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上期封面
2021年末,在我采寫美國兇殺案創(chuàng)紀錄稿件的時候,初稿寫完,美國多地又發(fā)生多起槍擊案——此起彼伏之態(tài),槍聲從2021年直至2022年,沒有停息。
2021年12月30日23時44分許,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多名槍手開了87槍,打傷6人。
費城這地方我去過,那還是2017年。有次漫步到賓夕法尼亞大學西邊,發(fā)現(xiàn)一條老舊的鐵路,看那鐵軌都已經(jīng)銹跡斑斑,想來即使沒有廢棄,也很長時間沒有行車。鐵路旁邊是斯庫爾基爾河。河與鐵道中間,是盛放的櫻花。我腦中出現(xiàn)一個成語:美人遲暮。
美國為什么總也不能控槍?我想到的還是“美人遲暮”。哪怕槍殺案頻發(fā),一年里白白送命2萬人;哪怕拜登坐上總統(tǒng)之位,并稱“槍支暴力在美國是一種‘流行病’,在國際上令美國難堪”,一年的時間證明了他對控槍是空有一番心思,實際無能為力的。因為“民眾有擁槍權是合理的”似乎成為一代代美國當政者的慣性思維。
美國,因槍而生——由生活在北美大陸的歐洲移民拿起槍反抗英國殖民當局而誕生了美利堅合眾國。初生的美國因槍而“美”。之后,美國又四處開戰(zhàn),看似生機勃勃,實際未必如此。這就如同山姆·曼德斯導演的電影《美國美人》中凱文·史派西扮演的遇到中年危機的萊斯特·博納姆,總想著通過鍛煉恢復年輕時強健的體態(tài)。殊不知,老男人在肌肉松弛下去的時刻,腦子該更睿智??!
私人持槍,與革命者有綱領、有組織、有紀律地持槍,怎么可能是一回事呢?不知道何年何月,美國社會在控槍方面能達成共識?也許那時候,美國才算是一個成熟起來的國家。
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此詩為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作者赴北庭途經(jīng)臨洮時所作。
他是第一次去,所以開頭用了“聞說”。而僅憑傳言,已然能夠想見目的地景物荒涼。但,全詩的調(diào)子并不低沉。
春風不到、漢使應稀、白草疏勒等等,無不表現(xiàn)了氣候的寒冷、蕭瑟的氛圍、環(huán)境的惡劣。遠離中原故土,西域戍邊的艱苦性,昭然若揭。
結尾昂揚,起到點染和升華的作用。“勤王敢道遠”,竭盡全力報效朝廷;“私向夢中歸”,又表達了想念家鄉(xiāng)、渴望和親人團聚的情感。這兩句甚是巧妙,高高舉起,落地平穩(wěn),凸顯的還是詩人不辭辛苦、盡力國事的覺悟。
一年后,安史之亂爆發(fā),大唐由盛轉(zhuǎn)衰。一千兩百多年后,在中國的版圖上,輪臺、疏勒不再偏遠得遙不可及。同一片天空下,人們要一同繁榮富裕起來,一同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