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梅,劉叢海,彭紹賢,羅 敏
(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yī)院,四川 達州 635000)
疼痛是癌癥患者比較常見的癥狀,藥物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1]。不過部分患者對藥物知識的認知不完全,還有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在治療的過程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也會出現(xiàn)非常消極的心理情緒,使患者不能積極地配合治療,導致治療的依從性降低,影響了治療的效果[2]。因此在癌痛患者的鎮(zhèn)痛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對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治療的依從性至關重要[3]。本次實驗組將著重研究藥學服務在癌痛患者中的重要意義,實驗數據和結果現(xiàn)作如下分析。
選取我院48例在2019年9月-2021年01月期間就診的癌痛患者作為此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根據隨機表格的方法對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4例,對照組患者:男性10例,女性14例,患者的年齡上限是79,年齡下限是52,年齡均值是(60.54±2.14)歲,其中患有胃癌的患者有7例,患有肺癌的患者有5例,患有直腸癌的患者有4例,患有肝癌的患者有6例,其他2例;實驗組患者:男性11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齡上限是80,年齡下限是53,年齡均值是(61.25±2.55)歲,其中患有胃癌的患者有6例,患有肺癌的患者有3例,患有直腸癌的患者有5例,患有肝癌的患者有7例,其他3例。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以上所有的患者經過影像學和病理學檢查、診斷后都屬于癌癥患者,所有患者都屬于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所有有患者和家屬都了解干預方法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有心肝腎等造血系統(tǒng)損害的患者,排除有非常嚴重的精神病患者,排除有溝通出現(xiàn)障礙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干預,為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檢查和診斷,并給與患者服用阿片類的止痛藥,告知患者的家屬要按照醫(yī)生的指導服用藥物。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藥學服務的方案,依據患者的基本情況,由腫瘤科和疼痛科以及資深的臨床藥劑師共同制定標準的流程,以此來規(guī)范藥學服務的模式,具體方法見下:(1)進行信息的錄入工作,利用手機APP或者是紙質版的藥師工作手冊來建立信息內容,建立信息的主要負責人為臨床藥師。其中信息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情況,患者的疼痛評估狀況,患者過往有過的疼痛史等等。(2)進行資料的評估工作,評估患者的基本病情,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評估的內容包括患者的疼痛原因、患者的疼痛類型、患者的疼痛發(fā)作時間、患者的疼痛相關評分等,并且評估患者的疼痛對生活質量影響程度,按照醫(yī)生的指導為患者進行止痛藥物的治療,并且耐心聽取患者講述疼痛的需求和感受。(3)為患者進行藥學干預的措施,利用已建立的信息內容和已經評估完的結果,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向其詢問病情和自身的意愿,為其制定合理的藥學服務計劃,并實施具體的干預措施。采取三階梯的藥物治療方法,即輕度疼痛的患者使用非阿片類止痛藥如阿司匹林加用輔助藥物的治療;中度疼痛的患者使用弱阿片類止痛藥如鹽酸布桂嗪加用非阿片類止痛藥再加上輔助藥物的治療;重度疼痛的患者使用強阿片類止痛藥如嗎啡加上非甾體類抗炎藥鎮(zhèn)痛藥物再加用輔助藥物的治療。并且向患者宣傳癌痛的基本知識,鎮(zhèn)痛藥物的基本知識,以此提升患者對疾病和藥物的認知度。合理指導患者的生活飲食,并且有效預防其不良反應。(4)對患者進行隨訪工作,利用微信的方法或者電話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詳細記錄患者干預前、干預7天以后和干預30以后的疼痛情況以及依從性程度。
評比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質量狀況、治療的依從性、不良反應、癌痛控制知識掌握情況。利用NRS的0到10級評分評判患者的疼痛程度,其中無痛的分數為0分,難以忍受的疼痛分數為10分,分數的高低與疼痛的程度成正比例,分數越大疼痛越劇烈;利用簡明的疼痛評估量表(BPI)來判定患者的生活質量,采取0到10級的評分方法,如果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為0分,如果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為10分,越高的分數表示生活質量越不好,其中包括情緒方面、日常生活方面、行走能力方面、睡眠方面等;利用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調查表格,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三個標準。統(tǒng)計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皮膚瘙癢、惡心嘔吐、眩暈、尿潴留等)發(fā)生情況,通過發(fā)生例數在組內占比計算發(fā)生率,比較兩組患者發(fā)生率差異;采用調查問卷評價干預后患者對于癌痛知識掌握情況,疼痛原因、處理方法、藥物應用、注意事項四方面進行評價,滿分25分,分數高者掌握程度高。
