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步樓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是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的一句名言。所謂“心中賊”,泛指各種私心雜念,主要指過度的欲望。人都有欲望,適度的欲望會成為前進的動力,過度的欲望則會使人迷失方向、喪失理智,隨時會落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餌不見鉤”的陷阱。
“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人非圣賢,任何人都可能有“心中賊”和“內妄思”。一時心中有“賊”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警覺、麻木不仁,更可怕的是任其潛滋暗長、恣意妄為。養(yǎng)“賊”為患,就會侵襲你的靈魂、腐蝕你的思想、洗劫你的氣節(jié)、盜走你的情懷。所以,我們要成就最好的自己、書寫閃亮的人生答卷,必須掌握破除“心中賊”的功力和對策。
思想上的塵埃,如不及時掃除,積少成多,就會污你清白。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朱熹“無時不涵養(yǎng),無時不省察”,講的都是人要反躬自省、察覺己過。時行反省,才會有自知之明;常思己過,才能少摔跟頭、少走彎路。海涅說:“自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夠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照出來,使我們有機會改正?!彼裕覀円洺S米晕曳词 帮@微鏡”照照自己幫助自己,扣好衣服、正好衣冠,及時發(fā)現(xiàn)并撣去思想上的塵埃;對照黨紀國法、道德準則、工作要求,檢查思想上行為上的偏差,自覺、主動、深入地將“心中賊”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人生在世,無一不在追求一個“利”字。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驅趕“心中之賊”、節(jié)制利的貪欲,拒絕一兩次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并不難,難的是終身不染。一些人犯錯誤,往往都是從思想上的小毛小病、小枝小節(jié),手腳上的小偷小摸、小貪小占開始“蟻穴潰堤”的。所以,常照自我反省的“顯微鏡”,確立“欲病救萌、防微杜漸、慎初慎小”的意識,培養(yǎng)見微知著的洞察能力,才能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修正錯誤,從小事小節(jié)上守起,“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堅持“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始終做到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一身正氣、一塵不染,“心中賊”就難有可乘之機。
要勇于刀刃向內、刮骨療毒。要有“求疵”的勇氣和虛懷若谷的胸襟,接受群眾監(jiān)督、接納別人批評。即使是與事實有出入的批評,也要本著“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正確對待。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既是自律的態(tài)度,也是做人的氣度。握緊批評監(jiān)督的“手術刀”,就是要實現(xiàn)自律和他律的統(tǒng)一,“觀于明鏡,則瑕疵不滯于軀;聽于直言,則過行不緊乎身”。但現(xiàn)在有的“自我批評談現(xiàn)象,互相批評提希望”,有的對上級放“禮炮”、對同級放“啞炮”、對自己放“空炮”。批評難,難就難在為人情所困、為利益所惑、怕引火燒身,喜歡“多栽花”、信奉“少栽刺”。這些念頭,說到底還是私心雜念作怪。心底無私、坦蕩如砥,就能敢于批評、敢于監(jiān)督,在有人觸碰到警戒線和高壓線的時候,及時扯扯袖子、咬咬耳朵,開展一針見血、直言不諱的批評,甚至大喝一聲、猛擊一掌,使其幡然醒悟,達到紅臉、出汗、排毒、治病的目的。
中華民族素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傳統(tǒng),不知敬畏,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所以,破除“心中賊”,必須在心靈深處建好知敬畏的“防火墻”?!熬础保瑫屓擞兴鶠?,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畏”,又會讓人有所不為,警告自己不該做什么。要敬畏生命,因為生命是人的自然之本,也是所有美好的前提。敬畏生命,就會把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心存感恩、善待他人、熱愛生活,就會永不停歇地打磨自己、修煉自身,堅定信念、守住初心,去追求生命的卓越。要敬畏法紀,始終敬畏法律的威嚴、紀律的規(guī)范、道德的約束,才能思有所“慮”、心有所“戒”、行有所“懼”。要敬畏自然,當人類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是慷慨的;當人類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也是無情的。所以,我們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要敬畏科學,盲目起于愚昧,賊心源于無知。只有學習科學思想,提升科學素養(yǎng),弘揚科學精神,增強自我獨立思考、科學判斷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才能不被周圍荒雜的信息和喧鬧所裹挾。
敬畏,不僅是畏懼,更多的是發(fā)自內心的敬仰與尊重,更是一種行為操守。建好敬畏之心這堵“防火墻”,消除內心的雜念、隔離外界的喧囂、抵御貪欲的侵襲,“心中賊”自然無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