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習(xí)慣了管中窺豹,仰望和嗟嘆
現(xiàn)在,轉(zhuǎn)換了視角
萬米高空鳥瞰,好似一切都在掌控中
逶迤的龍骨,輕拍著機翼
天山的容貌和真身,在視野里游走
披雪的峰巒,閃爍耀眼的白
即使炎炎六月,也無法褪去寒涼的凜然
溝壑如推演的沙盤,峰尖如列陣的星宿
云朵輕飄,而陽光銳利
切割出明暗的光斑
“如果回到塵世中去,任意走進它的
一條神秘的掌紋,都會迷失”
猶如一顆絕望的沙礫,一粒無助的草芥……
“先生,您要喝點什么?”
推著餐車的空姐俯身笑吟吟問我
河水輕漾,如絲綢滑動
河道如翕動的魚嘴,吞吐
船只、鄉(xiāng)音,水面氤氳著人間煙火氣
白墻灰瓦,鱗次櫛比
沿河而居的人家,枕水而眠
水閣、木樓、廊棚,綽影幢幢
石橋顧影自憐,深巷曲徑通幽
雕花的木格窗欞爬滿了綠藤,似要掩飾
木紋里浸透的經(jīng)年往事
傍晚,柔和的燈光點亮風(fēng)情
淤積的歷史又活過來了
染坊、當(dāng)鋪、書院、戲臺、茶館、小酒店
一盞杭白菊,去火清心,適宜獨坐
一壇花雕酒,活血驅(qū)寒,適宜群聚
老通寶早已不見,而桑園還在,春蠶還在
蠶繭抽絲變成了烏錦、絲綿
林先生沒了下落,而林家鋪子
還在開張,鋪子里經(jīng)營著特產(chǎn)
拷花藍(lán)布、白水魚、姑嫂餅、定勝糕、熏豆茶……
河水輕漾,如絲綢滑動
河道如翕動的魚嘴,吞吐
船只、鄉(xiāng)音,水面輕晃著水鄉(xiāng)迷離的夢境
先生一襲長袍坐在廣場上
右手夾著香煙,注視著熙來攘往的游人
注視著他筆下虛構(gòu)的魯鎮(zhèn)
魯府、趙府、錢府,鄉(xiāng)紳府第,看客盈門
土谷祠里大夢已醒
靜修庵已裝不下一顆靜修的心
利濟當(dāng)鋪、錫箔店、油燭坊、古玩商鋪
牌坊、戲臺、茶館、烏篷船……
還原先生筆下的場景和眾生
百草園還在,泥墻根下的蟋蟀已不再彈琴
三味書屋,先生早年刻下的“早”字依然犀利
塾師壽鏡吾的戒尺還在講案上威嚴(yán)著
藤蔓攀上垣墻,垂柳戲釣游魚
河汊縱橫,石拱橋連接的情節(jié)
似乎還在先生的筆下延伸
游人爭相偎依先生瘦硬的脊梁
以合影為榮。而先生
安詳如常,面容清癯、冷靜
在咸亨酒店,我用土陶碗喝紹興黃酒
就著茴香豆,細(xì)細(xì)品味先生筆下
烏有之鄉(xiāng)的真實和幻境
從西北到江南,七千里
從閶門到虎丘,七里
山塘接納了一個異鄉(xiāng)人的風(fēng)塵
政聲人去后
一千多年前,蘇州刺史白居易主政開挖
山塘河,留下姑蘇第一街的美譽
青梅熟,枇杷黃
梅雨時節(jié),夜晚的山塘街
彌漫著一種說不出的韻味
“銀勒牽驕馬,畫船載麗人”,是昔時光景
吳儂軟語,金粉世家,小橋流水,畫舫游船
是不變的風(fēng)情,引得游人競相消費
蘇繡、旗袍、桃花塢年畫、碧螺春、青梅酒
蟹黃湯包、梅花糕、松子糖、鮮肉粽
小巷深處,隱約看見了美食家陸文夫的背影
楓橋不遠(yuǎn),寒山寺不遠(yuǎn)
鐘聲還未從唐朝傳來,漁火卻隨處可見
燭照幽暗的水面,游船像是在打撈歷史的陳跡
在七里山塘,我無意探古尋幽
走走停停間,卻被一曲蘇州評彈《楓橋夜泊》
擊中了軟肋,頓時渾身酥軟
錢塘江北岸,月輪山上,一塔兀立
曰六和,據(jù)云為鎮(zhèn)抑江潮水患而建
梅雨季,天空濕漉漉的,陰云壓低
仿佛要掉下來,雨聲如梵音,時遠(yuǎn)時近
階梯環(huán)繞,塔內(nèi)昏暗,而外廊軒然
拾級而上,腿肚發(fā)顫兮,氣喘如牛
登高遠(yuǎn)眺,沉靜的江面一橋飛架,氣勢如虹
漫山蒼翠,煙嵐如練,心胸頓覺開闊、通達(dá)
六和致祥,和居塔心,也居人心
懷揣陡峭之心者,枉登臨
責(zé)任編輯:易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