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朋成 張成文
由彼埃爾·佩里菲爾執(zhí)導,山姆·洛克威爾、馬克·馬龍等人配音,夢工廠動畫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壞蛋聯(lián)盟》改編自艾倫·布雷比創(chuàng)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頭號通緝團伙“壞蛋聯(lián)盟”為躲避追捕,接受了市長黛安狐的建議,改邪歸正,最終成為模范公民的故事。動畫電影敘事主要包含情境設定、人物性格和主題意蘊等元素,由此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敘事范式。
一、敘事范式解讀:意象、符號與邏輯
(一)視覺美學的意象表達
動畫電影是視聽藝術的綜合呈現(xiàn)。隨著數字技術發(fā)展應用不斷成熟,受眾群體的審美認知與審美訴求呈現(xiàn)新變化,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者如何豐富場景意蘊,增強觀影沉浸感和臨場感成為當務之急。[1]影片《壞蛋聯(lián)盟》嘗試對各種敘事要素進行簡化,以特殊的渲染表現(xiàn)和風格化的表演方式,創(chuàng)建更具活力的動畫角色形象,并利用CG技術①,使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在視覺設計方面,影片將人物心理與色彩搭配應用,實現(xiàn)了假定空間與現(xiàn)實場景的融合。例如,當“壞蛋聯(lián)盟”成員想做善事時,人物周圍呈現(xiàn)暖色系色彩,但環(huán)境配色仍為冷色調;而當角色身處困境時,則用黑白配色來反映人物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并且,為了增強人物角色的視覺美感,增強觀眾的視覺愉悅體驗,創(chuàng)作者簡化了角色的視覺形象。例如,在塑造團隊中的黑客專家“黑客蛛”的時,僅將其繪制為一只具有柔軟毛皮的狼蛛形象,簡略了狼蛛的其他細節(jié),由此呈現(xiàn)出并不令人驚駭,甚至些許可愛的“壞蛋”形象。
(二)人物形象的符號演繹
人物形象是動畫電影展現(xiàn)童趣風格及實現(xiàn)敘事主旨隱喻的要素。[2]動畫電影《壞蛋聯(lián)盟》秉持“回歸人的完整性”這一理念,充分利用數字動畫技術,在增強人物新奇感的同時,實現(xiàn)了人文關懷與隱喻象征的融合。該片采用了倒置的人物塑造方式,在開篇設置“反派”,討論了壞蛋之所以是壞蛋,僅僅是因為其外形和他人的認知偏見。但“壞蛋”皆有自身堅持的原則。隨著劇情推進,“壞蛋聯(lián)盟”逐漸回歸真善美的本質,雖然無法向大眾揭露豚鼠的罪行,但通過將“大盜紅爪”的名號嫁接給他,用不循常規(guī)的俠義方式來懲戒罪人。另外,影片在后半部分設置了三次反轉劇情,包括豚鼠博士自述其邪惡計劃、貪心蛇的反間計和利用“大盜紅爪”的身份將豚鼠定罪——這三場反轉劇情表達了“真正的壞人可能表面善良,但內心充滿邪惡”的隱喻。
(三)動畫藝術的表達邏輯
動畫電影的想象力更接近“逆成人化”的邏輯,需要以非常規(guī)邏輯為創(chuàng)作基礎來構建充滿想象的動畫空間。好萊塢動畫電影通常以“純屬虛構”的故事為起點,用邏輯性較強的敘事、真實動人的情感為觀眾帶來的天馬行空的敘事體驗。[3]動畫電影《壞蛋聯(lián)盟》塑造了型男扒手“大壞狼”、保險箱竊賊“貪心蛇”、偽裝大師“美肚鯊”、打手“食人魚”和黑客專家“駭客蛛”等五個“無惡不作”的反派。片中,搶劫銀行后,大壞狼在州長電視講話挑釁下,產生了盜竊好人獎“金海豚”獎杯的想法。在頒獎晚會上,壞蛋聯(lián)盟即將得手,卻被警察設伏落網。為逃避制裁,大壞狼接受了豚鼠博士提出的改造計劃,嘗試成為模范公民。作為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動畫片,為充分展現(xiàn)動畫藝術的想象力,影片將動物的特征擬人化,增加了敘事的趣味性與生動性。例如,“美肚鯊”將偷來的獎杯藏在裙子下,當警察讓其交出來時,獎杯突然從裙內掉落,此時,“美肚鯊”立馬狡辯自己生了一個獎杯,令人捧腹。
