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尚杰
ICU的定義
ICU是一般指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收治的大多都是危重癥患者,能夠集中優(yōu)勢醫(yī)療資源對其進行救治,提高治療水平,降低病死率。也正因為如此,ICU具有較為齊全的儀器和成熟的技術。
ICU患者的心理護理
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不良情緒的原因
(1)ICU內(nèi)的氣氛較為壓抑,且周圍使用的儀器較多,儀器的報警聲、醫(yī)務人員來回走動和頻繁操作、其他患者的反應,都會導致患者變得煩躁不安。
(2)ICU患者使用的藥物、儀器種類較多,特別是鎮(zhèn)靜類藥物、肌松藥物等,會限制機體、大腦活動,甚至還會使用人工氣道,導致患者在溝通上較為困難,無法自由活動;引流管、約束帶等也會給患者帶來疼痛感。
(3)暴露自身隱私,常見的就是身體裸露、被詢問一些個人私密問題等。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情況危急,醫(yī)護人員可能會忽視患者的個體感受,導致其自尊受到嚴重影響。
(4)與外界隔離,患者會出現(xiàn)孤獨、害怕等情緒。ICU具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家屬需要在規(guī)定時間進行探望,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將細菌傳染給患者而引起不必要的后果。并且,ICU患者疾病較為嚴重,甚至會出現(xiàn)并發(fā)癥、預后效果差等情況,加上經(jīng)濟方面的負擔,易造成壓力過大,無法釋懷,產(chǎn)生無助、憂郁等不良情緒。
ICU中可能出現(xiàn)的精神障礙
ICU患者出現(xiàn)心理障礙的概率很高,常見的有譫妄狀態(tài)、思維紊亂、情感障礙等,還會出現(xiàn)動作、智能障礙,以及其他身體的不良反應,如對于周圍環(huán)境不正確的辨認、幻覺錯覺、思維不連貫、情緒大起大落、亂喊亂叫、便秘、腹瀉、身體疼痛等。對此,需要在治療過程中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加強溝通,了解其心理反應,從而判斷是手術、環(huán)境或者自身因素影響所致,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改善。
心理護理相關措施
搭建相應的平臺,營造良好的監(jiān)護環(huán)境
讓患者了解ICU,熟悉并適應環(huán)境。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介紹主治醫(yī)生,讓其對醫(yī)務人員有足夠的信任,并逐步了解儀器管道的用途,緩解患者內(nèi)心的不安。
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
與ICU患者溝通時,需要用耐心、溫柔的語言進行解釋,打消其顧忌。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患者的想法,需要護理人員觀察其表情變化、手勢、口型等,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更多地加入人文關懷,減輕其心理負擔。
疏導患者不良情緒
通過講解成功的病例,讓患者樹立積極態(tài)度面對治療過程中的困難;鼓勵患者,引導其樂觀應對。也可以讓家屬參與到心理護理中,幫助患者克服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譬如,在患者情緒不太穩(wěn)定時,可以允許家屬在旁邊陪伴一段時間,逐漸建立患者的安全感,讓治療順利進行。
注意隱私的保護、疼痛的觀察等
在換藥、交班時,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注意通過表情、語言等安撫患者,在增進感情的同時,維護患者的自尊。當然,ICU收治的都是病情較重、情況危急的患者,可以通過暗示治療,引導其積極配合;通過觀察患者神情變化,對疼痛程度進行判斷,使得治療效果更佳。
護理體會
在護理ICU患者時,不僅需要密切檢測身體機能運行情況,還需要加強心理建設。護理人員初次接觸ICU患者時,可能經(jīng)驗方面會有欠缺,需要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在逐步掌握基本情況后,會更加順暢地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
ICU內(nèi)大多是行為受到限制、意識不清醒的患者,周圍儀器、管道、藥物的種類繁多,需要詳細記錄并使用,不能大意。內(nèi)心時刻提醒自己,細心不僅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在護理過程中,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不僅是護理人員,更多的時候要充當患者朋友的角色,注意患者身體、心理的變化,在護理過程中保護患者隱私。當患者恐懼的時候,要用溫柔的語言耐心地告訴他們不要擔心,主治醫(yī)生有較為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當然,可能有部分患者由于插上呼吸機、導尿管等,身體出現(xiàn)疼痛,并且感覺到身體裸露的不適。這時,護理人員需要用技巧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身體的疼痛,使其能逐漸接受,并積極配合治療。
護理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患者不配合、抵觸等情況。對此,首先要減少對其他患者的影響,通過家屬參與、暗示治療等,緩解其不良情緒;通過進一步溝通取得患者信任,了解其心理活動,再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譬如,有些患者由于接受不了現(xiàn)狀,通過大喊大叫發(fā)泄不安的情緒,對此需要通過家人、護理人員的陪伴等,讓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有的患者可能擔心工作、家庭出現(xiàn)混亂,生活的壓力讓其無法安于治療,此時可以引導其樂觀看待生活,擁有好的身體才能為今后的生活拼搏。
總之,護理無小事,一切需要以患者為中心,通過主動溝通,確保其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為患者康復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