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丹, 潘燕萍, 肖艷青, 劉 群, 易少強, 陸 萍, 林蓉金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已成為全球性重大的衛(wèi)生公共問題[1-3]。研究表明,COVID-19傳染力強,主要傳播路徑為飛沫和接觸傳播,各型患者表現(xiàn)差別明顯,輕型患者僅表現(xiàn)為低熱、輕微乏力等,危重型死亡率高,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后較差[3]。研究報道,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患者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檢出率高達55.1%[4],輕癥SARS患者住院期間抑郁發(fā)生率高達60%[5]。傳染性比SARS更強的COVID-19輕型患者雖然生活可以自理,但需要嚴密隔離治療,與外界交往及獲取支持的途徑受限。高傳染性以及聚集型發(fā)病的特點,使得COVID-19家庭多個成員染病,對疾病的恐懼、分離的焦慮,均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復[6-7]。
近些年,康復運動療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中國傳統(tǒng)運動功法經(jīng)常用于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并獲得良好的效果。虞萍等[8]發(fā)現(xiàn),八段錦可減輕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難嚴重程度,顯著改善臨床治療效果。呂會潔等[9]將中醫(yī)傳統(tǒng)康復護理技術運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中,其肺功能、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緩解。Meijen等[10]的研究表明,焦慮、抑郁與缺乏運動有相關性,運動可對改善情緒產(chǎn)生積極作用,并減輕抑郁。筆者研發(fā)了一套全新的康復健肺八段操,將本體感覺神經(jīng)肌肉促進療法、呼吸訓練、中國傳統(tǒng)健身氣功-八段錦這三種國內(nèi)外經(jīng)典技術結合在一起,動作較太極拳、八段錦簡單、易學、省時,可提高軀體柔韌性、肺功能,放松肌肉和改善身心健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設計方法,評價康復健肺八段操對COVID-19輕型患者焦慮、睡眠、呼吸困難和生活質量等的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收集2020年2月20日—3月2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確診為COVID-19的輕癥住院患者80例。采用簡單隨機化方法將受試者隨機分為干預組40例(常規(guī)護理+康復健肺八段操訓練)和對照組40例(常規(guī)護理)。納入標準:(1)符合COVID-19輕型的診斷標準[11];(2)年齡>18周歲;(3)理解并愿意參加本項臨床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耐受力可,能按計劃堅持鍛煉并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1)既往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史、肺部疾病史;(2)精神疾病、正在使用抗抑郁藥或其他抗抑郁治療者;(3)肌肉骨骼系統(tǒng)疾病以及其他運動禁忌證者;(4)其他原因未能有效配合鍛煉。
1.2 分組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
1.2.2 干預組 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康復健肺八段操訓練?;颊吒鶕?jù)視頻進行練習,由康復健肺八段操首創(chuàng)團隊成員的康復治療師或接受過該團隊的統(tǒng)一培訓合格的護士,根據(jù)患者的掌握程度給予2次及以上一對一現(xiàn)場指導。掌握運動要點后患者自行鍛煉,每次2組,約 20~30 min,每周鍛煉5 d,每天2~3次,持續(xù)4周。若出現(xiàn)乏力、氣喘、疲乏等癥狀需立即停止休息。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進行監(jiān)督,出院前由責任護士評估鍛煉方法是否符合標準;隔離期間要求患者每天跟隨學習視頻進行鍛煉,責任護士每天通過微信視頻線上遠程監(jiān)督指導;隔離結束后患者在家自行鍛煉,并記錄鍛煉日記,由責任護士每周隨訪1次,了解患者鍛煉情況,并通過視頻線上遠程指導評估鍛煉方法,了解患者鍛煉情況。剔除鍛煉時間<3周者。