二、創(chuàng)作范式解讀:敘事手法與類型
美國電影理論家斯坦利·梭羅門認為:“任何能夠多年存在的樣式,都很有可能存在固有的電影特性”。①好萊塢動畫電影憑借豐富創(chuàng)意、大膽想象,在打造美國大眾文化符碼的同時,形成了受眾普遍認同的敘事文本,也影響了世界動畫電影藝術的創(chuàng)作風向。
(一)夸張敘事與理性表達
動畫電影在把握事物、人物典型特征的基礎上,運用夸張敘事,以“被陌生化”的方式,實現(xiàn)“真實”的重生、再現(xiàn),并借助夸張的動畫影像空間來講述理性、真實的敘事內容。[4]動畫電影《壞蛋聯(lián)盟》利用色彩對比等視覺手段,塑造出大壞狼、貪心蛇、美肚鯊、食人魚、黑客蛛五位容易辨識的標志性角色,并采用夸張敘事手法,展現(xiàn)出豐富的想象力,探尋了敘事文本與生活文本之間的對應關系。
(二)源自真實生活的動畫場景
英國動畫學者保羅·韋爾斯認為動畫是一種“稀釋的語言”,能將孩子、大人都逗笑的東西皆取材自“真實生活”。②動畫電影以人的完整復歸、原生狀態(tài)復歸為敘事目標,充分借助隱喻及象征等敘事手段,為觀眾營造了充滿想象和無限期待的敘事空間。[5]動畫電影《壞蛋聯(lián)盟》借鑒了法國導演的浪漫敘事手法,用明晰的敘事主線,緊湊的敘事節(jié)奏,融合喜劇、犯罪等類型片元素,探討了“大惡若善”的話題,引發(fā)觀眾對“善”的本質進行思考。除了幾位主角是動物身份,其余角色皆為人類,由此揭示了社會中對少數群體存在的偏見與歧視。例如,外形可愛的豚鼠卻是隱藏最深的反派,而人們印象中狡猾的狐貍、兇殘的狼則有著善良的一面。該片將真實世界投射進虛構世界,融入大眾熟悉的文化元素,在動畫場景中折射出了現(xiàn)實社會的影子。
(三)受眾審美與創(chuàng)作理念
法國電影理論家亨利·阿杰爾在《電影美學概述》中提出電影的詩意是一種幻想世界的表現(xiàn),是比日常現(xiàn)實更真實的超現(xiàn)實世界的表現(xiàn)。③動畫電影《壞蛋聯(lián)盟》在增強視覺藝術審美的同時,構建了個性化的視覺空間。該片借鑒了現(xiàn)實世界的社會環(huán)境、建筑設施和人物形象,參考相關動物的基本特征,構建出符合觀眾審美認知的動畫場景。影片還設置了大量“追車戲”,增強了全片的視覺張力;而一系列趣味情節(jié)更將主旨表達與喜劇娛樂相融合,達成了理想的敘事效果。
三、傳播范式解讀:跨文化視域下的傳播
電影是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在全球語境下,隨著跨文化傳播、交流的范圍不斷擴大,人們對電影作品的跨文化傳播有了新的期待。
(一)文化轉換消弭文化沖突
德國學者馬勒茨克認為跨文化傳播是以“跨文化”為核心,不同文化體系的個人、組織、國家之間進行信息傳播與文化交流的活動。④動畫作為一種極具表現(xiàn)力的藝術形式,憑借夸張、變形的藝術風格為觀眾帶來生動形象的視覺體驗。[6]好萊塢動畫電影并未局限于經典的敘事范式,而是通過關注大眾審美流變,打破文化間離,構建引發(fā)人類普遍情感共鳴的故事世界。動畫電影《壞蛋聯(lián)盟》的創(chuàng)作者以文化轉換的方式來消除文化沖突,傳遞了人們普遍認同的正向價值觀。影片利用動物的身份去表述“知人知面不知心,外表難分善惡”的敘事主旨,以童趣、童真的敘事風格較易為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接受,使影片具備了跨文化傳播的可能性。
