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踐 曹文思 張莉清
速度滑冰已經(jīng)逐漸成為中國北方人民群眾所愛好的冬季運動項目(攝影/ 李未名 供圖/張莉清)
速度滑冰室內冰場賽道示意圖
你有觀察過速度滑冰運動員的起滑動作嗎?由于冰刀往前滑很容易,而往左右兩邊滑行會產(chǎn)生很大的摩擦力,所以起滑時為了推動自己前進,運動員需要將刀尖外轉,用冰刀內刃用力蹬冰,隨著速度增加,出刀角度逐步縮小,漸漸過渡到滑行狀態(tài)。
克萊普冰刀只有前點與冰鞋連接,后跟可分離
別以為在光滑的冰面上滑行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由于速度滑冰更強調滑行速度,這讓其成為了一項極難且極具危險性的競技運動。為增加運動員踝關節(jié)的靈活性,克萊普冰刀應運而生。這種新式冰刀只有前點與冰鞋固定連接,后點與冰鞋不固定,從而延長了運動員的蹬冰距離,優(yōu)化了動作結構,幫助運動員提高滑行速度。
早期冬奧會上的速度滑冰比賽都設在室外,運動員在競技的同時還要面臨低溫和風力等自然因素影響。因此,運動員們在滑行中要盡量將重心降低,減小空氣阻力。直到1987年,速度滑冰比賽才首次進入室內冰場。
速度滑冰已經(jīng)逐漸成為中國北方人民群眾所愛好的冬季運動項目(攝影/李未名 供圖/張莉清)
速度滑冰室內冰場賽道示意圖
對于運動員來說,彎道滑跑技術與直道同樣重要。在彎道滑行時,會出現(xiàn)離心現(xiàn)象,身體將呈現(xiàn)出向外運動的趨勢。速滑運動員需要運用技術動作將重心向轉彎方向傾斜,利用身體重力與蹬冰的力量克服離心現(xiàn)象。如果技術動作不到位,運動員就可能與賽道發(fā)生偏離,甚至被甩出賽道。由于運動員在彎道中的滑行軌跡不規(guī)則,滑行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身體姿態(tài),這對運動員的反應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不僅是在冰雪運動場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覺得冰面很光滑,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有摔倒的可能,這是為什么呢?
當水結冰時,每一個水分子都會通過氫鍵抓住周圍的水分子,形成晶體結構。但冰面表層的水分子無法像冰面內部一樣形成規(guī)則的晶體結構,會雜亂無序地游蕩在其表面,形成厚度約為100納米量級的水分子層。這些水分子會在冰面上“跑來跑去”,導致冰面非常光滑。除此之外,冰面上的摩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當物品從冰面劃過時,因摩擦使冰面融化產(chǎn)生水,從而使冰面變得更加光滑。
不過最近《自然》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新研究提出,這層薄膜并不是單純的水膜,而是冰水混合膜,既表現(xiàn)出來自固態(tài)冰的彈性,也表現(xiàn)出來自液態(tài)水的黏性。科學家猜測,這正是冰面之所以那么滑的奧秘所在。
速度滑冰是利用器械、充分運用技能與體能相結合的競速運動,考驗運動員的腦力與體力,掌握好自己的節(jié)奏才是制勝法寶。
(責任編輯/王佳穎 美術編輯/周游)
為什么冰場的最佳冰面溫度為-7攝氏度?
隨著溫度變化,冰面表層的水分子層中可移動的水分子數(shù)量也會發(fā)生變化。伴隨著溫度升高,可移動的分子越來越多,當溫度到達-7攝氏度時,冰面的摩擦力達到最小,表面也最光滑。而隨著溫度繼續(xù)升高,由于可移動的水分子數(shù)過多,冰面會發(fā)生變形,光滑度反而會下降。所以運動員訓練的冰場一般將冰面溫度設定在-7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