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學聞 馬利兵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肝臟、腹腔鏡外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小肝癌即早期肝癌,目前我國肝癌發(fā)病率較高,肝癌病死率居于我國惡性腫瘤死因中的第2位,嚴重危險我國居民生命健康[1]。肝癌具有發(fā)病隱匿、疾病發(fā)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點,盡早發(fā)現(xiàn)、診斷、治療小肝癌,對降低肝癌患者死亡率、延長其生存期具有重要意義[2]。隨著醫(yī)學影像技術(shù)的發(fā)展,癌癥診斷準確率大大提高,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動態(tài)增強及彌散加權(quán)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術(shù)使得肝臟小病灶檢出率與診斷率得到顯著提高,相關(guān)指南也指出肝細胞癌的無創(chuàng)檢查需要動態(tài)增強掃描特征[3]。但實際臨床中因小肝癌病灶較小、位置特殊或檢查人員操作原因等,進行計算機電子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MR掃描診斷仍存在部分患者漏診[4]。其中MR檢查具有多序列成像特點,能夠進行多序列組合檢查,更有利于疾病篩查與診斷[5]。因此,本研究分析1.5T MR多序列檢查在小肝癌診斷中的應(yīng)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影像科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經(jīng)手術(shù)、穿刺活檢臨床病理確診為小肝癌的48例患者,共52個病灶。48例患者中男36例,女12例;年齡26~76歲,平均年齡(49.53±5.47)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6±0.62)年;42例患者有乙肝肝硬化病史,6例患者有乙肝、丙肝肝硬化病史。
納入標準:經(jīng)手術(shù)、穿刺活檢病理檢查確診為小肝癌,小肝癌診斷標準以中國抗癌協(xié)會肝癌專業(yè)委員會確定的標準[6]為依據(jù);未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均行CT掃描檢查與1.5T MR檢查;檢查前均未接受肝臟手術(shù)或介入治療等;CT與MR檢查時間間隔1~2周;影像學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存在CT、MRI檢查禁忌證者;影像學資料缺失;存在腹部手術(shù)史者。
1.2 方法
1.2.1 CT檢查:檢查儀器為飛利浦Brilliance CT 64掃描儀(荷蘭),層厚/層間隔10mm,管電壓100~120kV,管電流150~200mA,轉(zhuǎn)速0.5s/rot。患者取仰臥位,先進行平掃,患者呼氣末時進行CT平掃,由膈頂開始掃描至肝部下緣,緩慢調(diào)整視窗使其能夠充分顯示小肝癌病灶,初步確定病灶部位;平掃后進行動態(tài)增強掃描,患者經(jīng)周靜脈以2.5~3.0mL/s注射速率注射85~10mL對比劑(碘海醇),對比劑注射完畢后開始三期掃描,得到動脈期(25s)、靜脈期(65s)、延遲期(300s)圖像。
