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芊
反向而行
云南昭通的大山里,晴空之下,一襲白紗。11月的云南還不是很冷,暖洋洋的陽光下,侯長亮心中無限喜悅。這一天,他在所有學(xué)生的見證下,與妻子雷宇丹拍攝了一組特別的婚紗照。
婚紗照的拍攝地,是二人共同支教的小學(xué)。照片清新自然,沒有特效和奇景,只有他們夫妻二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和孩子們童真的笑臉。
1986年,侯長亮出生于湖南的一個小鄉(xiāng)村。從爺爺那輩開始,家里便不富裕,母親又常常生病,撫養(yǎng)三兄弟的重擔落在了父親一個人的肩頭。
高考那年,侯長亮考入了湖南文理學(xué)院計算機專業(yè)??烧l都沒有想到,這個費盡千辛萬苦才從鄉(xiāng)村走到城里的大學(xué)生,畢業(yè)后會去比自己家鄉(xiāng)還要落后的山溝溝,教村里的娃。
侯長亮選定的支教第一站,是廣西河池大化瑤族自治縣尤齊小學(xué)。大學(xué)最后一個學(xué)期,當同班同學(xué)都在跑面試、找工作的時候,侯長亮卻忙著打包他的鍋碗瓢盆、床單被褥。
2011年夏末秋初,侯長亮和兩位同行友人帶著鼓鼓囊囊的行李,幸運地搭上了回村的唯一一趟大巴。在此前,這趟唯一的“班車”時有時無,甚至兩年里一度中斷。他們坐著大巴,從縣城一路往村里進發(fā)。
透過車窗,侯長亮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從前只在地理課本上了解過的喀斯特地貌,如今就展示在面前。隨著路程的行進,兩側(cè)的石頭越來越多。侯長亮后來才得知,他所前往的支教地屬于全球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帶。
因為山石連片,當?shù)乜筛鞯耐恋夭坏?,而且土層薄。為了生存,農(nóng)民和石頭搶土地,在石頭縫里種莊稼??刹还苁怯衩走€是紅薯,長出來都特別小。因為當?shù)剞r(nóng)作物以玉米為主,農(nóng)民常常會把玉米磨成粉,做成玉米糊當主食吃,一個成年人一頓要喝七八碗才夠。剛到這里時,侯長亮喝兩小碗就飽了,可沒過多久就餓了。
學(xué)校里,除了一間空教室,什么都沒有,甚至連喝水都成問題。為了解決用水問題,學(xué)校屋頂建有兩個存水的池子,用來收集雨水。一個池子靠近路邊,因為有沙塵的原因,水呈黃色,老師開玩笑叫它“王老吉”;另一個池子靠近大樹,經(jīng)常會有一些綠色的漂浮物,被取名為“綠茶”。在校老師日常洗澡、洗衣、做飯就是用這兩個池子里的水。侯長亮和其他老師就靠著這兩種“飲料”生活著、苦中作樂著。
被動家訪
“生活上的一切困難我都能克服,最讓我難過的是當?shù)貙W(xué)生的輟學(xué)率很高。”侯長亮做過一個統(tǒng)計,原本四年級的時候有四十幾個學(xué)生,到小學(xué)六年級畢業(yè)的時候就只剩下十幾個了。不過,常年居高不下的輟學(xué)率,卻因為一名學(xué)生主動邀請的家訪改變了。
2012年7月,向來內(nèi)向的女生小韋主動邀請侯長亮去家訪。那是春季學(xué)期的最后一天。當天考完試放學(xué)時,天色已晚,小韋家是班里60多個孩子中最遠的一個。去一趟小韋家,要翻越數(shù)座山。
侯長亮剛想提議改天再去,小韋卻低聲說:“老師,如果你今天不去,我爸爸下學(xué)期可能就不讓我讀書了。”
聽到這話,侯長亮突然明白,眼前的這個小女孩是鼓足了多大勇氣才向他求助的?!澳愕纫幌?,我去拿手電筒?!狈^一座座山,他們到達了小韋家。
眼前的這個連電都沒有通的茅草屋,已經(jīng)將這家人的不易展露無遺。小韋爸爸說,因為家里經(jīng)濟困難,確實打算讓孩子跟著熟人去廣東打工。在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后,他答應(yīng)至少讓孩子讀到初中。
即便總會被學(xué)生家中驚心動魄的貧困所刺痛,侯長亮依然堅信,教育才是改變山里孩子命運的唯一方式。為此,他甘愿在學(xué)校與近百名孩子家的山路之間輾轉(zhuǎn)來回。家訪的路雖不好走,但侯長亮說,他不能讓這些孩子未來的路難走。在侯長亮的努力下,他所帶的那屆學(xué)生無一輟學(xué)。
3年后,小韋給侯長亮發(fā)來了消息,說她初中畢業(yè)后,要去讀學(xué)前教育,她以后也會成為村里的一名老師。她還說,“上天不會虧待每個努力的人”,這句話至今仍打動著侯長亮。
