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誠
湖南廣播電視臺 湖南省 長沙市 410000
新聞工作處在意識形態(tài)的最前沿,我國的新聞宣傳要從社會全局出發(fā),正如習總書記說,“報道什么、不報道什么,多宣傳什么、少宣傳什么,都要從大局出發(fā),體現(xiàn)大局要求?!保?]因此新聞宣傳要根據形勢需要、考慮社會效果來進行策劃和實施。廣播電視媒體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夯實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有些不合適宜的宣傳報道,沒有遵循總體安全觀,或許可以博得一時的眼球,但是
缺乏宏觀視角和大局觀念,沒有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安全意識。從當前的輿論生態(tài)來分析,廣大群眾的思想活動相較以往更加獨立、更加多元化,個體意識表達更加活躍和有個性,思想意識的爭論也日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必須把握好“度”,從始至終都是把握好輿論導向,否則,宣傳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違背宣傳規(guī)律和不合時宜的不當報道,引導輿論作用適得其反。2020年,某媒體在3月播發(fā)采訪報道《多名幼兒檢出佝僂病,原因竟然和這個有關?》,這則與民生緊密關聯(lián)的消息表面上看似客觀反映問題,但仔細分析,至少有兩點不合時宜,一是當時正值有關部門組織調查的過程中,尚未得出結果;二是“兩會”召開在即,全國媒體都在聚焦北京“兩會”,聚焦經濟發(fā)展及改善民生,聚焦防疫抗疫復工復產等社會成面的大事,而此時此事件公開傳播,既違反新聞宣傳紀律,又給當?shù)攸h委政府形象帶來不良的社會影響。
報道中角度偏差,“不接地氣”新聞時常可見。某媒體曾經刊登過這樣一篇報道,內容為一名10歲女孩不慎掉入高速公路邊的深水溝中,路過的一位市領導立即指揮在場人員停車施救,經過緊急打撈,女孩被救出送往醫(yī)院搶救。報道聲情并茂,十分感人。這篇題為《市委書記急救落水女童》的文章某些情節(jié)有悖真實。真正下河救人的是和市委書記一起檢查工作的3名部門領導和1名村民,書記只是在岸上指揮,并沒有親自下水救人,報道角度存在偏差。從2020年底至今,某省新聞監(jiān)評員排查了省內市州和部分縣級電視臺的新聞節(jié)目,一些市級電視臺和大部分縣級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有幾個特點:一是領導活動報道內容過多,時間過長;二是節(jié)目編排方式不妥,“先領導、后群眾、再公文”已成了部分市縣媒體編排主新聞節(jié)目的固定模式。
中共中央印發(fā)《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指出,要以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行動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決防止和糾正一切偏離“兩個維護”的錯誤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決不允許對黨中央陽奉陰違做兩面人、搞兩面派、搞“偽忠誠”?!兑庖姟芬唤浵掳l(fā),昔日網絡熱詞“低級紅”“高級黑”,再度引發(fā)輿論關注。人們對2018年在蘇州太湖馬拉松賽場上發(fā)生的“遞國旗”事件記憶猶新,中國選手何引麗在沖刺階段兩次受到志愿者遞國旗的干擾,以5秒之差與冠軍失之交臂。當時就有國內有評論毫不留情地批評:別把破壞規(guī)則當愛國,也別把愛國當生意。比賽組織方這種在賽場上大搞“愛國秀”的做法,是典型的“低級紅”“高級黑”,更是對愛國主義的褻瀆。
時,即時效、時期,指新聞報道要依據最好的效果來選擇最佳報道時間點,把握時間限度;度,即角度、尺度,新聞采寫的深度、廣度、高度,也包括篇幅的大小、版面的多少、信息比例安排等都屬于度的范疇;效果,即效果、效益,即新聞傳播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時、度把握得怎么樣,要從效的方面來衡量。
習總書記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強調,“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毙旅襟w時代,網絡科技高度發(fā)達,人們隨時隨地都處于信息中心,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傳播者,此時,把握“時”,即把握了主動權和話語權。
