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成就感和儀式感
程海薌
對我來說,烹飪并不光是為了吃,更能帶給自己成就感和儀式感。我每天都買菜,而且精心挑選,為的是保證每天的食材都是當季、新鮮的?;丶液?,我精心搭配這些食材,讓它們變成餐桌上豐盛可口的美味佳肴。我的成就感來源于每道菜的色香味俱全,儀式感來源于每道菜我都會根據(jù)不同的菜色配上不同的餐具。每日三餐,僅從視覺上就呈現(xiàn)出了誘人的精致。吃,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倚重的一種溫暖。
宅家期間,我嘗試著做面食。我在網上看了不少視頻,但真做起來,一開始還是有點手忙腳亂。幾次簡單制作成功后,我又發(fā)散思維,用火龍果泥和面,做出了玫瑰色的花卷;用蠶豆泥和面,做出了清新的綠饅頭;用山藥泥和面,做出了白白的包子;用胡蘿卜泥和面,做出了黃澄澄的發(fā)糕。這些漂亮的面食擺放在漂亮的餐盤里,宛若精美的藝術品,讓味覺的渴望一下子膨脹起來。這時,吃就變成了一種樂趣。
每年老伴的生日宴我是最用心的:兩只紅紅的大對蝦并排擺放,叫“天生一對”;綠的菜、白的面,生日面的色彩既清爽又分明;飯后水果,香蕉船的兩側是綠瑩瑩的獼猴桃和紅艷艷的草莓?;蚴亲鰸庥统噌u,配上肉絲、筍絲、蘑菇和菠菜的上海本幫炒面,再來一碗羅宋濃湯,中西結合,別有風味。這時,吃升華了夫妻間幾十年的感情。
任何時候,我都把下廚作為一種“精制”的過程,樂此不疲地用平凡的食物創(chuàng)造出新花樣。我始終相信,吃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的需要,更是用來享受的,它讓每個平常的日子都豐富而有意義。
步入晚年后,我比年輕時更注重葷素搭配,更注重營養(yǎng)全面,也更注重吃的成就感和儀式感。
“餓肚子”的效果
王云灝
我這個人對于吃一直不大講究,不過我胃口好,吃飯?zhí)貏e香。我小時候隔壁的阿婆對我說,她趴在窗口看我吃飯,總能胃口大開。工作以后,我的飯量在單位里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一大飯盒米飯,三兩下就進了肚,吃得多,而且吃得快。退休以后,我的吃飯習慣還是沒有改變。
我還特別喜歡吃零食,鍋巴、餅干、這個豆那個酥的輪著吃,嘴特別饞。以前女兒叫我睡前少吃點,老婆還給我?guī)颓唬骸澳惆植怀闊煟统渣c零食,隨他去吧?!?/p>
但隨著年齡增加,吃得多、吃得快的負面效應來了:先是凸起了將軍肚,里面藏著一堆脂肪;接著,血脂超標,血糖也高起來了。于是,風向標轉向,老婆的“限飯令”來了。女婿態(tài)度不明,老婆、女兒加上兩個小外孫則基本結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吃飯時,“八目睽睽”之下,對著滿桌的佳肴,我卻不能放開吃。
飯限了,零食限了,我的肚子不干了,有時半夜咕咕叫著抗議,只好喝點水撐一撐。還好,限飯只限量,不影響營養(yǎng),我的早、中、晚餐都是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漸漸地,我的肚子也適應了“限量供應”的政策。
飯吃得少了,同時活動量也增加了。我每天早餐后外出走一陣,晚飯后再去體育場上兜幾圈?!肮芎米欤~開腿”,都是為了更好的明天。現(xiàn)在,“餓肚子”的效果有了,我的肚子縮回去了,腿肚子也細了不少,最明顯的是體重下來了。但愿再去體檢時一切都好,也算我沒白“挨餓”!