走出大山很重要,走出精神的大山更重要。讀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讓自己脫離貧困的家鄉(xiāng),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家鄉(xiāng)脫離貧困。這也是侯長亮一直想讓孩子們明白的道理。
但現(xiàn)實問題始終糾纏著每一個山村里的人,包括孩子們,也包括侯長亮自己。每月靠著800元錢的支教工資生活,還常常自費為孩子們貼補,侯長亮的生活一直捉襟見肘。
2014年初,侯長亮父母決定翻修家里的土坯房。哥哥和弟弟都出了幾萬元錢,只有侯長亮一分錢拿不出。那時的他已經(jīng)做了兩年半的支教老師。無奈之下,侯長亮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暫別支教生活。
離開小學(xué)的那天,孩子們圍著他的車唱《再見》。唱著唱著,孩子們哭了,侯長亮的眼淚也難再抑制。他不禁捫心自問:“離開他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
懸著一顆心,侯長亮到了深圳。他再也不需要喝燒開了再過濾浮渣的水,也不需要頓頓都燒火做飯。但每每接到山里孩子們打來的電話,叫他“亮亮老師”時,他總會一秒破防。在深圳工作的兩個月,他一直不在狀態(tài),攢了3000元錢后,又回到了學(xué)校。
支教情侶
10年的支教生活,除了教書育人,侯長亮也收獲了一份愛情。至今,侯長亮都清楚地記得和妻子雷宇丹第一次見面的樣子。
那是2015年,侯長亮突然收到一條微信好友驗證,當時還在讀研究生的雷宇丹在網(wǎng)上看到侯長亮的支教故事后,便聯(lián)系上他,希望也能支教。但因未完成學(xué)業(yè),無法長期支教,這想法便擱置了。
2017年7月,侯長亮詢問雷宇丹是否愿意一同前往云南昭通走訪彝良縣海子鎮(zhèn)向陽小學(xué),看看那里是不是需要支教老師,雷宇丹欣然同意。
就這樣,兩人買好了同一車廂的車票,侯長亮在懷化站上車,雷宇丹在他的前一站溆浦站上車。由于兩人之前從未見過面,上車后侯長亮發(fā)現(xiàn)火車上很吵,卻有一位女生在座位上安安靜靜地看著書。
“我也不確定是不是她,但她和周邊的人感覺很不一樣,她后來也看到了我,就和我打了招呼,果然是她。當時就覺得這個女孩子應(yīng)該是能靜下心來做支教的?!焙铋L亮說。
完成走訪后,雷宇丹和侯長亮都留了下來。支教生活中的朝夕相處,讓侯長亮看到了雷宇丹的嫻靜與愛心。那年國慶假期,侯長亮鼓起勇氣表白。忐忑地等待了10天后,侯長亮終于等來了雷宇丹的認可,他們成了大山里的第一對支教情侶。
山中的路始終崎嶇,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便是雙腿。2018年3月,一批外來捐贈的課外書和蠟筆送到了村里。但上山的包裹是沒人送的,要把圖書和蠟筆運到學(xué)校,只能靠人背。
支教10年間,背著幾十斤的物資上山進校,是侯長亮常做的事。
這次,侯長亮準備了兩個背簍,他一個,雷宇丹一個。為了少跑幾趟,侯長亮每次都會把自己的背簍塞得滿滿的。80斤的課外書背在身上,又是上山路,侯長亮走不了很快。走在前面的雷宇丹便轉(zhuǎn)身記錄下了這一幕,并發(fā)布到了抖音上。
畫面背后,滿載著雷宇丹的心疼與感動,心疼于愛人的辛勞,更感動于侯長亮對學(xué)生們的一片真心。兩人的感情,在山村支教的點點滴滴中,愈發(fā)堅定牢靠。
2020年夏天,雷宇丹答應(yīng)了侯長亮的求婚。但同為支教老師,二人的生活被學(xué)校的事情占得滿滿當當。既然沒時間去外地拍攝婚紗照,雷宇丹提議,不如就在他們所支教的小學(xué)拍攝,與孩子們一起,和大山為伴。
這一喜訊很快傳遍了村落。拍攝那天,不僅學(xué)校的孩子們都留下幫忙,就連很多已經(jīng)從侯長亮這里畢業(yè)的大孩子也紛紛趕來。
那是個晴好的周五,山風(fēng)清朗,村里的人都說,這是第一次見人在破舊的小學(xué)拍結(jié)婚照。在校門口,侯長亮和雷宇丹并排而立,和他們一起入畫的,還有幾十個孩子的笑臉和他們手中的橫幅:“讓山村孩子多一個好老師,一定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p>
最近這幾年,有很多人聯(lián)系到侯長亮,了解山村小學(xué)缺老師的情況,進而奔赴各地,開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涯。
侯長亮至今依然記得,那年從小韋家家訪回來時,他打著手電筒,翻越云貴高原上連綿起伏的峰叢,沒有一點兒星光和月色。但在3個多小時的山路之中,始終有螢火蟲相伴。如今,侯長亮和雷宇丹就是那“螢火”,為山區(qū)教育而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