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銅勝
進入臘月,即使沒有雪,也是要看梅花的?!懊坊ㄋ蒲?,雪似梅花。似和不似都奇絕。”宋代呂本中的詞句,讓人想起那些踏雪尋梅的日子,一個人去,或是與友人一道,和雪及梅花的遇與不遇,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些年,雪是難遇了,梅花卻常能看到,冬天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驚喜。
前幾天,我就留意路邊的那些梅樹了,小如米粒、紅似胭脂的花骨朵兒,綴滿了梅枝,枝上已經有一兩朵梅花開了,我遠遠地看著,在冷冷的風雨里,越看越歡喜。陰沉天冷的日子,梅花開了,真好,那一點紅色,是臘月里的芳意猶存,是可以抵御一些寒冷的。
臘月里的一枝紅梅,歷來是人們所喜歡的。宋代的詩人王十朋,他在一次外出的途中,偶然見到早開的梅花,便寫道“山行初逢建子月,始見寒梅第一枝”,頗有意外之喜的感覺。張耒的臘日梅花,開得就有些俏皮了。他寫道:“竹尋穿地筍,梅有犯寒枝?!迸D月的天氣不是寒冷嗎,梅花偏偏要凌寒而開,是冒犯嗎,好像也不是;是融洽的風景嗎,應該也算不上。可是,風雪的寒冷與梅花開放的春意之間,似乎又有著某種聯(lián)系,雪中遇梅,總會讓人想起一些什么來,那樣美好的意境讓人心心念念。
最懂梅花的,可能還是范仲淹,他寫道:“蕭條臘后復春前,雪壓霜欺未放妍。昨日倚欄枝上看,似留芳意入新年?!蹦切┗ò嘎读艘稽c梅花將開的消息,那是春的消息,它們好像是要把那一點芳菲的春意留給即將到來的新年??吹铰愤叺拿坊菢硬患辈幻Φ鼐`放,我的心境忽然開朗起來,它們不是不想早點兒開放,它們只是想把春意和我們一起帶入新年里。和梅花一起迎接新年,心底有甜美的欣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