2021年3月5日9點整,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10∶21央視新聞網即發(fā)布題為“簡版政府工作報告來了”的消息,該消息僅用600字就濃縮了約一萬七千字的報告篇幅,內容全是普通百姓感興趣的“干貨”,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最大限度的體現(xiàn)政府工作報告保民生、為人民的宗旨。新聞宣傳的時機就是以最快速度搶占輿論引導的先機。網絡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信息傳播的速度無法用簡單的數(shù)字來描述,內容也是魚龍混雜,水平良莠不齊,部分受眾缺乏“慧眼識珠”的能力,很容易受到誤導,而這種誤導極有可能反作用于網絡而無限發(fā)酵。新聞宣傳要達到正面輿論引導的效果,首先必須牢牢掌握“時”這個關鍵要素。“時”是及時、適時,但并不是單純的越快越好,而是根據不同新聞的內容和要求,選擇好最佳宣傳時機,保證受眾第一時間能聽到主流聲音,官媒要做到關鍵時刻不失語,重大問題不缺位,實現(xiàn)正確輿論引導的目標。
“度”講究的是力度、尺度和角度,就是宣傳的策略問題。新聞宣傳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度”,可見其重要性。如何達到適度,體現(xiàn)傳播者對時與勢把握的能力與水平。
2013年,湖南衛(wèi)視《新聞聯(lián)播》一組尋訪縣委大院的報道引發(fā)廣泛關注,網絡媒體專題推薦、熱轉熱評,網民群眾熱情圍觀、紛紛留言,一股網上探訪、懷念、盛贊“最美縣委大院”的清新之風拂動三湘。報道中的縣委大院,大都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或紅磚瓦房,或木樓合院,古舊樸實的有點寒酸破落。但是,對這些縣委大院,老百姓是打心底喜歡。更可貴的是,與這些老舊縣委大院相臨的,是漂亮的學校教室、寬敞的市民廣場、便利的市政設施。這些巧妙地利用新舊對比、善用網絡、因勢利導的策略,聚合放大輿論正能量?;ヂ?lián)網時代,傳統(tǒng)媒體只有與互聯(lián)網結合才能激發(fā)更大能量,電視新聞也只有借助互聯(lián)網的二次傳播,才能獲得到達率和接受率的最大化。《縣委大院》系列報道播出后,獲得了電視觀眾和廣大網民的一致好評。當時黨中央號召全黨進行群眾路線學習教育大背景下,報道的力度、尺度、角度拿捏得非常到位,所以《縣委大院》才能報道升華為“最美縣委大院”。
在處理具體報道上,就是要講究力度、拿準尺度、選好角度,在內容上對素材進行認真的篩選處理和研判預估,縮短預期宣傳效果與實際效果的誤差;在態(tài)度上放低姿態(tài),從受眾視點出發(fā),使得新聞報道更具貼近性;在形式上盡可能選擇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報道,及時跟蹤收集反饋信息進行修正。
新聞宣傳在傳播過程中發(fā)揮著思想教育、情感激勵、典型示范、豐富精神生活的功能,但必須是在有效傳播的基礎上實現(xiàn),只有確定信息來源可靠、可信度高、有價值,受眾才會接受和理解,從而改變態(tài)度,使之符合傳播者的意圖,符合“終端隨人走、信息為人轉”融媒體時代傳播特點。首先,要將普通受眾看得懂、聽得懂的方式結合新聞宣傳的內容供人們選擇;其次,既要重視“兩微一端”,也要選擇近年來興起的快手、抖音等平民化的平臺,提高信息傳播的關注度和到達率;第三,創(chuàng)新傳播思維,貼近群眾需求,將主流平臺打造成為“網紅”。2019年1月1日,“學習強國”APP正式上線,雖然是政治思想學習型的手機客戶端,但它的內容包羅萬象、老少咸宜,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英語教學等應有盡有,還有各類答題和強國城兌換福利,吸引了老中青所有年齡層次的人士的眼球,大家在不知不覺中自覺地參與了政治學習活動,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新形勢下強化理論武裝和思想教育的創(chuàng)新探索,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貫徹不斷深入”[2]的目的。
“時度效”對于新聞宣傳工作來說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lián)系。“我們黨歷來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通過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宣傳工具,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人民,反映人民的呼聲,弘揚正氣,揭露消極腐敗現(xiàn)象,動員組織廣大群眾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保?]新聞工作者要順應新形勢,搶占融媒體時代新聞宣傳的高地,以多元、立體、豐富的手段迎接新聞傳播的機遇和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