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娟,邵艷敏,尹小君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1.神經(jīng)內(nèi)科,2.全科醫(yī)學科,河南 洛陽 471003)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作為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具有起病隱匿、病情進展迅速等特點,據(jù)報道,ACI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1]。目前,臨床治療ACI首選介入手段,如動脈溶栓術(shù)、動脈取栓術(shù)等,以促進動脈再通,恢復腦血供,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2]。但報道指出,部分ACI患者介入治療后可能會發(fā)生睡眠障礙并發(fā)癥,而睡眠障礙的發(fā)生可能會降低機體免疫力,損害患者認知功能,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3]。因此,積極探討可能與老年ACI患者經(jīng)介入治療后發(fā)生睡眠障礙有關的指標,對預測患者睡眠障礙發(fā)生風險、指導早期干預尤為重要。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是臨床評估睡眠障礙常用方法,該方法雖可了解患者睡眠情況,但其所獲結(jié)果缺乏客觀性,臨床應用受限[4]。炎癥反應與ACI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已得到臨床證實。近年來研究指出,炎癥因子水平也可能與卒中后睡眠障礙有關[5]。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臨床評估炎癥最常用的指標,其表達增加多提示機體存在炎癥反應,但三者與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睡眠障礙的關系尚未明確[6]。鑒于此,本研究分析血清TNF-α、IL-6、CRP水平對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睡眠障礙發(fā)生風險的預測價值。
收集本院2017年4月至2020年8月接受介入治療且完成6個月隨訪的137例老年ACI患者的臨床資料?;颊咧心?3例,女64例;年齡61~74歲,平均(68.41±1.67)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1~4.3 h,平均(2.23±0.41)h;梗死部位額葉22例,丘腦49例,腦干39例,小腦27例。所有患者病例資料、睡眠障礙評估資料、實驗室檢查資料等均完整。
1.2.1 納入標準 ACI符合相關標準[7],且經(jīng)顱腦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證實;年齡≥60歲;接受動脈溶栓或取栓術(shù)介入治療;患者預計生存期≥6個月;介入治療后意識清楚、語言表達正常;具備基礎閱讀、書寫能力;獲得隨訪。
1.2.2 排除標準 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腎衰竭等重要臟器疾病;合并感染性肺炎;伴有腦動脈炎、腦創(chuàng)傷等其他腦疾?。患韧兴哒系K;合并腦腫瘤、胃癌等惡性腫瘤;合并抑郁癥、焦慮障礙等;合并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疾??;入組前近2周接受抗炎治療。
1.3.1 睡眠障礙評估及分組 隨訪6個月時采用PSQI[8]評估患者睡眠情況,量表包括睡眠質(zhì)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7個項目,各項目均采用3級評分法,得分范圍0~21分,得分越高說明睡眠質(zhì)量越差;將PSQI得分≥7分患者判定為睡眠障礙,納入睡眠障礙組,反之則納入睡眠良好組。
1.3.2 血清TNF-α、IL-6、CRP水平檢測 患者入院時采集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低速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型號:TDL-50B)以4 000 r·min-1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收集血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TNF-α、IL-6、CRP水平,檢測試劑盒均購自上海紀寧實業(yè)有限公司,檢驗流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3 基線資料采集 設計基線資料填寫表,閱讀并記錄患者相關基線資料,內(nèi)容包括:性別(男、女)、年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腦梗死部位(額葉、丘腦、腦干、小腦)、入院時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9](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量表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共濟失調(diào)、感覺、語言、構(gòu)音障礙、忽視癥11個方面,總分42分,得分越高提示神經(jīng)缺損越嚴重)、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糖尿?。嚎崭寡恰?.0 mmol·L-1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1]、卒中家族史(1級親屬中至少有1人有腦梗死病史)等。
137例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有51例發(fā)生睡眠障礙,占37.23%(51/137)。
睡眠障礙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高于睡眠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其他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睡眠障礙組、睡眠良好組老年ACI患者基線資料的比較
將2.2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TNF-α、IL-6、CRP納入作為自變量(均為連續(xù)變量),將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睡眠情況作為因變量(1=睡眠障礙,0=睡眠良好),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TNF-α、IL-6、CRP水平異常表達可能與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睡眠障礙有關,三者過表達可能是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睡眠障礙的風險因子(OR>1,P<0.05)。見表2。
