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文
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經(jīng)常拍攝山石風光和靜物微距。多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使我逐漸養(yǎng)成了仔細觀察每個被攝對象的習慣,觀察他們的外形輪廓,策劃從什么角度拍攝,后期又用什么方式突出表現(xiàn)……經(jīng)常是觀察幾小時,拍攝幾分鐘。
一次,我去平山爬山拍攝,一塊巖石上的青苔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發(fā)現(xiàn)它很像一個不修邊幅、留著長發(fā)的藝術(shù)家,這種相似在我看來十分的有趣。從那之后,我就很注意觀察山形、石頭、樹木的輪廓、皺褶、青苔等自然圖形,看有沒有與我們現(xiàn)實生活相像的東西。再后來,我觀察和拍攝的對象又擴大到了脫落的墻皮、廢棄的紙團、道路、水流等,拍到了不少“象形照片”,這也漸漸地開啟了一條我個人創(chuàng)作的新途徑——“象形攝影”:觀察周邊一切兩維、三維圖形,并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景、物進行對照,提煉出象形圖像。
要拍攝好“象形照片”,選好機位很重要。實際拍攝時,機位差一點點,拍出來的照片相似度就會相差很多。另外,要選擇有趣味性、故事性、奇特性的相似畫面。后期處理上,可以在充分尊重自然線條的前提下,通過調(diào)整明暗、色彩、虛實等處理手段,在拍攝所得的“象形照片”中突出自己想表達的主題。其實,如果這些照片拍自真實的人、景、物并不足為奇,但它源自石頭、樹木、道路等自然物體的真實紋理,并保持了原有輪廓及細節(jié),這些圖像便有新的意義。很多人看到“象形照片”,都為世間存在如此相似的形象而感到驚奇,這或許就是“象形攝影”的魅力。
心中有美,留心處處皆是景!發(fā)現(xiàn)“自然天成”的圖案,拍攝惟妙惟肖的象形圖像,既是現(xiàn)實世界的再現(xiàn),也是對世間美的補充。只有懷著熱愛自然、敬重自然之心,才能拍攝出富有詩意的、新穎的藝術(sh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