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講述賈府衰落的故事中浸透著豐富且深刻的茶文化知識,為讀者展現(xiàn)了極具魅力和價值的茶文化?!都t樓夢》中的名茶、茶水的選用、茶俗頗為講究,書中的名茶有虛有實,展現(xiàn)出作者深厚的茶文化知識功底和奇妙的想象力,茶俗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折射著民族的心態(tài)和特征,讀者可以從書中的茶俗來窺見作者所處時代的禮儀和習俗。茶對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作用和塑造人物形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書中人物與茶有關(guān)的場景凸顯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表明了人物的身份、品味和志趣,一些人物的命運甚至與茶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都t樓夢》中許多章回都有“茶”的出現(xiàn),“茶”如同一根細線將故事情節(jié)串聯(lián)在一起,強化了小說的主題思想。
【關(guān)鍵詞】 《紅樓夢》;茶文化;敘事價值;茶俗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04-0038-03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縱觀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從神農(nóng)嘗百草的神話傳說到“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其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時期而隨之變得越來越完善、講究與多樣,茶文化滲透于詩歌、書畫、宗教和小說等藝術(shù)領(lǐng)域。清初至乾隆時期,中國小說文體發(fā)展空前繁榮,茶文化在明清白話小說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造就了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現(xiàn)象”?!都t樓夢》是一部關(guān)于鐘鳴鼎食富貴人家生活的作品,茶文化助力營造了高級與奢華的氛圍感。
《紅樓夢》中飲茶的場景不計其數(shù),涉及茶文化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茶在作品中起到了推動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豐富人物形象和升華主題的作用,展示了古代茶文化對社會的全方位影響。
一、“茶書寫”
《紅樓夢》中寫了諸多名茶,其中有楓露茶、千紅一窟、暹羅茶和老君眉,這些茶或真實或虛構(gòu),襯托了賈府的富庶。賈府中日常飲用的茶雖然大多沒有詳細的介紹,但從人物對茶的評價和品飲方式上能夠看出貴族人家在茶、水和器具的選擇上都有諸多講究,這些講究無不建立在殷實的家族財產(chǎn)和顯赫的社會地位上。
暹羅茶是真實存在的茶品,暹羅指當時的泰國,在清代我國與暹羅的貿(mào)易往來頻繁,茶葉貿(mào)易在清代也達到了頂峰。金陵王家出身采辦外貨,書中暹羅茶由王熙鳳帶入賈府贈予別人,這樣的細節(jié)設(shè)定十分合理,像賈府這樣的富貴大家能喝到暹羅茶也實屬平常。賈寶玉神游太虛幻境時,仙子奉上一杯“千紅一窟”茶,“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1]此茶雖屬虛構(gòu),但作者對它的描寫十分細致全面,從茶的產(chǎn)地和澤水上都展現(xiàn)了曹雪芹對茶道的理解和運用,仿佛這茶是真實存在的一樣。
楓露茶在書中共出現(xiàn)過兩次,一次是在賈寶玉從薛姨媽處吃完飯回來,茜雪端來了一碗茶,這時寶玉想起早上泡的楓露茶,說要三四泡之后才出色,當聽到楓露茶被李奶奶喝了時,寶玉勃然大怒。第二次是在晴雯去世后寶玉為祭奠晴雯作了一首《芙蓉女兒誄》,靈前的祭品中就有楓露茶。文中關(guān)于楓露茶的信息很少,此茶是否真實存在如今難以分辨。