表2 血清TNF-α、IL-6、CRP水平與老年ACI患者睡眠障礙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繪制ROC曲線(圖1),結(jié)果顯示,血清TNF-α、IL-6、CRP單一及聯(lián)合預測老年ACI患者睡眠障礙風險的AUC分別為0.812、0.870、0.879、0.910,AUC均>0.80,均有一定預測價值,且當三者cut-off值分別取1.670 ng·ml-1、170.697 pg·ml-1、11.243 mg·L-1時,預測價值最佳,相關參數(shù)見表3。
表3 血清TNF-α、IL-6、CRP水平預測老年ACI患者睡眠障礙風險價值分析結(jié)果
圖1 血清TNF-α、IL-6、CRP單一及聯(lián)合檢測預測老年ACI患者睡眠障礙風險價值的ROC曲線
TNF-α、IL-6、CRP三者水平均呈正相關(r>0,P<0.05),相關系數(shù)見表4,相關性散點圖見圖2~4。
圖2 老年ACI患者血清TNF-α與IL-6水平相關性散點圖
表4 老年ACI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的相關系數(shù)
睡眠障礙是ACI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據(jù)報道,30%~40%的ACI患者可能會產(chǎn)生睡眠障礙癥狀[10]。而老年ACI患者長期睡眠障礙不僅會影響認知功能,還可能會引發(fā)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損傷靶器官,影響患者預后[11]。因此,重視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睡眠障礙情況,并積極找出可能與之相關的指標,對臨床早期干預、預防患者睡眠障礙有積極意義。
炎癥反應貫穿ACI整個病理過程。報道指出,炎癥細胞聚集在腦梗死部位會分泌大量炎癥因子,誘導氧自由基生成,加重機體氧化應激反應,進而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及腦組織,加重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12-13]。TNF-α、IL-6、CRP是臨床評估炎癥反應常用指標,其中TNF-α是粥樣硬化斑塊內(nèi)重要炎癥介質(zhì),具有促進一氧化氮、興奮性氨基酸等神經(jīng)毒性物質(zhì)生成作用,且可誘導白細胞聚集及浸潤,加重局部炎癥反應,進而加重腦損傷[14]。郭鵬等[15]研究顯示,ACI患者血清TNF-α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且檢測TNF-α有助于評估患者病情。IL-6是一種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趨化雙重作用的炎性細胞因子,可誘導中性粒細胞聚集,生成活性氧代謝物質(zhì),損傷組織細胞[16]。據(jù)報道,ACI發(fā)展過程中,機體炎癥、免疫反應過程會大量釋放IL-6,而IL-6會刺激其他炎癥介質(zhì)生成,誘發(fā)炎癥級聯(lián)反應,加重腦損傷[17]。CRP是由肝臟合成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表達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18]。
圖3 老年ACI患者血清TNF-α與CRP水平相關性散點圖
圖4 老年ACI患者血清IL-6與CRP水平相關性散點圖
ACI發(fā)展過程中,CRP表達增加會激活機體補體系統(tǒng),促進單核細胞釋放,促使動脈內(nèi)皮細胞生成纖溶酶原抑制劑,進而可能會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加重腦損傷,影響患者預后[19]。趙惠卿等[20]研究表明,ACI患者睡眠質(zhì)量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有關,且隨著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加重,患者生活質(zhì)量降低。因ACI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與炎癥反應有關,由此猜想,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睡眠障礙也可能與血清TNF-α、IL-6、CRP表達有關。
為驗證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睡眠障礙可能與血清TNF-α、IL-6、CRP表達有關的假設,本研究初步比較睡眠障礙、睡眠良好老年ACI患者相關基線資料,后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TNF-α、IL-6、CRP水平異常表達可能與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睡眠障礙有關,三者過表達可能是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睡眠障礙的風險因子,證實上述猜測。分析原因在于,TNF-α、IL-6、CRP等炎癥因子大量生成會過度釋放興奮性氨基酸,刺激花生四烯酸代謝,增加氧自由基含量,進而產(chǎn)生神經(jīng)毒性,損害腦神經(jīng)元,紊亂睡眠、覺醒中樞系統(tǒng),引發(fā)睡眠障礙[21]。進一步繪制ROC曲線發(fā)現(xiàn),血清TNF-α、IL-6、CRP預測老年ACI患者睡眠障礙風險均有理想的價值,在當三者cut-off值分別取1.670 ng·ml-1、170.697 pg·ml-1、11.243 mg·L-1時,可獲得最佳預測價值,且隨著TNF-α、IL-6、CRP水平的升高,患者睡眠障礙風險增加。針對此研究結(jié)果建議,對于入院時血清TNF-α、IL-6、CRP過表達的老年ACI患者,臨床在介入治療后應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合理聯(lián)合應用抗炎藥干預,并囑咐患者進行適當體育鍛煉,養(yǎng)成良好睡眠習慣,預防睡眠障礙發(fā)生。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TNF-α、IL-6、CRP聯(lián)合檢測預測老年ACI患者睡眠障礙風險高于各項單一檢測,考慮未來可將三者結(jié)合觀察,以提高患者整體獲益。此外,本研究經(jīng)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TNF-α、IL-6、CRP三者水平均呈正相關,說明三者協(xié)同影響老年ACI患者睡眠情況,這可能與三者均是與炎癥相關的因子有關,因此其中某一指標水平改變均可影響另外兩個指標的變化。但三者在ACI中的具體影響機制尚未明確,未來仍須展開前瞻性研究加以驗證。
綜上所述,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睡眠障礙與血清TNF-α、IL-6、CRP過表達有關,患者入院時可行血清TNF-α、IL-6、CRP水平檢測,輔助評估老年ACI患者介入治療后睡眠障礙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