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宗文 宋斌 蔡學文
楚雄滇中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云南 楚雄 675000
銅精礦中硫、碳具有較強的還原力。目前,化驗室只有硫含量檢測,未開展碳含量檢測,當銅精礦中含有大量的硫、碳等還原性物質(zhì)時,在進行火試金法測定銅精礦中的金含量僅根據(jù)硫含量難以控制鉛扣量,按照常規(guī)方法加大四氧化三鉛用量,增加氧化性試劑控制鉛扣量,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硅酸度,論文通過試驗,把樣品先置于400℃~600馬弗爐中氧化焙燒,樣品中的硫、碳等還原性物質(zhì)被氧化后再進行常規(guī)的火試金法測定,取得了一定效果,測定結(jié)果精密度好、準確度高。
四氧化三鉛:工業(yè)純,粉狀(Au<0.01g/t,Ag<0.5g/t)。
碳酸鈉:工業(yè)純,粉狀。
硼砂:工業(yè)純,粉狀。
二氧化硅:工業(yè)純,粉狀。
面粉:粉狀。
覆蓋劑:碳酸鈉與硼砂質(zhì)量比為3∶1,混合。
硝酸(1+7)(1+1):優(yōu)級純,不含氯離子。
硝酸鎂:分析純,Au<0.01g/t。
試金坩堝:材質(zhì)為耐火黏土,高130mm,頂部外徑90mm,底部外徑50mm,容積約300mL。
灰皿:頂部內(nèi)徑約30mm,底部外徑約40mm,高約30mm,深約17mm。
分析天平:感量0.01g。
分析天平:型號MX5感量0.001mg,梅特勒—托列多。
試金電爐:型號SX2-40-17,最高加熱溫度為1350℃。
箱式電爐:最高加熱溫度為1200℃。
馬弗爐:最高加熱溫度為1000℃。
焙燒皿:耐火陶瓷。
試驗樣來自進廠銅精礦,通過熒光光譜儀(XRF)對該批銅精礦進行分析,主要含有銅、硫、鐵,其余為砷、鉛、鋅、銻、鉍、硅;該批試樣在采用GB/T 3884.1—2012銅含量測定時,發(fā)現(xiàn)加酸溶解過程中有大量黑渣,判斷為碳含量較高,通過送外檢對碳含量進行測定,測定結(jié)果見表1。
表1 銅精礦成分(%)
該批次銅精礦中,硫碳等元素含量較高。
2.4.1 氧化焙燒
在焙燒皿底部均勻鋪上2~3g二氧化硅,稱取高硫碳銅精礦15g(精確至0.01g)與稱取1/10試樣量的硝酸鎂混合后置于焙燒皿中,放入事先升溫至400℃的馬弗爐中焙燒1h,逐步緩慢將馬弗爐溫度升至600℃后保持1h,在焙燒過程中每30min攪拌一次,焙燒后的銅精礦硫含量為6%~8%。焙燒結(jié)束后從馬弗爐中小心取出焙燒皿,冷至室溫,隨同做空白[1]。
2.4.2 火試金法測定
把冷至室溫的焙燒皿中的試樣小心轉(zhuǎn)移至黏土坩堝中,根據(jù)焙燒后銅精礦中的還原力加入3.0g淀粉,按照GB/T 3884.2—2012銅精礦化學分析方法第2部分:金和銀量的測定進行檢測。
銅精礦中的硫焙燒溫度采用梯度升溫,從400℃逐步緩慢升至600℃,通過采用本方法對ST-1至ST-5五個試樣從300℃、400℃、500℃、600℃、700℃、800℃六個溫度段進行焙燒后分析,統(tǒng)計鉛扣重量,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不同焙燒溫度鉛扣重量