櫳翠庵飲茶時妙玉為賈母奉上一杯老君眉,關(guān)于老君眉是一款什么茶,學術(shù)界對此存有爭議,只知道這是一款和六安茶相反的茶,滋味較淡,香味較高。曹雪芹出身清代內(nèi)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書中的暹羅茶、爮斝、茄鲞、雀金裘等顯露出作者獨特的生活經(jīng)驗和時代感受,是作者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經(jīng)歷在小說中的投影。
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用“凈煮雨水,潑虎丘廟后之佳者,連啜數(shù)甌”[2]言簡意賅地說明了澤水的要點,《茶經(jīng)》中也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3]的記載,更加詳細地區(qū)分了水質(zhì)的等級。在《紅樓夢》中,關(guān)于泡茶之水一共提到了三種,分別是雨水、雪水和露水。在“櫳翠庵品茶梅花雪”中,賈母喝的老君眉是妙玉用收集來的雨水所泡。比雨水更難收集的是雪水,因為雪水只出現(xiàn)在寒冬時。作品中妙玉攜黛玉和寶釵在耳房中飲茶,烹茶用的水是妙玉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黛玉和寶釵來喝茶才舍得用此水烹茶。而比雪水更難收集的是露水,所以“露水煮茶”成了權(quán)貴人家飲茶的專利。在《紅樓夢》中出現(xiàn)用露水煮的茶不是真實的茶,而是以仙花和靈葉上所帶宿露而烹的仙茶“千紅一窟”。除了該茶,其他地方并沒有出現(xiàn)用露水泡茶的情節(jié),可知露水泡茶的不易。
二、“茶俗書寫”
茶俗是民間風俗的一種,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和民族心態(tài)的折射。茶俗隨著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紅樓夢》中涉及的茶俗可以窺見當時的飲茶方式和茶俗禮儀。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自古以來便有客來敬茶的禮儀,這不僅是對客人的尊重,也體現(xiàn)主人的修養(yǎng)。雖然茶俗會受時代發(fā)展的影響而改變,但用茶待客的禮儀延續(xù)至今,它依然活躍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展現(xiàn)了中國人生活中一種高尚的美德。
在《紅樓夢》中客來敬茶的場景有很多,甄士隱將賈雨村引至書房,小童奉上一杯茶后才談得幾句話。賈寶玉做夢神游太虛幻境時,仙姑攜寶玉入室時,“丫環(huán)捧上茶來”。妙玉到園中探望惜春,惜春見來了個陪自己下棋說話兒的人,高興地命彩屏開上年蠲的雨水,預備好茶??蛠砭床璧睦釉谧髌分胁灰欢?,茶在人物關(guān)系中的微妙作用體現(xiàn)了曹雪芹對茶道的理解和運用。唐代劉貞亮提出“茶有十德”,其一就是“以茶表敬意”,客來敬茶強調(diào)了茶除了滋養(yǎng)身體之外在道德、倫理和教化方面的作用。
除了客來敬茶的道德作用外,中國自古便有用“茶”作為婚嫁聘禮的習俗,至今存有“下茶”“受茶”和“吃茶”的婚嫁風習,因為古人認為茶樹不可移植于別處,所以用茶作為婚嫁聘禮以示對新人婚姻美滿長久的祝愿,所以直到現(xiàn)在,女子接受聘禮謂之吃茶。鳳姐因黛玉愛喝暹羅茶來取笑黛玉,這段對話既符合中國與“茶”有關(guān)的婚姻民俗,又暗示著寶黛的愛情早已被別人看破。書中還有一處以茶定婚的例子,甄寶玉和李琦訂婚,王夫人謂之“放定了茶”。
除了婚嫁禮品的身份外,茶也能用來維護親情。寶釵誤以為寶玉挨打是因為哥哥薛蟠從中挑唆,于是和哥哥大吵一架,后來薛蟠認錯時說道:“叫香菱來倒茶妹妹吃” [4],薛蟠就是用茶向妹妹道歉,緩和彼此之間的矛盾。賈母游玩大觀園來到瀟湘館,黛玉親自獻上茶來奉與賈母吃。這杯茶承載著黛玉對賈母的尊敬和愛戴,其中也有對賈母無限的感激和親密之情。中國古代是一個重視宗法意識的社會,親人之間榮辱與共、命運相連的關(guān)系使得同宗同族之人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有著維護親情作用的茶顯得尤為重要。
茶還能用來緬懷先祖,表達后人對先祖的懷念。我國用茶祭祀的習俗由來已久,茶葉在從食用到飲用的轉(zhuǎn)變過程中伴隨著文化現(xiàn)象的衍生,其中就包括用茶來祭祀。陸羽的《茶經(jīng)》中記載了世祖武皇帝的茶祭,可以看出我國以茶祭祀的例子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在《紅樓夢》中,王熙鳳痛惜秦可卿的逝世,在靈前哭訴時吩咐小廝“供茶燒紙”;寶玉撰寫一首“芙蓉誄”祭奠晴雯,并奉上自己鐘愛的楓露茶。寶玉感傷于晴雯的離世,所以一而再地以茶為祭。清明節(jié)時藕官燒紙祭奠菂官,寶玉遣芳官告訴他不要燒紙壞了規(guī)矩,同時叮囑隨便供一鐘新茶,這里也是用“茶”當作祭品。小說中用茶祭祀的對象有祖先、逝世的親人和朋友,可以看出用茶來祭祀的風俗在清代普遍存在。