使用SPSS 17.00 軟件檢測實驗數據,計量資料由均數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組間行t檢驗,計數資料由例數和百分率表示,兩組對比行χ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實驗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7天和30天以后,實驗組的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RS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可以比較,P>0.05;干預30天后,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患者的要低,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依從率為95.83%,對照組患者的依從率為75.00%,實驗組的依從率要較對照組高(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0.00%,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67%,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要較對照組低(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干預30天后,實驗組患者的癌痛控制知識掌握程度評分較對照組患者的要高,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癌痛控制知識評分比較分)
疼痛為人們的主觀感覺,其為一種不愉快的情感體會[4]。常常會有人因受到疼痛的折磨而產生消極的情緒,而這些消極的情緒也會引起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形成惡性循環(huán)[5]。在臨床中癌痛是一種難以忍受的疼痛,其疼痛的感覺主要為針尖刺樣疼痛、鈍痛、像刀割一樣的疼痛。癌痛不僅影響機體的應激反應,還會影響其他系統(tǒng)的功能,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6]。癌癥患者的疼痛常規(guī)止痛方法為藥物止痛,伴隨著臨床藥師對癌痛管理的深入,找尋了更多的藥學服務模式,選取有效的藥學服務,及時指引患者臨床合理用藥[7]。
據一項調研報告結果顯示,初次發(fā)生癌痛的患者就診率較低,僅有28%左右的腫瘤患者會在第一次發(fā)生腫瘤時來就診,30%以上患者在癌痛時間持續(xù)30天以上來院就診,導致治療難度、風險均提高[8]。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指出一項報告中明確指出,現(xiàn)階段臨床投入使用的藥物能夠對多數腫瘤患者癌痛情況得到有效控制,但前提是患者依從度良好,且用藥劑量、方案、時間合理,患者通過科學的藥物治療,疼痛能夠得到明顯改善。隨著藥師在癌痛管理中介入的不斷深入,藥物服務在癌痛管理中備受關注[9]。蘇剛等[10]研究指出,通過有效的藥學服務模式,治療效果能夠得到提升,藥物安全性能夠得到保障?,F(xiàn)階段,通過高質量的藥學服務提高癌痛治療藥物使用效率已成為臨床重點問題。
基于此,本研究對癌痛患者實施藥學服務,藥劑師深度參與到藥學服務中,保障服務的質量和效果。首先通過信息錄入能夠對患者資料進行動態(tài)評估,便于在管理過程中及時查取患者資料,為患者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藥學服務。第二步對患者進行評估,結合各種調查工具能夠了解患者用藥依從性、疼痛和生活質量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服藥過程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尤其是自行停藥、減藥等影響藥物使用效果的事件,盡早給予干預[11]。同時,還能夠發(fā)現(xiàn)患者對于癌痛控制知識掌握方面缺陷導致的依從性不佳,從而通過干預提升掌握程度和用藥依從性。第三步,結合評估結果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干預,全方面調整患者用藥情況,提高用藥效率。此外,本研究還對患者進行密切隨訪,保證藥學服務的持續(xù)性[12]。
本次實驗的結果顯示,在癌痛患者中實施藥學服務的方案,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實驗組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所受到的影響評分,實驗組的影響評分也低于對照組,P<0.05;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效果,實驗組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藥學服務的措施在癌痛患者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癌痛控制知識掌握情況,實驗組對于疼痛原因、處理方法、藥物應用、注意事項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藥學服務的措施能夠提升癌痛患者對于癌痛控制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癌痛的患者中應用藥學服務模式取得更大的收獲,可緩解患者的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有效提升了患者治療依從性、安全性,患者對于癌痛控制知識了解的程度也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