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陳文娟
甘肅省腫瘤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多發(fā)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該病的具體病因尚不明確,有研究表明與分子細胞遺傳異常有關,另外病毒感染、化學物品接觸以及輻射等均被認為與多發(fā)性骨髓瘤發(fā)病有關,但是缺少直接證據(jù)[2]。多發(fā)性骨髓瘤的典型臨床癥狀是疼痛,是人體面對刺激產(chǎn)生的正常應激反應,對于患者疾病治療、康復以及預后造成的影響比較大[3]。疾病疼痛除了會對患者造成生理應激以外,還會對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容易引起患者焦慮、抑郁,對生活中其他事物關注度降低,生活質量下降,危害嚴重。因此,在護理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時候,應該特別注重疼痛護理,可應用集束化疼痛護理干預方案。集束化疼痛護理指的是將有疼痛護理循證基礎的護理措施集合起來,針對患者因為疾病而產(chǎn)生的疼痛感知覺采取干預措施,為患者提供雜志、音樂等文化娛樂活動機會,分散注意力,并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明確疼痛來源與程度,做好心理準備[4]。本研究通過對比80 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探究多發(fā)性骨髓瘤護理管理中運用集束化疼痛護理干預理念對患者疼痛緩解的影響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多發(fā)性骨髓瘤住院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 例,年齡71~37 歲,平均(52.36±2.05)歲,病程3~15 個月,平均(5.15±2.63)個月。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9 例,年齡70~38 歲,平均(51.50±2.15)歲,病程3~15 個月,平均(5.20±2.39)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表現(xiàn)出明顯的疼痛,VAS 評分>5 分;②患者知情同意;③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腫瘤疾?。虎谄渌∫蛞鸬纳眢w疼痛;③中途退出或者不愿意參加研究;④意識不清或者精神障礙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以及病情改變,遵醫(yī)囑給予患者鎮(zhèn)痛藥物,疏導患者因為疼痛產(chǎn)生的負性情緒。
1.2.2 觀察組。觀察組接受集束化疼痛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為其建立疾病檔案,使用VAS 疼痛自評量表[5]對患者因為疾病導致的疼痛進行評估,確定針對性的疼痛護理干預方案。指導患者采用深呼吸、冥想的方式去緩解疼痛。可以為患者提供感興趣的書籍、雜志、視頻影片或者組織患者參加集體活動,分散注意力,緩解疼痛感。使用疾病宣傳手冊、視頻短片以及口述等方式向患者詳細介紹疼痛的來源以及緩解方式,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認識,保持樂觀心態(tài),提高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明確疾病類型、病因、整合以及治療方法、護理要點等,鼓勵其參與到護理中,給予患者情感支持,通過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感染患者,讓其感受到溫暖與關心,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減輕疼痛感。
1.3 評價指標使用疼痛評分量表(VAS 自評量表),對比兩組護理干預前后患者術后疼痛感知情況,量表滿分10 分,0 分表明無疼痛感;1~3 分表明輕微疼痛;4~6 分表明中度疼痛,可以忍受;7~10 分表明重度疼痛,不能忍受。
使用焦慮SAS 評分與抑郁SDS 評分[6],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負性情緒,焦慮SAS 評分與抑郁SDS 評分滿分均為100 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焦慮、抑郁情緒也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處理應用SPSS22.0 軟件,定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達,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疼痛VAS 評分比較兩組患者VAS 評分在護理干預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患者焦慮SAS 評分與抑郁SDS 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SAS 評分與抑郁SDS評分相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SAS 評分與抑郁SDS 評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焦慮SAS 評分與抑郁SD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分)
多發(fā)性骨髓瘤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疾病,患者發(fā)病后會產(chǎn)生強烈的疼痛感,對患者臨床治療與康復護理造成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直線下降。疼痛持續(xù)存在,且疼痛程度不同,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也存在顯著差異,會給部分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影響,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對疾病治療及預后造成干擾。因此在對多發(fā)性骨髓瘤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需要針對患者表現(xiàn)出的不同的疼痛程度給予疼痛護理,通過多元化疼痛護理手段去減輕疼痛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從而更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疾病治療與護理管理,提高整體的治療效果,加快疾病康復與癥狀消除[7]。集束化疼痛護理干預是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通過心理干預、物理鎮(zhèn)痛、情感支持、暗示、精力分散等方式有效緩解疼痛感,疼痛護理干預效果顯著[8]。曹丹丹[9]研究中,在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集束化護理措施,對于患者疾病疼痛的緩解以及睡眠質量的提升有促進作用。董晶[10]研究中表明,在多發(fā)性骨髓瘤護理管理中應用集束化疼痛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VAS 疼痛評分,臨床護理效果顯著,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為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疼痛產(chǎn)生原因一方面是疾病自身產(chǎn)生的病理疼痛,來源于患者生理應激,一方面來源于患者心理應激,因為患者對疾病了解不夠,存在恐懼和擔憂,會放大疼痛的敏感性。開展集束化疼痛護理干預,在多種循證證據(jù)的支持下,可以明確患者疼痛的來源,并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以此為基礎制定個性化的疼痛護理方案。指導患者深呼吸、冥想可幫助患者放松身心,對身體的感知程度提升,以此了解病情的好轉,減少擔憂,減輕疼痛的同時,消除、緩解負性情緒。為患者提供感興趣的書籍、視頻等,并且組織患者參加集體活動,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使患者對疼痛的感知次數(shù)減少,遺忘疼痛[11]。對患者進行疾病、疼痛相關知識宣教,增加患者對疼痛的認識,了解疼痛來源以及如何自我調(diào)整,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提升疼痛閾值。對患者進行多方面的疼痛護理,可減輕患者由于疾病引起的疼痛程度,并樹立戰(zhàn)勝病魔、治愈的信心,從而對負性情緒進行緩解,積極、樂觀生活[12]。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鼓勵其參與到患者的集束化疼痛護理中,可以給予患者足夠的家庭關懷,提高情感支持,并且家屬護理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以此提高整體護理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干預前的VAS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VAS 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颊吒深A后焦慮SAS 評分與抑郁SDS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集束化疼痛護理干預在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護理中作用突出,患者疼痛感得到有效緩解,并可促進患者負性情緒改善值得應用。
綜上所述,多發(fā)性骨髓瘤護理管理中運用集束化疼痛護理干預理念對患者疼痛緩解的影響效果顯著,可減輕患者疼痛感,改善情緒,值得臨床護理中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