正常鉛扣重量應控制在30~45g。從表2可以看出,焙燒溫度在600℃~700℃時,鉛扣重量符合要求;在焙燒溫度低于600℃時,鉛扣重量整體偏大;而焙燒溫度高于600℃時,鉛扣重量降低。焙燒溫度低于600℃時,試樣中硫、砷、碳、銻部分開始氧化,試樣中仍然具有很強還原性,按照本方法配料加入3g面粉分析時,試樣中的還原能力更強,導致鉛扣偏大;當焙燒溫度高于600℃時,雖然鉛扣重量正常,但試樣結(jié)塊嚴重,在配料時,試樣不均勻,富集不完全,導致結(jié)果偏低;在600℃時,試樣中的硫、碳已經(jīng)充分形成氧化物,同時部分砷、銻也揮發(fā)除去,試樣中的還原能力下降,通過外部添加還原劑達到控制鉛扣重量,因此焙燒溫度控制在600℃為宜[2]。
按照本方法對ST-1至ST-5五個試驗樣在600℃時進行不同焙燒時間試驗,統(tǒng)計鉛扣重量,結(jié)果見表3。
表3 不同焙燒時間鉛扣重量
銅精礦中硫、碳等含量不同、理化性質(zhì)不一樣,在焙燒時不可能同時一起除去,從表3可以看出,在600℃焙燒時間控制在50min以上鉛扣重量符合要求,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鉛扣重量變化不大,說明銅精礦中的硫、碳等已除去。但從分析效率和成本考慮,焙燒時間控制在60min,既可以控制鉛扣重量,又能提高分析效率。
選用編號為GY的高硫碳管理樣按照本方法加入不同硝酸鎂的量進行試驗,測定金含量見表4。
表4 金含量(g/t)
從表4金含量測定結(jié)果分析,硝酸鎂加入量為1.5g,即為試樣量的十分之一效果最好,此時金測定結(jié)果與定值差距最小。焙燒時,在試樣中需要加入硝酸鎂,硝酸鎂分解生成的氧氣能加速氧化試樣中的硫化物,同時硝酸鎂分解后的產(chǎn)物氧化鎂在高溫作用下可以使試樣疏松,不易結(jié)塊。反應式為Mg(NO3)2—MgO+N2O+O2;若硝酸鎂量加入過少,提供的氧量減少,試驗在焙燒過程中結(jié)塊,火試金法配料時試樣混樣不均勻,高溫熔融富集不完全,導致基金損失;硝酸鎂加入量過多,氧量增加,試樣在焙燒過程中容易噴濺,影響分析結(jié)果,同時生成的氧化鎂會增加整體銅精礦熔樣時的熔點。
在焙燒皿底部鋪上2~3g二氧化硅,可以避免試樣與焙燒皿底部粘連,減少在焙燒結(jié)束后轉(zhuǎn)移時的損失。
3.4.1 精密度試驗
選擇ST-5試樣,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分別獨立進行11次測定,進行精密度考察,計算相對標準偏差,試驗結(jié)果見表5。
表5 精密度試驗
由表5金含量的測定結(jié)果顯示,采用先焙燒后再進行火試金法分析得出的值精密度高,相對標準偏差為2.5%,重現(xiàn)性和穩(wěn)定性好。
3.4.2 準確度試驗
選擇編號為ST-1至11的11個試樣分別采用本方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進行測定比對,測定結(jié)果見表6,同時從這11個試樣中隨機選出4個試樣進行加標回收率試驗,結(jié)果見表7。
表6 準確度試驗
續(xù)表
表7 回收率試驗
表6、表7的試驗數(shù)據(jù)表明:此分析方法測定高硫碳銅精礦中的金含量準確度均較好,加標回收率為98.5%~103%,可以滿足分析要求[3]。
綜上所述,測定高硫碳銅精礦中金含量時采用氧化焙燒—火試金法,焙燒溫度控制在600℃,焙燒時間控制在60min,硝酸鎂加入量為試樣量的十分之一,試驗結(jié)果精密度RSD為2.5%,回收率在98.5%~103%之間,該方法準確、可靠。焙燒過程有以下優(yōu)點:
第一,不需要測定樣品中還原性物質(zhì)(如硫、碳)的含量,焙燒后直接加入固定還原劑。
第二,在氧化硫碳的同時,有效地除去砷、銻雜質(zhì)元素含量,減少砷、銻對后續(xù)分析過程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