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琴 楊 揚 呂燕琴
1.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CT核磁功能室(河北 張家口 075000)
2.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腸胃外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
胃癌是一種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疾病,影像學檢查是手術前診斷胃癌的可靠手段,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檢出胃腸道疾病中應用效果顯著,如空間分辨力高、無輻射等,隨著影像學設備更新,成像序列的發(fā)展,檢查效率、整體成像用時和圖像成像較之前均有進步,各項序列的選擇空間較多,通過選擇合適的成像序列和參數(shù),能獲取被檢查者胃與毗鄰器官組織清晰的圖像,為評估胃癌患者術前分期提供可靠資料[1-3]。為此,本研究收集了我院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相關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7例,男性47例,女性20例,年齡28~75歲,平均年齡(59.15±8.15)歲,自述臨床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伴有食欲缺乏和消瘦。
納入標準:行MRI檢查者;所有患者均經手術或病理檢查證實為原發(fā)性胃癌者;患者知情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臨床資料、影像學資料丟失者。
1.2 檢查方法設備Siemens 1.5T磁共振掃描儀,行常規(guī)MRI平掃,序列包括T1WI、T2WI、DWI(b=0s/mm2、1000s/mm2),并進行LAVA-Flex動態(tài)增強掃描,定位像掃描、橫軸位T2WI壓脂序列、橫軸位DWI序列(b值包含0s/mm2和1000s/mm2,TE 60ms,TR 600ms)、橫軸位屏氣及動態(tài)增強屏氣軸位LAVA-Flex序列,高壓靜注釓噴酸葡胺(0.2mL/kg體重,流速3~5mL/s)后15s、50s掃描獲得動脈早期及晚期,門靜脈早期及晚期圖像,行冠狀位屏氣LAVA-Flex一期掃描。DWI圖像在工作站上進行處理,生成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C),選擇病灶強化最明顯區(qū)作為感興趣區(qū)(ROC),每位患者選擇3次ROC,觀察病變部位的強化表現(xiàn)。根據(jù)TIC曲線可將胃癌分為3種類別:Ⅰ型,流入型;Ⅱ型,平臺型;Ⅲ型,流出型。
1.3 觀察指標由兩名中級以上職稱醫(yī)師對67患者掃描圖像進行獨立分析,觀察腫瘤信號變化、外觀形態(tài)、大小等,當意見不一時,以共同討論結果為最終診斷。以術后病理檢查結果為對照,計算MRI常規(guī)序列、常規(guī)序列結合DWI、常規(guī)序列結合DWI與DCE-MRI序列檢查診斷術前T分期符合率。結合參考文獻[4]進行為T分期MRI評估:(1)T1期:MRI平掃可見胃黏膜層和黏膜下層局限性增厚,外緣肌層呈現(xiàn)連續(xù)低信號;(2)T2期:胃壁不均勻增厚,肌層不清晰;(3)T3期:胃壁及肌層顯著增厚,胃壁肌層低信號且連續(xù)性中斷,累及周圍脂肪組織;(4)T4期:腫瘤組織突破漿膜層,或者已侵犯周圍鄰近器官、組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描述,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和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RI常規(guī)序列診斷符合率MRI常規(guī)序列對胃癌T分期的總診斷符合率為62.68%(42/67),T1期診斷符合率為45.45%,T2期診斷符合率為60.86%,T3期為69.56%,T4期診斷符合率最高為70.00%,見表1。
表1 MRI常規(guī)序列對胃癌T分期的診斷符合率
2.2 常規(guī)序列結合DWI診斷符合率常規(guī)序列結合DWI序列對胃癌T分期的總診斷符合率為76.11%(51/67),T1期診斷符合率63.63%,T2期診斷符合率為73.91%,T3期診斷符合率為82.60%,T4期診斷符合率為80.00%,見表2。
