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聰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舟山 316000
某工廠裝置框架局部發(fā)生火災,應急處置完成后,現(xiàn)場檢查發(fā)現(xiàn)該區(qū)域氫氣管道母材局部開裂,開口明顯,與管子縱向平行,長度約140mm,附近設備、管道、儀表及結構等有明顯過火痕跡。開裂部位見圖1。
圖1 開裂管道外觀圖
氫氣是一種極易燃燒的氣體,屬于石油化工甲類可燃氣體,在4%~74%的濃度時與空氣混合或占5%~95%的濃度時與氯氣混合時極易爆炸,在熱、日光或火花的刺激下易引爆。經(jīng)核查該氫氣管道資料,管道材質為20# 碳鋼,材料標準為GB9948- 2013《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規(guī)格Φ114×6。
為保證裝置氫氣管道安全運行,杜絕類似事故的再次發(fā)生,對氫氣管道開裂的原因進行了全面分析。對設計圖紙進行查詢,管道材質、規(guī)格等選用符合設計規(guī)范;詳細查閱裝置運行記錄、操作曲線等資料,無違規(guī)操作情況;檢查現(xiàn)場施工記錄,按施工規(guī)范要求進行了壓力試驗,結果合格;根據(jù)GB9948- 2013《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要求,檢查材料質量證明文件,化學成分、力學性能、工藝性能、無損檢測等符合制造標準要求,并在現(xiàn)場對開裂材料進行了便攜式光譜檢測,材質合格。通過對設計、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初步調查,無法確定氫氣管道開裂的具體原因,因此需要進一步對開裂管段的材質進行測試和分析,主要有宏觀檢查、化學成分分析、厚度檢測、機械性能、金相檢驗、電鏡觀察及能譜分析等,找出氫氣管道的性能劣化和組織變化情況,便于詳細分析開裂原因,為后續(xù)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提供技術支撐。
為了更全面、客觀地檢查管道情況,對開裂部位近端和遠端材料均取樣觀察。從開口位置及附近外觀形貌看,開裂兩端耦合性差,開口位置存在明顯脫皮,附近有明顯宏觀塑性變形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向外凸起翹曲,7# 位置存在較厚柱狀灰黑色覆蓋物。詳見圖2 和圖3。
圖2 開裂管子整體外觀
圖3 管子局部外觀
在體視顯微鏡下分別對1# 、4# 斷口(人為斷口)和2# 、3# 及其匹配斷口進行觀察和厚度測量,各斷口上均可見黑色光滑的覆蓋物及紅色鐵銹。其中2# 、3# 試樣主斷口厚度均在5mm 以上,但其匹配斷口厚度較小,只有3mm,存在明顯宏觀塑性變形。詳見圖4。
圖4 2# 斷口宏觀形貌
按照GB9948- 2013《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標準要求取樣,采用直讀光譜儀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結果符合標準要求。詳見表1。
表1 化學成分分析結果 wt%
開口處因撕裂變形,為了有效檢測管道材料厚度,分別對1# 、2# 、3# 和4# 開裂部位遠端,選取有代表性部位進行厚度檢測,結果滿足管道規(guī)格厚度6mm 要求。詳見表2。
