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林,王新海,張 濤
(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西安 710300)
卷板機是一種將金屬板材彎卷成筒體、錐體、曲面體或其他形體的通用成型設備。根據三點成圓的原理,利用工作輥相對位置變化和旋轉運動使板材產生連續(xù)的塑性變形,以獲得預定形狀的工件[1-2]。該設備廣泛用于鍋爐、造船、石油、化工、金屬結構及機械制造行業(yè)。
卷板機在國外一般以工作輥的配置方式來劃分。國內普遍以工作輥數量及調整型式等來分類,一般分為:三輥卷板機(包括對稱式三輥卷板機、非對稱式三輥卷板機、水平下調式三輥卷板機、傾斜下調式三輥卷板機等)、四輥卷板機、特殊用途卷板機(有船用卷板機、錐體卷板機、雙輥卷板機等)[3-4]。
本文主要采用對稱式三輥卷板機加工成型薄壁圓柱板材,利用三維軟件建模,主要包括液壓系統(tǒng)、上輥、下輥、板材及底座(圖1)。工作原理為:通過液壓缸內的液壓油作用,活塞桿使上輥可以垂直升降,下輥作旋轉驅動,利用減速機輸出齒輪嚙合,為卷板提供扭矩,下輥下部有托輥并可調節(jié),上輥呈鼓形狀,提高制品的直線度,適用于超長規(guī)格各種截面形狀圓筒卷制。
圖1 對稱式三輥卷板機加工成型薄壁圓柱板材
操作人員必須熟悉卷板機的結構性能和操作方法,經過設備管理人員同意后才有資格進行卷板機的卷圓操作。卷圓過程中必須安排兩人同時操作,一人負責卷圓過程整體協調,另一人協助工作,卷制圓筒過程中兩人必須配合默契,完成整個圓筒的卷制過程。
開機后確定液壓系統(tǒng)壓力正常、翻倒側正常合攏,啟動卷板機下輥正常旋轉,確保各系統(tǒng)運轉正常方可進行正常使用。將下輥通過上輥采取目測方式,調整兩下輥至平行狀態(tài),根據所卷制圓筒的參數將兩下輥中心距調整到合適的距離[5]。
材料的各項參數:如材料屈服極限、允許卷制最小直徑、材料寬度、材料板厚等符合卷板機允許參數范圍;材料的切割邊不能有明顯的缺陷,鋼板表面干凈平整、無起層、劃痕等影響卷圓的問題;卷圓前材料熱處理,如45#鋼材,卷圓前必須對材料進行整體退火處理,低碳鋼卷圓前一般不進行熱處理。
(1)找正:把卷制材料放置到卷板機上,采用目測方式調整上輥邊緣與板材的切割邊平行,誤差控制在±0.5 mm(圖2)。
圖2 卷制材料找正
(2)卷制圓?。簩⑸陷佂鈭A在接觸材料表面的基礎上再下壓15 mm,點動下輥旋轉,當材料端頭圓弧長度至600~800 mm 時停止下輥旋轉,再次下壓上輥10 mm,旋轉下輥,當材料端頭移動至下輥相切位置時停止。重復下壓上輥,旋轉下輥,直至樣板檢測預彎板料圓弧基本一致停止預彎操作。在預彎的圓弧與直邊要漸變過渡,不允許有死彎現象,避免造成后續(xù)校圓困難,另一端頭采用相同方法進行預彎(圖3)。
圖3 預處理后成型
在上輥外圓在接觸材料表面的基礎上再下壓15 mm,點動下輥旋轉,各輥子旋轉正常后可進行連續(xù)開動下輥(注意:此環(huán)節(jié)不允許采用連動檔位啟動下輥,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卷圓過程中操作人員開動卷板機時集中精力,協助操作人員在材料卷到另一端,主操作者視覺盲區(qū)時,及時準確做好指揮和配合工作。反復下壓上輥卷圓,當兩端開口相距800 mm 時減少上輥的下壓量,可將每次下壓量降至3~5 mm,直至兩端頭靠攏(圖4)。在卷圓過程中,隨時觀察卷圓材料是否有偏移情況,當偏移量(目測)超過10 mm 時停止卷圓,減少錯邊量。解決方法是將上輥上升30 mm,圓筒材料完全松動后向相反方向移動材料,再將上輥下壓至原來的位置繼續(xù)卷圓。
圖4 預彎材料卷圓過程