管住嘴,控血糖
澤華
2000年,我體檢時檢測出血糖超標,成了準糖尿病患者。剛開始我緊張得要命,冷靜下來后,我梳理了一下自己血糖超標的原因:其中固然有家族史的影響,更重要的還是沒管住嘴,吃東西太任性了。
我以前從事的是幼兒教育工作。在崗時,為了讓幼兒園的孩子們每天能攝入均衡的營養(yǎng),我專門上過營養(yǎng)師培訓班。我想:既然我的血糖還沒有高到離譜,非吃藥不可,為啥不把學到的知識用在自己的飲食控制上呢?是藥三分毒,食療肯定勝于吃藥。
我和女兒一家住在一棟樓的兩個不同單元,晚餐都是全家人一起吃。女兒、女婿和兩個外孫女鐘情于牛羊肉等肉食。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點肉可以增強體質,而我上了年紀,新陳代謝不能和年輕人比,所以,我得有意識地管住嘴,少吃一點。
我覺得,上了年紀,每天的運動量有限,平時攝入的牛奶、雞蛋、蔬菜等已經足夠豐富,少吃點反而有利于健康。管住了嘴后,我自測餐前、餐后的血糖,基本都在正常范圍內;偶爾偏高了,我立刻調整飲食,把血糖值調整過來?,F(xiàn)在,我把“管住嘴,控血糖”作為座右銘。當然,糖尿病病因各不相同,控制血糖,方法適合自己就好。
隨性不隨意
孫君
生活中我是個隨性的人,怎么舒服、怎么簡單怎么來。比如穿,天熱的時候我到哪兒都是一件全棉的圓領老頭衫,60支的精梳棉,又吸汗又涼爽。
吃我也是由著性子來。從小到大我都是無肉不歡,尤愛腌臘制品,什么火腿、香腸、咸肉,家里從不斷檔。家里人擔心我與“三高”交朋友。他們的好意我自然心知肚明,可吃的時候我又不管不顧了。
這幾年女兒有了小家庭,平常就我們老兩口過日子,買菜和燒飯的任務由我承擔。我可以隨性,但給老伴燒飯,我一點都不會由著性子來。她喜歡吃禽類,燉鴿子湯時,我放一大塊火腿,她吃她的鴿子,我吃我的火腿;一鍋紅燒肉,里面有百葉結、鹵蛋,肉歸我,輔料歸她;我炸大排解饞時,也不會忘了給老伴炸塊魚排……各取所需。
雖然我依然鐘情于大口吃肉,但那些所謂的硬菜哪會每天都燒呢?畢竟上了年紀。我們老兩口有個共識:吃得可以簡單點,但就像60支精梳棉的老頭衫,簡單也要保證品質。隨性不等于隨意,盡管每天端上桌的不過是一葷一素一湯,但能量夠了,營養(yǎng)補充了,簡單的飯菜也能帶來滿足。
“一菜兩吃”
孫道榮
每次兒子一家人回來,老陳都要忙前忙后張羅好一陣。但每次弄了滿滿一桌子菜,兒子一家吃不了幾口就走了。剩下那么多飯菜倒掉可惜,老兩口只好自己慢慢消化。但老陳有“三高”,老伴患糖尿病,給兒孫們準備的很多菜不適合他們吃,真是頭疼啊。
老兩口一合計,得,兒子他們再回來,就搞個“一菜兩吃”,既確保他們一家吃好,又不委屈自己。
老陳的“一菜兩吃”是在同一個鍋里做同樣的菜,只是在盛盤前有所區(qū)別。比如老陳最拿手的紅燒鴨,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吃,現(xiàn)在忽然不怎么感興趣了。為什么呢?原來自從老伴得了糖尿病,他們家的廚房里就再也沒有白糖的蹤跡了。紅燒鴨不放糖,就少了那么一點味道。另外老陳的兒媳婦口味偏辣偏咸,孫子已經習慣了媽媽做的菜的味道?!耙徊藘沙浴焙?,這個矛盾迎刃而解:老陳先按照老兩口的習慣做好紅燒鴨,盛一點出來給自己和老伴,然后加糖、辣椒、胡椒再燜一會兒,入味后再盛出來,給兒子一家吃。還有一些菜,老兩口牙口不好,喜歡煮爛一點,兒子一家喜歡吃硬一點的,也好辦:先把給兒子一家吃的盛出來,自己和老伴吃的再多煮一會兒,煮透、煮爛。這樣,沒費什么事,就兼顧了不同的口味和需求。