1.2.2 MR檢查:檢查儀器為飛利浦Achieva 1.5T(荷蘭),配體部8通道相控陣線圈,層厚5mm?;颊呷⊙雠P位,采用呼吸門控技術(shù)及屏氣法,由膈頂掃描至肝部下緣,掃描序列包括T1WI、T2WI、彌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增強掃描,參數(shù):(1)T1WI:屏氣的雙回撥擾相梯度回波橫斷面;同相位重復時間(repeat time,TR)170~190ms,回波時間(echo time,TE)3.8~4.7ms;反相位TR 170~190ms,TE 2.0~2.4ms,矩陣256×128,掃描時間36s;(2)T2WI:呼吸觸發(fā)脂肪抑制+快速恢復自旋回波橫斷面及冠狀面,TR 10588ms,TE 93.1ms,矩陣320×224,掃描時間265s;(3)DWI:橫軸位,DWI b值=1000s/mm2,TR 1075ms,TE 77.2ms,矩陣128×128,掃描時間95s;(4)多起增強掃描:采用肝臟容積超快速三維成像(LAVA)序列,軸位或冠狀位,TR 4.7~5.1ms,TE 1.9~2.3ms,層數(shù)50,矩陣288×192;使用專用雙通高壓注射器經(jīng)患者前臂靜脈以2.5~3.0mL/s的速度注射0.1mmol/kg劑量注射釓噴二甲基葡胺(Gd-DTPA),注射完畢后15~20s進行動脈期掃描,50~60s時門靜脈期掃描,90~120s時延遲期掃描;掃描得到圖像后上傳至工作站。
1.3 圖像分析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科醫(yī)師進行閱片,以盲法共同分析CT與MR圖像,記錄病灶數(shù)目、大小、發(fā)生肝段、CT各期及平掃密度、MR各序列及各期信號情況等,以意見一致為診斷結(jié)果,發(fā)生分歧時進行討論后得出一致結(jié)果。根據(jù)DWI信號特征將結(jié)節(jié)分為低信號、等信號及高信號。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例(n)及百分數(shù)(%)形式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T掃描結(jié)果48例患者52個病灶分布部位包括肝右葉31個、肝左葉21個;經(jīng)CT平掃可見低密度病灶31個、等密度病灶17個、高密度病灶4個,2個病灶見脂肪密度;增強掃描可見動脈期強化病灶27例,見表1。
表1 52個病灶CT掃描表現(xiàn)[n(%)]
2.2 1.5T MR掃描信號特征48例患者52個病灶T1WI、T2WI、DWI序列對應(yīng)檢出低信號分別為31個、3個、0個,檢出高信號8個、41個、52個,增強掃描動脈期、門靜脈期、延遲期檢出低信號分別為1個、31個、41個,檢出高信號分別為47個、7個、1個,見表2。
表2 52個病灶MR掃描信號特征[n(%)]
2.3 小肝癌檢出率比較CT平掃小肝癌檢出率為67.31%,顯著低于MR T2WI序列(84.62%,χ2=4.265,P=0.039),CT增強掃描與1.5T MR增強掃描小肝癌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1.5T MR DWI序列檢出率最高,為100.00%,DWI結(jié)合MR增強掃描顯示的病灶強化特點基本可對小肝癌做出定位、定性診斷(圖1~圖6)。
圖1 T1WI肝S4b(膽囊旁)小肝癌呈低信號。圖2 增強掃描動脈病灶明顯強化。圖3 門靜脈期掃描病灶周邊強化,中央呈低信號。圖4 延遲期掃描病灶周邊強化,中央呈低信號。圖5 手術(shù)切除標本顯示:病灶位于膽囊旁,大小約2.2cm×1.8cm×1.4cm。圖6 病理診斷為中分化肝細胞性肝癌。
表3 CT與MR掃描小肝癌檢出情況[n(%)]
小肝癌在臨床中指單個癌結(jié)節(jié)最大直徑不超過3cm或兩個癌結(jié)節(jié)最大直徑之和不超過3cm的肝癌,我國多數(shù)小肝癌患者的肝癌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發(fā)展而成,多數(shù)并無明顯臨床癥狀,而待小肝癌肝癌細胞持續(xù)繁殖、增長,步入疾病中晚期后,治療難度大大增加,患者病死率顯著提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小肝癌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7-8]。