三、敘事功能
《紅樓夢》中的茶書寫除了具有民俗價值和審美價值外,還承擔著敘事的功能。茶作為日常飲品與敬客之品,“見證”著每一個飲茶人的內(nèi)心與命運,同時“見證”了賈府的興衰榮華。
首先,《紅樓夢》中運用了許多巧妙的方法來表現(xiàn)人物的形象,“茶”也是其中的一種,作者借助“茶”來刻畫人物的心理特征、性格和地位。自稱“檻外人”的妙玉本因立于權(quán)貴世俗之外,可她的所作所為卻注定了她無法到達與塵緣隔絕的理想境界。如第四十一回中,劉姥姥用了成窯的茶杯,妙玉生氣地將劉姥姥用過的茶杯收起來擱置在外面,這種行為違背了出家之人慈悲為懷眾生平等的教義,體現(xiàn)出妙玉除了冰清玉潔外嫌貧愛富的本性。第三回黛玉初進賈府,吃過晚餐后,就有丫環(huán)托著茶盤將茶送上來,黛玉常年多病,先前在家時父母教導她飯后需過段時間才能飲茶,此才是惜福養(yǎng)身的法子,但此時發(fā)現(xiàn)許多規(guī)矩都與家中不同,也只得按著賈府的規(guī)矩來,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顯示出了孤苦伶仃的黛玉初入賈府時的忐忑、拘謹與細心。
賈寶玉珍愛女兒,常對小廝說“女兒”兩個字極尊貴清凈,這些濁口臭舌的小廝要說“女兒”二字時都得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體現(xiàn)了賈寶玉對身邊人的關(guān)切及對女性的尊重。但寶玉的愛和尊重卻不是無條件的,楓露茶一事,寶玉全然沒有了平時對女性的寬容和平等態(tài)度,究其原因,其一是李奶奶仰仗寶玉小時候喝過她的奶而做出一些與身份不符的事情,其二是李奶奶不屬于寶玉眼中如珠如水般的女兒,所以對李奶奶的容忍也有限度,寶玉的女兒觀體現(xiàn)了他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世俗與貪婪的鄙夷。
同樣,描寫人物身份地位時“茶”同樣有點睛之筆的作用。賈母等人游大觀園至櫳翠庵時,賈母將喝了半盞的老君眉茶遞給劉姥姥,劉姥姥接過茶一飲而盡,評價說茶是好茶,但味道略微淡了一些,要熬濃些才好吃。這也就體現(xiàn)出人物地位和身份的差異,賈母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對茶的要求自然更高,也更能嘗出茶葉品質(zhì)的好壞,但劉姥姥常年居住在鄉(xiāng)下,干著繁重的體力活,平時飲茶的口味偏重,所以覺得老君眉的口味寡淡。[5]這一段對賈母和劉姥姥的描寫將兩人社會地位的差別刻畫地形象生動。
其次,《紅樓夢》用“茶”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王熙鳳贈茶一事雖小,但不難從中見微知著,感受到寶黛關(guān)系的微妙變化。二十四回中香菱告知黛玉璉二奶奶送來了茶,然后在二十五回中寶玉臉被燙傷,眾人到怡紅院看望他時再次提起這事,王熙鳳問黛玉茶如何,黛玉說吃著好,于是王熙鳳說派人再送些去,也就引出了婚嫁茶俗的話題,調(diào)侃黛玉吃了賈家的茶就得嫁來賈家。故事情節(jié)通過茶串聯(lián)起來,但這種串聯(lián)并不是一氣呵成的,而是隱隱約約散落在許多細節(jié)中,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則精心安排,推動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作品中有關(guān)“茶”的詩歌也起到了暗示結(jié)局和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全書共有九首詩提到“茶”,其中兩首為回前詩。第二回回前詩云:“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6]將封建社會大矛盾濃縮到小小的棋盤之中,對弈的雙方分別是當時的封建勢力和新生的資本主義力量,其中封建勢力的代表是賈家,用棋局輸贏難料來暗指賈家的命運走向難以預測,用香都燒盡,茶已喝完來暗示賈府徒有虛表,只剩下光鮮外殼的事實,最終難免落得“樹倒猢猻散”的下場。而封建社會家國同構(gòu)的特點又使得在賈家發(fā)生的事情都成為國家的隱喻和縮影。[7]第八回回前詩云:“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莫言綺縠無風韻,試看金娃對玉郎?!盵8]上句用小小酒杯盛不下瓊漿玉液所散發(fā)出的奇香來嘲諷世俗不懂愛情的真諦,下句“通靈寶玉”和“金鎖”象征著封建家長寄托在兒女身上的希望,而“金娃”配“玉郎”暗示著寶玉與寶釵婚姻的必然性。
