(tài)安全合作組織曾授予中國菌草技術“世界生態(tài)安全獎”[6],是這項技術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一個有力證明。菌草是福建省農(nóng)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林占熺引進并培育的草種,曬干粉碎后用于平菇種植是有比較優(yōu)勢的,生產(chǎn)的平菇產(chǎn)量高、品質也好,由于菌草種植的干草產(chǎn)量高,通過種植菌草來促進食用菌發(fā)展產(chǎn)業(yè)的前景十分看好,而用菌草生產(chǎn)菌物飼料技術;種植菌草治理水土流失;種植菌草治理荒漠、沙漠的技術;在不同氣候條件和不同的地區(qū),菌草的栽培方法不同,在坡地、灘涂、水土流失區(qū)、干旱荒漠地區(qū)、沙漠地區(qū)等方面在本地區(qū)的利用有待進一步研究觀察。另菌草的種植有相應的不同方法,菌草的加工、處理的方法等,這一部分我們已在以前作過報道,而用菌草生產(chǎn)菌物飼料技術,用菌草栽培食(藥)用菌后的廢菌料綜合利用的技術,用廢菌料作菌料、飼料、肥料的技術,用菌草栽培的食(藥)用菌的儲藏、保鮮、加工等技術等還都有待進一步研究觀察。本試驗再一次證明通過種植菌草來促進食用菌發(fā)展產(chǎn)業(yè)的前景十分看好,在湖北及至全國都有大力推廣的價值。
[1]趙啟光,劉建立等.豫東早春巨菌草育苗高產(chǎn) 栽培技術[J].河南農(nóng)業(yè),2021(16):10.
[2]王亮,王亮趙鑫等.巨菌草的引種及栽培技術[J].河南農(nóng)業(yè),2022(10):17.
[3]丁建成,師桂英等.巨菌草在黃淮區(qū)域的種植 技術[J].北方園藝,2020(20):169-171.
[4]楊輝德,趙進中等.巨菌草在湖北黃岡市引種 越冬試驗初報[J].農(nóng)技服務,2020(8):19-20.
[5]馬曉龍,吳仁鋒,楊紹麗等.平菇栽培窩口制袋技術[J].食用菌,2015(3):32-33.
[6]馬曉龍,汪志紅,楊紹麗,吳仁鋒等.巨菌草栽培平菇配方篩選試驗[J].食用菌,2016(2):42-43.
Experiment on Formula of Cultivating Pleurotus Ostreatus with Fungus Powder
Yang Huide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ungu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and understand the yield and benefit of mushroom cultivated with fungus powder, the formula of mushroom cultivated with fungus powder, fungus powder and cottonseed shell each accounting for half, cottonseed shell and other raw materials was compared, and the formula selec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test showed that: the formula with fungus powder and cottonseed shell each accounting for half had a moderate full bag time, the mycelia grew vigorously, and the pollution rate was low; the total yield and biological efficiency of Wuchao mushroom were high; the raw material cost was low, the labor cost was moderate, and the output value and production investment ratio of fresh mushrooms were high, which had a certain promotion value to replace the cottonseed shell material.
Fungus powder; Cottonseed hull; Formula selection; Production investment ratio
Q93-33
A
1672-1047(2022)06-0124-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6.32
2022-11-02
湖北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fā)展專項(大別山(黃岡)農(nóng)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服務中心)子項目:巨菌草種植與利用(20220738)。
楊輝德,男,湖北武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食用制種與栽培,巨菌草種植等。
[責任編輯:余夕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