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存,趙婷婷,張愛國,張許來
一項最新的調查研究顯示雙相情感障礙男性終身患病率約占1.2%±0.2%,女性終身患病率約占1.5%±0.3%,人群總的終身患病率約占1.3%±0.2%,雙相情感障礙患病率較高[1]。情感性精神障礙也可稱為心境障礙,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顯著且持久的心境或者情感改變[2]。其病癥諸如情緒高漲或者低落、認知以及行為的改變、幻覺妄想等。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的臨床表現(xiàn)多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活動減少等。雙相情感障礙者自殺未遂率較高,且反復發(fā)作,給整個家庭以及社會都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負擔[3]。有研究顯示綜合心理干預措施對于提高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抑郁癥藥物治療效果,降低患者自殺風險,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極為關鍵。本文通過綜合心理干預措施來提升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的康復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合肥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41例。按照住院號為單號還是雙號分為對照組和綜合心理干預組,每組達到上限21例后,不再增加人數。對照組共20例,男7例,女13例;年齡15~57歲,平均(31.59±12.38)歲;教育年限6~12年,平均(10.59±2.75)年;農村19例,城市22例。綜合心理干預組共21例,男7例,女14例;年齡17~59歲,平均(34.45±12.03)歲;教育年限6~16年,平均(9.45±2.06)年;農村12例,城市9例。均與患者本人和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通過合肥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①符合國際疾病診斷與分類第十版(ICD-10)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的診斷標準;②滿足17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評分17~24分輕至中度患者[4];③患者長期和家屬生活在一起,且家屬身體狀況健康;④患者年齡在14~65歲之間,病程不低于2年且在近2年之內患者的躁狂發(fā)病次數不低于2次。
①有嚴重自殺情緒者;②嚴重軀體疾病者;③妊娠期婦女。
2組患者均采用精神科常規(guī)藥物治療(藥物統(tǒng)一用喹硫平加心境穩(wěn)定劑)以及常規(guī)心理干預措施(只進行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療)。綜合心理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取綜合心理干預措施,主要有心理干預和康復鍛煉等。
1.4.1 心理干預①干預前準備:入院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預先評估。入院后通過詳細交談和日常觀察,對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文化方面有一個全面把握。然后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計劃,和患者建立良好關系,打消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5]。得到患者的支持和理解,以便于積極配合治療活動。②認知行為治療。入院1周后,患者病情稍有緩解,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逐步告知患者該疾病的產生原因、臨床表現(xiàn)以及服藥的重要性、副作用等。鼓勵患者深刻認知自身疾病,并試圖逐步改善患者的錯誤認知和行為。同時輔以一些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6]。該治療每周2次,每次30 min,總共療程為4~8周。③獲得患者家屬支持。多安排時間和患者家屬溝通,通過家屬的關心、理解和支持,使患者能夠安心治病,以便于盡早康復。
1.4.2 康復鍛煉入院1~2周后,依據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年齡、興趣愛好等,組織恰當的集中或者分組活動,諸如跳繩、踢毽子、套圈、書法、繪畫、籃球、手工操作等活動項目[7]。每次活動結束后都進行一定的評價,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者給予適當獎勵。該治療每周2次,每次30~60 min,總共療程為3~5周。
分別于入組時和干預5周后利用HAMD-17評分及減分率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評分進行療效評定。療效:HAMD-17評分的減分率≥75%為痊愈,50%~74%為顯著進步,25%~49%為有一定進步,<25%為無效。
運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計算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在性別(χ2=0.093,P=0.781),年齡(t=0.778,P=0.441)、教育年限(t=-1.549,P=0.129)、農村和城市(χ2=0.820,P=0.365)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2組患者HAMD-17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5周后綜合心理干預組HAMD-17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干預5周后,綜合心理干預組在痊愈及顯著進步人數比例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17評分比較(分,±s)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17評分比較(分,±s)
組別對照組綜合心理干預組t值P值例數20 21干預前21.05±2.06 21.14±1.86 0.154 0.221干預5周后13.09±4.41 10.23±4.56-2.066 0.012
表2 2組患者干預5周后療效比較[例(%)]
干預前2組患者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5周后綜合心理干預組ADL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比較(分,±s)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比較(分,±s)
組別對照組綜合心理干預組t值P值例數20 21干預前16.60±5.50 16.46±5.20 0.16>0.05干預5周后21.80±4.80 19.30±5.10 3.14<0.01
以往研究顯示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存在下降,而合理有效的社會支持和心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藥物治療效果,改善情緒,提高社會生存質量[8]。王禹辰等[3]研究顯示,綜合心理干預能有效降低中度抑郁患者情緒狀態(tài)。HAMD-17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抑郁情緒評定量表,可以有效反映被試抑郁情緒[9]。大量研究顯示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單純藥物治療療效欠缺[10],更多的關注患者的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是研究的獨到之處。本研究顯示,綜合心理干預組患者進行5周綜合心理干預措施,HAMD-17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次研究中藥物相對固定,排除藥物影響因素,顯示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心理行為干預,對患者抑郁癥狀恢復起加速器效果,同時對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也有積極影響,使患者盡快恢復自知力、盡快回歸社會,減少住院日,減輕醫(yī)保和家庭負擔。本次研究結論與劉曉霞[11]相一致,充分體現(xiàn)了綜合心理干預在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顯示綜合心理干預優(yōu)勢在于:①雙向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通常情緒低落,在常規(guī)抗抑郁治療同時予以心理干預措施能夠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的積極性,增強其治療信心,有助于實現(xiàn)患者的早日康復。②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需要服用大量藥劑,而單純采用藥物治療,因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增加了藥物的不良反應,進而降低患者的服藥依從性[12]。而通過對患者的認知治療,讓患者對于疾病的誘因、臨床表現(xiàn)、服藥的重要性以及副作用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能夠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提高藥物治療效果。③康復鍛煉能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激發(fā)其對于生活和工作的興趣。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大多較為封閉,存有自卑心理,不愿意與人交談[9]。通過綜合心理干預,鼓勵患者多和其他病患進行溝通交流,進而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
總之,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藥物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負性情緒狀態(tài),盡快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本資料的試驗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因此要求心理干預人員積極開展并做好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綜合心理干預工作,從而幫助患者改善情緒狀態(tài),盡快達到臨床康復,重新回歸到社會和家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