病理檢查是肝癌診斷的“金標準”,但創(chuàng)傷較大,而隨著無創(chuàng)技術(shù)的發(fā)展,CT、MR等影像學檢查技術(shù)成熟,通過觀察患者肝臟形態(tài)、大小變化、肝臟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的密度及信號差對肝臟疾病進行診斷,具有檢測方便、快速、無創(chuàng)等優(yōu)勢,已成為臨床肝臟疾病檢查診斷的主要方式[9]。但小肝癌臨床無創(chuàng)檢查中仍存在漏診情況,CT檢查與MR檢查對小肝癌患者病灶的檢出率報道結(jié)果不盡相同[10-11],臨床常用檢查診斷方式中CT平掃即易因病灶呈等密度而漏診,相關(guān)研究指出,小肝癌CT平掃呈等密度與病灶小、腫瘤細胞分化級別高、患者存在脂肪肝使范密度降低以及檢查人員操作不當?shù)扔嘘P(guān);此外,小肝癌病灶大多位置表淺,靠近肝表面,離肋骨較近,易受肋骨偽影干擾導致CT平掃呈等密度改變[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小肝癌CT平掃檢出率為67.31%,檢出率較低,與季如寧等[13]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MR是目前臨床中軟組織分辨率最高的檢查方法,顯像清晰、精細、對比度高、信息量大、能夠多角度、多方位顯示腫瘤情況,了解腫瘤的位置、大小、血供、良惡性,評價腫瘤功能與代謝水平,但在腫瘤直徑較小的小肝癌診斷中常規(guī)掃描方式病灶檢出率仍較低[14]。MR掃描檢查具有多序列成像特點,T1WI與T2WI為MR掃描最基本的序列,T1WI掃描主要反映器官解剖結(jié)構(gòu),T2WI用于顯示病灶,DWI序列掃描可檢查活體組織擴散運動能力,從分子水平反應(yīng)病理生理過程,較常規(guī)T1WI與T2WI序列的癌病灶檢出率更高[1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1.5T MR掃描檢查中,T1WI、T2WI、DWI序列小肝癌檢出率對應(yīng)分析為75.00%、84.62%、100.00%,與曾學文等[16]針對小肝癌患者進行MR多序列檢查結(jié)果顯示的T1WI、T2WI序描70.32%,81.25%檢出率一致。DWI序列掃描的檢出率較高的原因在于其可將肝內(nèi)血管、膽管信號擴散后有效顯示肝臟小病灶,反應(yīng)病灶組織結(jié)構(gòu)及細胞功能狀態(tài),受腫瘤血供影響小,可彌補MR增強掃描對乏血供小肝癌的診斷缺陷。但DWI檢查同樣易受到個體差異、周邊環(huán)境、機器因素的影響,單純應(yīng)用DWI序列檢查結(jié)果進行診斷仍可出現(xiàn)漏診,以此進一步預測腫瘤病理等級也存在局限性。而進行肝臟多期增強掃描可了解肝臟不同時期的強化特點、血供情況,對小肝癌進行定性診斷,增強CT能夠進行連續(xù)掃描,掃描范圍較大,有利于顯示組織病態(tài)、病變位置及浸潤程度,MR增強掃描可實現(xiàn)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的對比,更好地顯示癌變對器官的破壞程度及與周圍組織浸潤關(guān)系等。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CT增強掃描動脈期小肝癌檢出率達90.38%,MR增強掃描動脈期小肝癌檢出率達92.31%,均具有較高檢出率,原因在于小肝癌血供豐富,在增強掃描動脈期有明顯強化,而肝實質(zhì)無強化,能夠較高顯示出富血供的小肝癌,而缺乏血供的小肝癌動脈期、門靜脈期均無明顯強化,門靜脈期肝實質(zhì)強化,門靜脈期增強掃描可較為準確的檢出缺乏血供的小肝癌,但本研究入選患者多為富血供小肝癌,CT及MR增強掃描門靜脈期檢出率僅分別為79.08%、79.08%。由此可知,CT與MR常規(guī)平掃的小肝癌檢出率均較低,增強掃描具有更高檢出率,基于MR掃描的多序列成像特點進行多序列檢查結(jié)合DWI序列與增強掃描結(jié)果進行診斷,可降低臨床漏診率,提高臨床診斷效能。
在小肝癌的臨床診斷中,可利用MR掃描多序列成像的特點進行多序列檢查,結(jié)合各序列掃描結(jié)果與增強掃描結(jié)果對小肝癌進行綜合診斷,進一步提高檢出率,避免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