表2 常規(guī)序列結合DWI對胃癌T分期的診斷符合率
2.3 常規(guī)序列+DWI+DCE-MRI序列對胃癌T分期的診斷符合率常規(guī)序列+DWI+DCE-MRI序列對胃癌T分期的總診斷符合率為91.04%(61/67),明顯高于常規(guī)序列、常規(guī)序列+DWI檢查(P<0.05),見表3。
表3 常規(guī)序列+DWI+DCE-MRI序列對胃癌T分期的診斷符合率
2.4 胃癌MRI圖像分析早期胃癌MRI圖像顯示胃壁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厚,67例患者胃壁增厚7~27mm,平均厚度(15.26±2.31)mm,T1WI大多數(shù)患者呈現(xiàn)低信號,為等信號者9例,T2WI序列為稍高信號者僅8例,其他均為高信號;于DWI序列中胃癌患者均表現(xiàn)為彌散受限高信號,對應ADC信號為明顯降低,本研究中,TIC分型Ⅰ型者11例,Ⅱ型者43例,Ⅲ型者13例。信號強化類型集中為不規(guī)則強化型、分層強化型,增強掃描中動脈期可見不規(guī)則團狀強化,相對于正常胃壁,病灶區(qū)信號強化明顯,靜脈期病灶信號持續(xù)增強,在延遲期開始減退,典型病例見圖1~6。
圖1~6 MR掃描示:胃角及胃竇小彎側、前壁、后壁局部胃壁增厚,累及胃壁全層,最厚處可達1.5cm,病變呈稍長T1稍長T2信號,增強后動脈早期,動脈晚期及門脈期明顯強化,DWI呈稍高信號,ADC值稍低。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球范圍內,胃癌年發(fā)病率為17.6/10萬,占惡性腫瘤的10.5%[5]。胃癌患者早期臨床癥狀為無進食欲望、胃痛、上消化道不適等,手術前通過輔助醫(yī)學影像學檢查,評估患者病灶浸潤范圍和程度、對毗鄰組織的侵襲、有無淋巴結轉移、分期對臨床制定治療方案、預后初判有重要意義。MRI檢查對肌肉、脂肪成像效果好,多序列成像具有較高的對比度和多平面成像力,在垂直于胃部掃描的技術基礎中,診斷者能直接判斷病灶是否有直接侵犯,進而進一步臨床分期評估[6-7]。
本研究采用不同序列對胃癌手術前T分期進行了診斷符合率對比,主要觀察了三種不同序列掃描方案,分別為常規(guī)序列、常規(guī)序列+DWI、常規(guī)序列+DWI+DCE-MRI序列。結果顯示MRI常規(guī)序列對胃癌T分期的總診斷符合率62.68%,常規(guī)序列結合DWI序列對胃癌T分期的總診斷符合率為76.11%,而常規(guī)序列+DWI+DCE-MRI序列對胃癌T分期的總診斷符合率為91.04%(61/67),明顯優(yōu)高于常規(guī)序列、常規(guī)序列+DWI檢查(P<0.05),其中T1-4期診斷符合率高達90.90%、86.95%、91.30%、100.00%,證實常規(guī)序列+DWI+DCE-MRI序列掃描方案相對于其它兩種方案,更可提高對T分期的診斷正確率。事實上,DWI序列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種疾病的檢出中,對空腔器官也有較好的診斷表現(xiàn)在DWI序列中,病變處MR影像學一般明顯高于正常組織,其原理是DWI可簡介顯示機體水分子運動情況,病理組織細胞密度相對較高,細胞外間隙小,在運動過程中水分子彌散受限,而DWI可量化該情況,即通過ADC值水平進行評估,計算ADC值優(yōu)勢集中表現(xiàn)在評估患者近遠期預后、同步放化療臨床效果,臨床應用價值顯著[8-11]。
楊明禮等[12]、簡文等[13]的研究認為,胃癌患者胃壁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厚,進一步性DCE-MRI序列,向患者體內注射對比劑,通過各層圖像的表現(xiàn)差異,發(fā)現(xiàn)胃癌病灶的濃度變化、分布,這是獲取ROC時間變化曲線的原理,即為 TIC曲線,診斷者可根據(jù)TIC的變化進行腫瘤微循環(huán)特征分析[14-15]。本研究中,67例胃癌患者TIC分型主要為Ⅱ型,但存在腫瘤惡性程度越高,會逐漸向Ⅲ型轉化。在常規(guī)序列基礎中,各序列聯(lián)合掃描,可進一步突出不同T分期信號表現(xiàn),尤其對于相鄰分期評估優(yōu)勢明顯,避免出現(xiàn)將腫瘤浸潤的信號改變錯誤地認為是病灶周圍水腫或者炎癥反應,導致低估分期發(fā)生。
綜上所述,MR各序列聯(lián)合掃描進行共同影像學總結、評估,能提高對胃癌患者T分期的診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