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令 劉晶瑤
8年間,近1億人告別貧困,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日夜奮戰(zhàn)在一線的300多萬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得償所愿,他們的辛苦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前不久,電影《我們是第一書記》上映,講述了多地扶貧駐村第一書記的感人事跡。
當?shù)谝豢|和煦的陽光灑向大地,遠在西藏宗措村的旺青羅布,正嘴對嘴吸出初生小羊嘴里的污穢物;43歲的胡小明再次踏上四川博作村的土地,與羅洪一起地毯式搜尋輟學兒童;貴州坡頭村的劉恭利,正挨家挨戶推廣易地搬遷扶貧政策……
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第一書記。上述圖景正是2021年12月3日上映的“新聞紀實電影”《我們是第一書記》中的畫面。這部電影沒有演員,影片內(nèi)容全部取自記者一線采訪的真實案例。
“他們不要命地干,我們不要命地拍”
《我們是第一書記》里有書記們跋山涉水的辛苦、有分紅大會上村民拿到鈔票的笑容、也有玉米被扶起也扶起信心后的欣喜……這些故事的發(fā)生地或許離我們很遠,卻又帶給我們最近的沖擊。
不同于一般電影的制作流程,“新聞紀實電影”沒有預設劇情,也沒有開拍指令,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攝影師要做的是快速準確地記錄下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jié)。
拍好“新聞紀實電影”,需要被拍攝對象把攝影師和設備當“空氣”,被拍攝對象則需要克服生理和心理上對鏡頭的“雙重恐懼”。
為了克服心理“恐懼”,攝影師需要與被拍攝對象做朋友。每個拍攝小組都要在當?shù)刂辽俅羯先齻€月。前兩周,攝影師可以不拍,但一定要拿著設備在那晃,邊晃邊交流,直到跟被拍攝對象完全熟起來,這才能保證電影中的畫面99.9%都是真實拍攝。
為了采集更多素材,攝影師、攝影助理加制片人原本固定的三人搭配,在《我們是第一書記》攝制組中幾乎看不到。小組成員每人都要會攝影,制片人干的活需要攝影師自己干?!岸嘁粋€機位,就多一個拍下瞬間的可能?!眻F隊成員任杰說。
有的攝影師為了記錄下更多細節(jié),差點兒就地“光榮”。因為第一書記們奮戰(zhàn)的地方都是山野鄉(xiāng)村,這些地方地形復雜,加上全員都是攝影師的現(xiàn)實,經(jīng)常出現(xiàn)攝影師光顧著跟拍,無人提醒腳下路況的危險。
有一次,攝影師單飛正在林子里專心跟拍,一不小心踏空,掉入了深達3米的捕獸陷阱。同伴拉他上來時,單飛先問機器摔壞了沒,素材拍到?jīng)]。據(jù)當?shù)厝私榻B,一般獵人會在捕獸陷阱里放一些竹簽,猛獸掉下去幾乎都是當場喪命。幸好那個陷阱沒有竹簽,單飛才僥幸生還。
“第一書記們是不要命地干,我們的團隊是不要命地拍。”團隊成員劉兆偉說。
將他們還原成“大寫的人”
“100人進電影院,90人哇哇大哭,另外10個人是強忍著?!边@條評價代表了很多觀影者的真實感受。有的主創(chuàng)人員看了60多遍,還是會忍不住哭出來。
電影拍攝過程中,攝影師跟著第一書記披星戴月,連走好幾個小時探訪牧民;見證第一書記智斗逃學“四人組”,演繹現(xiàn)實版的《一個都不能少》。“拍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他們也是人,他們奉獻自己很偉大,卻也欠兒女一份陪伴,欠父母一句珍重?!眻F隊成員樸文琳感動地說,“我們想將他們還原成‘大寫的人’,平凡的偉大才是最難的?!?/p>
電影中,貴州坡頭村第一書記劉恭利,因為扶貧工作三年吃不上年夜飯。母親左手關(guān)節(jié)骨折,他也顧不上悉心照料。為了拍攝這部電影,主創(chuàng)人員也像第一書記們一樣,長期與家人分隔兩地。
影片上映后,有一位第一書記現(xiàn)場在交流環(huán)節(jié)搶過話筒,隔空喊話兩地分居的老婆,“你看了這部電影,就知道我為什么夜里接不了你的電話和視頻通話了。我們真的很忙。”
有人懷疑扶貧干部只是為了鍍金拿榮譽。面對這種質(zhì)疑,團隊成員鄭思琳說:“我們到一個地方才呆3個月,他們一呆就是兩三年。你只要去那呆幾天,就不會這么想了。滿是煙火氣的鄉(xiāng)村,是第一書記們的戰(zhàn)場。如何讓村民們脫貧是掛在他們心頭的第一使命。榮譽、晉升在第一書記們眼里,都遠不如老百姓重要?!?/p>
“致敬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的努力”
鏡頭記錄下了許多打動人心的瞬間,奮斗多年的第一書記們用平凡的身軀懷揣著希望,融化了“貧困”的堅冰。
第一書記旺青羅布帶領(lǐng)村民辦起了養(yǎng)殖合作社,在分紅大會上看到了村民臉上久違的喜悅;第一書記胡小明和羅洪合力讓曾經(jīng)全村只有兩名初中生的博作村,迎來輟學率歸零的歷史節(jié)點;第一書記王路帶著村民用手掰著受臺風災害的玉米,硬生生“掰出了一個豐收年”;連續(xù)三年都沒吃上年夜飯的第一書記劉恭利,用易地扶貧搬遷讓村民們搬出大山,住上了不漏風的新家。
8年間,近1億人告別貧困,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日夜奮戰(zhàn)在一線的300多萬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得償所愿,他們的辛苦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你知道農(nóng)村什么樣嗎?”“知道啊,動畫片里奧特曼保護的就是農(nóng)村?!庇^影前,面對母親的提問,一個從未去過農(nóng)村的孩子給出這樣的答案。觀影后,母子都看到了農(nóng)村脫貧攻堅最真實的付出。母親說:“我想告訴孩子,世界上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p>
在談及創(chuàng)作初衷時,出品人兼制片人張苗用“時代的良知”形容第一書記這個群體。“新聞紀實電影”就是用電影的形式,把這個時代真實、質(zhì)樸、打動人心的好故事保留下來,將這些真實與感動的時代影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如果有一天,孩子們問我們這些美好從何而來,我們可以告訴他們這些關(guān)于奉獻的故事?!庇捌Y(jié)尾處,銀幕上出現(xiàn)的這段話也是主創(chuàng)們永不能忘的初心。
最后,致敬所有參與脫貧攻堅的“戰(zhàn)士”、致敬所有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們、致敬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的努力!
(《新華每日電訊》 張博令、劉晶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