(二)文化融合下的傳播
美國媒介與文化研究學者亨利·詹金斯認為20世紀末,好萊塢電影藝術在敘事方式、傳播形態(tài)上出現(xiàn)了新的類型,即跨媒體敘事。詹金斯認為在融合文化語境下,跨媒體敘事已超越了簡單的技術融合,逐漸向內容融合、文化融合等多領域發(fā)展。①動畫電影《壞蛋聯(lián)盟》敘事邏輯清晰,懸念設置與劇情發(fā)展環(huán)環(huán)相扣,隨著換裝盜竊、同伴營救、“扮好人計劃”等情節(jié)的不斷推進,觀眾逐漸發(fā)現(xiàn)“壞蛋聯(lián)盟”并非惡人,主人公們只是被他者固有的印象所束縛。影片由此完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眾認同與傳播。
(三)情感價值的普適性
美國符號論美學家蘇珊·朗格以卡西爾符號哲學為基礎,將形式與情感、感覺能力相結合,認為藝術不僅僅是自我情感的發(fā)泄。②好萊塢動畫電影通常強調道德及情感價值的普遍意義,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眾都能獲得情感共鳴。[7]動畫電影《壞蛋聯(lián)盟》以“反英雄”思路為敘事核心,將“打破刻板認識”“反對外貌歧視”等社會話題融入影片,彰顯了其道德教化價值。
結語
好萊塢動畫電影類型風格多元,無論是題材的創(chuàng)新性,還是技術的先進性,都對世界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好萊塢導演擅于發(fā)揮動畫媒介的文化傳播功能、文化觀念及價值理念的引導作用,在淡化文化差異的同時,呈現(xiàn)出較強的文化傳播態(tài)勢。動畫電影《壞蛋聯(lián)盟》積極融入他者文化場域,挖掘特色符號,關注受眾群體的審美需求,構建了面向不同文化語境的傳播體系,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蔡景春,朱國林.好萊塢動畫電影全球傳播的文化策略——以迪士尼動畫電影為例[ J ].出版廣角,2018(15):58-60.
[2]峻冰.電影:語義、樣式、類型與發(fā)展策略——在“互聯(lián)網+”與新媒體時代語境下[ 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9(06):159-167.
[3]相德寶,王靜君.跨文化傳播視角下《流浪地球》國際媒體傳播效果及策略研究[ J ].全球傳媒學刊,2020(04):59-71.
[4]羅穎.詩性回歸與精神重構:電影《小丑》的好萊塢范式跨越[ J ].電影評介,2020(19):86-89.
[5]趙敏.他者倫理下的主體性:民族IP動畫中的成長寓言[ J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04):103-107.
[6]溫露.動畫電影的跨文化傳播身份認同與系統(tǒng)性話語重構[ J ].電影評介,2021(06):106-108.
[7]林琳.走向共情的意指敘事——中國動畫電影的美學嬗變[ 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6):108-117.
【作者簡介】 齊朋成,男,河北石家莊人,河北美術學院動畫數字藝術學院講師;
張成文,男,山東淄博人,河北美術學院動畫數字藝術學院講師。
【基金項目】 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規(guī)劃和旅游研究項目“河北動漫產業(yè)與文化旅游融合研究”(編號:HB21-YB11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