“一菜兩吃”,一家人各取所需,其樂融融。
省心加順心
陸全有
老伴去世后,我的一日三餐開始讓兒子操心。他見我這個“伸手將軍”平時煎個荷包蛋都手忙腳亂,便對我說:“老爸,周六周日你到我們家來吃飯,平常的中晚餐我來幫你叫外賣?!弊阌邪肽陼r間,我都是早餐煮一個雞蛋,熱上包子、豆?jié){,或吃面包、大餅,中午和晚上就等兒子“遠程投喂”。這樣雖然省心,卻并不順心。兒子工作忙,外賣時間沒個準兒,有時候想吃了,中午飯還沒到,餓得我肚子咕咕叫。
為了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我有過很多設想,比如在好鄰居家搭伙、請一位專門負責燒飯的鐘點工……但都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現(xiàn)。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居委會在樓道里貼出了一張街道開辦老年食堂的告示。我是第一批去嘗鮮的老人。首先吸引我的是一字排開的十幾道菜,有葷有素,冒著熱氣和香氣。我的食欲瞬間被點燃了。第二個吸引我的是價格。兒子為我點外賣,只點一碗面也得20元,而在老年食堂,20元左右可以選五六樣菜,葷素搭配。如今,我每次帶個餐盒去,吃完中午飯,順便把晚餐帶回家,用微波爐“?!币幌戮涂梢猿?。食堂里不但菜的花樣多,主管有時還會征詢老人們的意見,看大家想吃點啥。
我把每天吃的飯菜拍照發(fā)給兒子看,好讓他放心。老年食堂不僅解決了我這個獨居老人的吃飯問題,還面向社會開放,引來眾口稱贊。
給老媽食補
章慧敏
老媽還剩6顆牙,嚼碎食物是件難事,但對一個近百歲的老人來說,營養(yǎng)均衡很重要。老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如果能讓缺牙的老媽吃天然食物,豈不勝于吃保健品!
老媽愛吃帶鮮香味的東西,以前去茶餐廳,鮮蝦餃是她的必點之物。河蝦、草蝦輪番上市的時節(jié),我家餐桌上總是油爆蝦唱主角。一天,老媽問我:“現(xiàn)在的蝦肉怎么老得咬也咬不動?”我脫口而出:“你可能又掉了牙吧。”老媽不高興地反駁:“我的牙不是長在嘴里嗎?明明是蝦肉老?!焙冒桑热晃r肉“老”,咱就想辦法叫它嫩。從此油爆蝦我只用河蝦來爆。河蝦肉質嫩,老媽嚼得動,至于基圍蝦、竹節(jié)蝦之類的大蝦,我則剁成泥做蝦餅、拌餡。
有段時間,綠葉菜很少進我家門,因為老媽嚼不爛。但綠葉菜富含維生素,而且能促進腸蠕動。怎么才能讓老媽也吃點綠葉菜呢?我用了變通的方法:買來的芹菜別人都擇去葉子,我則把葉子切碎,炒蛋炒飯時像撒蔥花似的把碎葉子撒在飯上,加上火腿或紅腸,再撒上胡椒粉,淋上蠔油,相當鮮美。切碎的生菜、韭菜等葉菜也可以炒蛋或做配料,這樣老媽也能吃到新鮮葉菜了。我家還有一道羅宋湯,是專為老媽準備的。有牛肉時燒一鍋色香味俱全的濃湯,沒牛肉時就將卷心菜、番茄、洋蔥、土豆一鍋煮,起碼營養(yǎng)到位了。
老媽活到這個歲數(shù),需要得到和幼兒同樣的呵護。我鹵牛肉時會放點茶葉,以便肉質酥爛,但老媽還是嚼不動。后來,我便把牛肉剪碎,像這樣,老媽就什么都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