即事詩,即以眼前的事物為題材所作的詩,怡紅院中百無聊賴的賈寶玉作了四首即事閑情詩,其中三首含有“茶”,“金籠鸚鵡喚茶湯”[9]“沉煙重撥索烹茶”[10]“卻喜侍兒知試茗”[11],寫出寶玉養(yǎng)尊處優(yōu),得到奴仆的悉心照料的生活狀況。通過幾首詩,可以看出作者塑造的賈寶玉形象是多么愛茶、嗜茶,體現(xiàn)了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這四首詩是寶玉在大觀園生活一年之后對平淡生活的寫照,反映著這個“富貴閑人”終日無所事事只能吟風弄月的日常情景,也為后文賈府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悲慘結(jié)局做了鋪墊。[12]
茶詩是茶文化在文字上的縮影,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茶風茶俗、茶人茶事,可以說茶詩是窺見社會習俗變遷的窗口?!昂箍蛠聿璁斁啤币痪湔宫F(xiàn)了中國人的待客之道,“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體現(xiàn)了交友之道,從古至今,茶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彰顯著禮儀之邦的風范。這些詩詞作品有的深情綿邈,如夢如幻,有的清新真切,明白如話,體現(xiàn)著不同人物的性情、志趣和創(chuàng)作水平,凝結(jié)了作者十余年的心血,是小說主題的高度凝練。
最后,《紅樓夢》用“茶”來增添故事的趣味性。寶玉去梨香院看望生病的寶釵,寶釵鑒賞了通靈寶玉,并反復將“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念了兩遍之后,向鶯兒說道:“你還不倒茶去,也在這里發(fā)呆作什么?”[13]其實這兩句話是念給不識字的鶯兒聽的,好讓鶯兒接著她的話說出自己金鎖上的“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祝福語,之后又叫鶯兒去倒茶將“金玉良緣”的話題打住,好讓產(chǎn)生好奇的寶玉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深意。這里倒茶的細節(jié)十分重要,把寶釵和鶯兒這對主仆的語言和情態(tài)描寫得十分有趣生動,增添了故事情節(jié)的趣味性。
曹雪芹留下了名作《紅樓夢》,給后人呈現(xiàn)了清代燦爛的風俗畫卷,《紅樓夢》雖不像《茶經(jīng)》那樣全面詳實地記載茶,但曹雪芹卻用自己的方式闡釋了他對茶文化的理解,他對茶詩的撰寫,對茶俗的敘述,對茶興的抒發(fā),都達到與作品故事有機融合的地步,讓讀者深深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魅力,帶給后人無盡的啟示和韻味。
參考文獻:
[1][4][6][8][9][10][11][13](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長沙:岳麓書社,2001.
[2](晉)葛洪等輯.筆記小說大觀(第32冊)[M]. 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
[3](唐)陸羽,(清)陸廷燦著.茶經(jīng) 續(xù)茶經(jīng)[M].志文注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5]李青云.《紅樓夢》中的茶文化與人物描寫[J].鄂州大學學報,2011,18(06):45-48.
[7]何永康主編.紅樓夢研究[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
[12]劉亮編著.紅樓夢詩詞賞析[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郭樂文,女,漢族,江西人,天津理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20級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華文化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