表2 開裂部位遠端厚度檢測結果 mm
分別在開裂部位近端和遠端取樣,進行縱向拉伸和沖擊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近端和遠端試樣各項機械性能指標均符合GB9948- 2013《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要求,近端由于距離高溫區(qū)近,性能略低于遠端。見表3。
表3 機械性能檢測結果
對1# 、2# 、3# 、4# 斷口分別進行拋光金相檢測和4%硝酸酒精腐蝕金相檢測。
1# 斷口截面拋光金相顯示,組織內部存在較多不連續(xù)彎曲的微裂紋,靠近斷口局部已脫落。4%硝酸酒精腐蝕后組織微裂紋均沿晶界開裂,顯微組織為網(wǎng)狀鐵素體、晶界生長出的羽毛狀相互平行的鐵素體、珠光體,該組織與20# 鋼的魏氏組織特征相符,是材料從高溫快速冷卻時形成。
2# 斷口截面外側拋光態(tài)金相組織顯示,斷口表面及背面均存在厚度不均的灰色層,斷口面的較薄,為黑白相間組織,背面的灰色層較厚,幾乎無白色組織,該灰色層中均可見圓形空洞,組織疏松,此外背面基體一定深度內還可見大量黑色氧化物。內側拋光態(tài)金相顯示,斷口面及盆面均發(fā)現(xiàn)灰色層,斷口面內部可見孔洞,盆面存在白色疏松層,為常溫腐蝕層。4%硝酸酒精腐蝕后,外側的斷口及背面為灰色層,為基體燒蝕形成,白色點狀組織為基體殘留,灰色為燒蝕產(chǎn)物,基體近表面為粗大的為魏氏體組織,晶粒和鐵素體特別粗大。內側斷口及盆面無燒蝕層,晶粒和鐵素體相對較小,為相對較細的魏氏體組織。見圖5、圖6。
圖5 2# 斷口截面外側拋光態(tài)宏觀、微觀形貌
圖6 2# 斷口截面外側4%硝酸酒精腐蝕后顯微形貌
3# 斷口截面外側拋光態(tài)金相組織顯示,斷口表面及背面存在灰色層,斷口面的灰色層較薄,背面的灰色層較厚,可見空洞、疏松狀組織,背面基體還可見大量黑色氧化物。內側拋光態(tài)金相顯示,斷口面及盆面均存在灰色層,斷口面內部有孔洞,盆面存在白色疏松層。4%硝酸酒精腐蝕后,外側的斷口及背面為灰色層,屬于基體燒蝕形成的組織,基體近表面為粗大的為魏氏體組織,晶粒和鐵素體粗大。內側斷口及盆面無燒蝕層,晶粒和鐵素體較小,為相對較細的魏氏體組織。通過拋光態(tài)和腐蝕態(tài)金相檢測對比,3# 斷口金相形貌特征與2# 相似,外側表面同樣存在燒蝕現(xiàn)象,但燒蝕程度沒2# 嚴重,近表面可見粗大魏氏組織,內側魏氏組織較細。見圖7、圖8。
圖7 3# 斷口截面外側拋光態(tài)宏觀、微觀形貌
圖8 3# 斷口截面外側4%硝酸酒精腐蝕后顯微形貌
對4# 斷口截面進行拋光態(tài)及腐蝕態(tài)金相組織檢測對比,發(fā)現(xiàn)4# 斷口截面拋光態(tài)及腐蝕態(tài)金相組織形貌特征與3# 相似,外側表面同樣存在燒蝕現(xiàn)象,但燒蝕程度沒3# 嚴重,近表面可見粗大魏氏組織,內側魏氏組織較細。
對5# 、6# 試樣的金相磨面經(jīng)4%硝酸酒精腐蝕后檢測,金相組織為等軸鐵素體+ 珠光體,屬正常組織,但相比而言,6# 試樣組織較細,與6# 試樣遠離高溫熱源有關。
在金相檢測的同時,對金屬中非金屬夾雜物進行測定。將顯微觀察到的視場與GB/ T 10561- 2005《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標準評級圖顯微檢驗法》標準圖譜進行比對,符合標準中規(guī)定的D 類“球狀氧化物類,不變形,帶角或圓形的,形態(tài)比?。ㄒ话阈∮?),黑色或者帶藍色的,無規(guī)則分布的顆?!敝? 級,未發(fā)現(xiàn)粗細夾雜物。滿足標準GB9948- 2013《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中規(guī)定的:鋼管的非金屬夾雜物按GB/ T 10561- 2005 中的A法評級,A、B、C、D 各類夾雜物(粗系和細系)級別應分別不大于2.5 級,A、B、C、D 各類夾雜物的細系級別總數(shù)與粗細級別總數(shù)應各不大于6.5 級的要求。
