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紅 蔡惠 楊婉琴
惠東縣人民醫(yī)院,廣東 惠州 516300
地中海貧血與基因缺失、突變存在密切聯(lián)系,在基因發(fā)生問題后珠蛋白合成出現(xiàn)障礙,溶血功能障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遺傳性疾病。地中海貧血分為α-地中海貧血、β-地中海貧血兩種形式[1]。該病對機體的危害較大,如重度地中海貧血患兒需要依靠輸血維持生命,家庭承擔較大的經(jīng)濟負擔,而且多數(shù)患兒在未成年即死亡。因此從優(yōu)生角度對確診地中海貧血患兒及時終止妊娠,加強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出生缺陷干預,減少出生缺陷,優(yōu)生優(yōu)育和提高人口素質[2]。產(chǎn)前基因診斷使用唐氏篩查、羊膜穿刺術和無創(chuàng)產(chǎn)前基因檢測,而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則通過信息-知-信-行的開展[3],增進健康,將兩種方式結合對于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率的干預具有積極作用。本文對產(chǎn)前基因診斷聯(lián)合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在降低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率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20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到我院進行地中海貧血篩查的120 例孕婦作為觀察組,另選擇2021 年6 月之前到我院進行地中海貧血篩查的200 例孕婦作為對照組。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對比(例)
納入標準:①孕婦均自愿加入實驗;②本研究經(jīng)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③獲取實驗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先天性疾??;②合并妊高征;③合并精神疾??;④中途退出。
1.2 方法觀察組孕婦聯(lián)合使用產(chǎn)前基因診斷、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①產(chǎn)前基因診斷在妊娠的第8~13周、15~22 周、19~28 周進行,經(jīng)腹獲得絨毛樣本、羊膜腔穿刺獲取羊水(10mL)、經(jīng)腹臍帶穿刺獲得臍帶血(1~2mL)。在獲得檢驗樣本之后進行細胞培養(yǎng),為防止母體細胞的感染,需要將獲得的絨毛樣本使用生理鹽水進行反復沖洗,將血液完全去除,并吸干吸凈上面的生理鹽水,使用低倍鏡觀察纖毛枝,并使用眼科剪獲取其中1~2mm 組織,將其置于離心管中,加入膠原酶,等待15min 后將上清液去除。將5mL 羊水置入離心管離心,將上清液去除后留取1mL。在上述兩個離心管中均加入培養(yǎng)基,并進行充分的混合,加入原位培養(yǎng)瓶中,放于溫度37℃、CO2為5%的環(huán)境中靜置5~7d,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一旦出現(xiàn)3 個以上的貼壁細胞克隆時將培養(yǎng)液換掉,如出現(xiàn)大量貼壁細胞時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取出其中貼壁細胞放于EP 管中備用;取臍帶血樣本,使用血細胞生化分析儀以及對應試劑對臍帶血血紅蛋白組分進行分析;對基因突變進行分析,在對絨毛膜、羊水細胞、臍帶血等進行培養(yǎng)之后,使用益生堂生產(chǎn)的試劑盒對β 地中海貧血基因進行檢查,確定點突變的具體情況,使用跨斷點PCR 檢測、PCR 結合反向點雜交對疾病進行診斷。②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成立專門的質控小組,每月負責發(fā)放健康教育反饋表,對健康教育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及時更換健康教育專欄,對資料進行整理和統(tǒng)計,以教育-評價-反饋-再教育的形式對孕婦進行地中海貧血知識的教育工作,并合理對護理人員進行安排,實行首診護士、當班護士責任制;結合孕婦的年齡、文化程度、對疾病的認知、心理狀態(tài)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孕婦情緒穩(wěn)定可對疾病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如孕婦存在排斥情緒則停止講解,進行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孕婦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問題,注意溝通中語言的親切,注意尊重孕婦的隱私,了解孕婦的訴求,同時加入非語言交流,日常進行知識普及保持專業(yè)性,但是表情親切、和藹、真誠,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適當給予擁抱、撫背等安慰,提升孕婦對疾病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加強對疾病知識的文字教育是及時更換健康教育宣傳欄,發(fā)放指導卡,提供疾病宣傳手冊,便于患者對知識的了解。定期開展座談會,為存在相同問題的孕婦提供交流渠道,加深對知識的了解。
對照組在孕期進行常規(guī)產(chǎn)檢,不開展產(chǎn)前基因診斷、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率,對孕婦進行追蹤隨訪至分娩或引產(chǎn),計算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情況。②對比兩組孕婦知識掌握情況,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量表,內(nèi)容包括地中海貧血引發(fā)因素、檢查方法、對于胎兒的影響、干預措施,分值100 分,如分值在88 分以上表示充分了解、70~87 分表示比較了解、69分以下表示不了解。量表發(fā)放后在護理人員的監(jiān)督下完成,并完全回收。知識掌握率公式:(充分了解+比較了解)例數(shù)/組間例數(shù)×100.00%。③對比兩組護理滿意率,在孕婦分娩或引產(chǎn)后對其進行隨訪,直接由孕婦對此次護理的滿意率做出評價。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使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23.0,計數(shù)資料采用t 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對比兩組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率觀察組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4 例,出生率率3.33%,對照組海貧血患兒出生26 例,出生率13.00%,觀察組海貧血患兒出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出生率(P<0.05)。
2.2 對比兩組孕婦知識掌握情況觀察組孕婦知識掌握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出生率(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孕婦知識掌握情況(例)
2.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率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率(例)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產(chǎn)前基因診斷目前技術較為成熟,跨斷點PCR 檢測可通過DNA 基因型進行檢測,使用PCR 擴增片斷長度限制[4-5],擴增出正常對照帶,降低加樣次數(shù)和外部環(huán)境的污染,可對地中海貧血進行準確判斷,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6-7],準確率也較高,可孕婦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方式,以及時篩查地中海貧血患兒[8-9]。而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的開展,達到知信行的統(tǒng)一,是孕婦認識到產(chǎn)前診斷的重要性,積極進行檢查,對于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率進行有效干預。
觀察組孕婦知識掌握率及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以知識和學習為基礎,信念和態(tài)度為動力,促進健康行為為目標[10]。在進行地中海貧血相關知識的講解中,結合孕婦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可提升孕婦對疾病知識的接受程度[11-12];在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以孕婦為出發(fā)點考慮問題,在孕婦情緒穩(wěn)定階段進行知識講解,而在孕婦悲傷,情緒難以控制時則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工作[13-14],可以提升孕婦對于知識和學習的動力;定期組織召開相應的講座,組織存在相同問題的孕婦一起學習,可以逐步獲得疾病干預的信念和態(tài)度[15],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以降低地中海貧血患兒的出生率;在進行健康教育期間注意對孕婦的鼓勵,善于使用肢體語言,因此整體的護理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產(chǎn)前基因診斷聯(lián)合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在使用之后可有效降低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率,孕婦對于疾病知識了解程度提升,可更好地做好預防,整體滿意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