卷后圓筒一般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不齊邊情況,解決方法是:將上輥上升5 mm,用3 mm 薄鋼板墊入偏移位置下面與下輥接觸位置,點動下輥使墊板進入材料與下輥之間,下壓上輥3~5 mm,使左右偏移朝對齊方向移動;適當點動下輥使圓弧面對齊(采用樣板或直尺測量)合格后點焊相應位置,點焊焊縫不允許有缺陷,點焊位置應牢固、有效。
整個卷圓過程不能有明顯的死彎現象。當卷兩端開口合攏時保證兩直邊平直或者略向內凹(內凹量≤10 mm)即可進行點焊。針對板材材料不同焊接方法不同,以下主要介紹板材為低碳鋼和中碳鋼兩種材料:當為低碳鋼如Q235A 時,一般采用CO2氣體保護焊焊接,要通過卷板機矯圓的圓筒,焊接時必須對焊縫進行氣刨,焊透,焊縫表面余高小于3 mm,焊縫余高均勻,焊縫余高超標要采取打磨等方式去除余高,使之小于3 mm;焊縫均勻,焊縫應無任何表面缺陷;當為中碳鋼如45#時,預熱焊接后需矯圓,必須在焊接后進行退火處理,卷圓、焊接方法同低碳鋼;對于特殊材料,應按具體工藝要求執(zhí)行。
首先把焊完的圓筒吊放在卷板機,合上翻倒側后,找正圓筒使圓筒中心線與卷板機滾軸中心線平行,并把圓筒置于卷板機中間部位,使卷板機的液壓缸受力均勻;然后把圓筒焊縫位置卷至下方,下調上輥,使上輥與圓筒接觸。然后,緩慢下壓上輥,來回卷動,開始下壓量一般不超過15 mm,后續(xù)圓筒每滾動一轉上輥下壓量一般不超過10 mm(參考圓筒滾動一周上輥下壓量=直徑×板厚/10 000)。矯圓的上輥最大下壓量(參考矯圓筒最大下壓=直徑×板厚/3000)根據實際需要可適當增加或減少上輥下壓量,一般不得超過參考值的20%。下壓量到位后再滾5 圈左右,使圓筒應力基本均勻后,采用樣板測量圓筒內圓靠水平直徑偏下(時針七八點鐘或四五點鐘位置)。待測量一周后,弧度基本一致,就可以上移上輥,原則上緩慢分散上移上輥,每轉上升量不大于5 mm,一般2~3 mm。每轉在圓周上分3~4 段上移上輥,直至上輥不接觸圓筒。最后,用卷尺測量不圓度,不圓度一般在小于10 mm 左右即可認為卷板機矯圓合格,后續(xù)需要進行人工矯圓來滿足圖紙工藝要求(圖5)。
圖5 矯圓后效果
人工矯圓一般采取火焰加熱方式進行矯圓,在矯圓前用樣板,結合卷尺測量,標記出最大與最小尺寸和圓弧位置,標記準確明顯。對圓弧和尺寸不合格位置用火焰加熱,一般厚板采用大能率火焰加熱,迅速加熱點達到600~700 ℃(低碳鋼如Q235),采取點狀或線狀加熱,使鋼板厚度方向產生溫度差,局部產生變形達到矯圓目的,待加熱位置冷卻后用樣板和卷尺測量,不符合要求則從新進行人工矯圓,使之符合圖紙工藝要求。
經過采用不同板材進行試卷圓筒試驗,過程中傳動機構無異常情況發(fā)生,液壓機構壓力可以根據所卷板厚(在安全壓力下)進行調節(jié),卷板機輥子可以根據需要正常調節(jié)油壓,完全滿足一般直徑厚度達60 mm 圓筒卷制所需油壓壓力。通過不同板材試驗后,可以滿足板材厚度20~60 mm、直徑1200~2530 mm卷圓的成型加工,發(fā)生不圓度的尺寸均小于10 mm,表明該方法可行(表1)。如果按每年圓筒加工費約60 萬元為基數,板厚50 mm 以上和板厚50 mm 以下的按1∶2 進行計算,可以有效節(jié)約成本約22 萬元。
表1 板材尺寸和不圓度尺寸mm
本文確定一種對稱式三輥卷板機加工成型薄壁圓筒板材的工藝方法,通過三維軟件進行模擬和試驗分析,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滿足板材厚度20~60 mm、直徑1200~2530 mm 的卷圓成型加工。該方法不僅可以降低因彎矩太大引起的不良影響和生產成本,而且還能提高板材的成型質量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