對1# 、4# 進行電鏡觀察,斷口表面可見高溫氧化燒蝕特征,斷口局部可見沿晶特征的斷口形貌。1# 、4# 為人為斷口,斷口呈沿晶+ 韌窩的混合型斷口。詳見圖9、圖10。
圖9 1# 斷口宏觀、微觀形貌
圖10 4# 斷口宏觀、微觀形貌
對2# 、3# 斷口進行電鏡觀察(圖11、圖12),斷口表面均可見高溫氧化燒蝕特征。3# 斷口表面由于銹蝕產(chǎn)物及覆蓋物過多,未發(fā)現(xiàn)明顯沿晶特征。4# 斷口局部可見沿晶特征的斷口形貌。
圖11 2# 斷口宏觀、微觀形貌
圖12 3# 斷口宏觀、微觀形貌
對2# 、3# 斷口表面及背面覆蓋物進行能譜分析,結果表明,除含有較多Fe、O 元素外,還存在Zn、Mn、Si 等元素。見表4。
表4 能譜分析結果
通過宏觀檢查結果表明,管子開裂部位外表面大部分覆蓋物已脫落,但斷口及其外表面局部仍可見殘留黑色光滑覆蓋物。管子遠端試樣的化學成分、厚度檢測、機械性能、金相組織、非金屬夾雜物等分析結果均符合GB9948- 2013《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要求,距離管子開裂處較近位置力學性能雖然相對遠端有所降低,但仍符合標準要求,說明管道原材料合格。通過斷口金相組織表明,斷口外側表面及背面存在黑白相間的基體燒蝕產(chǎn)物,近表面則為粗大的魏氏體組織,而斷口內側未發(fā)現(xiàn)基體燒蝕特征,且魏氏體組織相對細小。通過斷口電鏡觀察及能譜分析表明,斷口局部可見沿晶斷裂特征,表面覆蓋物主要為鐵氧化物。根據(jù)以上特征可判斷,該管的開裂性質為高溫燒蝕。
從斷口截面由外到內金相組織的不同特征推斷,外表面首先受到高溫作用,表面嚴重氧化脫碳,隨著高溫時間持續(xù),基體開始出現(xiàn)燒蝕,近表面晶界開始氧化,次表面由于受到高溫作用晶粒開始急速長大,中心組織及內側受到的溫度也較高,在后續(xù)冷卻過程中均形成了魏氏組織,由于晶界弱化的原因,斷口呈沿晶特征。
結合技術分析結果,對現(xiàn)場進一步檢查發(fā)現(xiàn),氫氣管道開裂部位附近設備存在法蘭連接,管道開裂部位朝向設備,且此部位過火較為嚴重。據(jù)此推斷,設備法蘭密封局部泄漏產(chǎn)生明火,烘烤臨近氫氣管道致使局部強度下降而破裂。對設備法蘭密封進行檢查測試,存在漏點。
針對本次事故,從設計、工藝操作、施工、材料各方面進行了調查,通過對管道開裂部位的全面檢測技術分析和現(xiàn)場檢查,得出了氫氣管道開裂原因:設備法蘭密封存在漏點,介質泄漏產(chǎn)生明火,烘烤臨近氫氣管道,管子外表面由于受到高溫作用,表面出現(xiàn)燒蝕,基體內部晶界開始氧化、晶粒急劇長大,組織進一步惡化,致使材料強度不足,最終發(fā)生沿晶開裂,導致管子破裂,氫氣介質泄漏導致火勢擴大。
根據(jù)分析原因,制定了整改預防措施。對氫氣管道進行更換,對臨近儀表、結構進行修復,對設備法蘭等臨近其他密封進行全方位檢查、緊固和泄漏性檢測,并加強該區(qū)域的運行監(jiān)控和監(jiān)測,確保密封無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