1.3 康復健肺八段操 包括九式:預備式(腹式呼吸)、登高望遠、如雷貫耳、天女散花、仰天長嘯、亮劍出鞘、身輕如燕、返璞歸真、昂首闊步。
(1)預備式:丹田功(腹式呼吸)。動作順序: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疊掌置于腹部前方,雙眼目視前方,吸氣腹部鼓起,呼氣收小腹,提肛,繃腰,重復呼吸3次。
(2)第一式:登高望遠。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兩腳緩慢踮起腳尖,雙臂稍外展,同時雙手握拳,維持兩秒后腳跟緩慢落下,雙手緩慢打開。呼吸要點:踮起握拳時呼氣,緩慢落下時吸氣。如此反復練習4遍。
(3)第二式:如雷貫耳。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交叉握拳,掌心朝內(nèi)觸耳,雙手緩慢打開翻轉,掌心朝外朝下回落。呼吸要點:上舉觸耳時呼氣,緩慢落下時吸氣。如此反復練習4遍。
(4)第三式:天女散花。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交叉握拳置于腹部前方,掌心相對,緩慢向上向外打開,掌心朝上。呼吸要點:雙手交叉時呼氣,緩慢上舉時吸氣。如此反復練習4遍。
(5)第四式:仰天長嘯。雙腳打開,略與肩同寬,雙腿呈四分之一半蹲,臀部向后坐,彎腰拱背低頭,雙手交叉握拳置于膝關節(jié)前方,掌心相對緩慢直立,雙手向上向外打開,軀干后仰,掌心朝上。呼吸要點:下蹲彎腰時呼氣,注意提肛,緩慢上舉時吸氣。如此反復練習4遍。
(6)第五式:亮劍出鞘。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一手叉腰,另一手握拳,彎腰手背觸碰對側膝蓋同時旋轉軀干,緩慢向上向外打開,掌心朝上。呼吸要點:下蹲彎腰時呼氣,注意提肛,緩慢上舉時吸氣,對側重復此動作。如此反復練習4遍。
(7)第六式:身輕如燕。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一側下肢抬起做踢毽子動作,腳踝勾起繃緊緩慢向后外側伸直蹬腿,足尖點地。呼吸要點:抬腿時呼氣,緩慢落下時吸氣對側重復此動作。老年人或平衡功能較差者可手扶支撐物完成上述動作。如此反復練習4遍。
(8)第七式:返璞歸真。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一側大腿向外側抬起,同時小腿和腳踝向后外方勾起繃緊并緩慢向前向內(nèi)伸直蹬腿,足尖點地(超過中線)。呼吸要點:抬腿時呼氣,緩慢落下時吸氣,對側重復此動作。老年人或平衡功能較差者可手扶支撐物完成上述動作。如此反復練習4遍。
(9)第八式:昂首闊步。雙腳打開,手臂自然放松,保持自然呼吸,雙下肢交替做高抬腿動作,軀干和頭向對側旋轉,手臂隨之自然擺動。
1.4 觀察指標 于干預前1天、干預2周及4周后分別采用問卷調查評估患者的安靜脈搏、焦慮、睡眠質量、疲乏程度及生活質量各項指標,由責任護士通過面對面(住院期間)或電話(出院后)進行問卷調查,采用培訓過的統(tǒng)一指導語,收集資料并記錄。
1.4.1 安靜脈搏及呼吸困難情況 指導患者收集晨起安靜時1 min脈搏。采用呼吸困難量表(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評估呼吸困難情況
1.4.2 漢密尓頓焦慮量表(Han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12]評估患者焦慮程度,包括14個項目,所有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各級的標準為無、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得分越高代表焦慮越嚴重,如<6分可排除焦慮,>7分可能有焦慮,>14分肯定有焦慮。
1.4.3 疲勞量表-14(fatigue scale-14, FS-14)[13]由軀體疲勞和腦力疲勞兩個維度組成,共包含14個條目,每個條目“是”計1分,“否”計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疲勞程度越高。
1.4.4 匹茲堡睡眠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14]評價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紊亂、催眠藥物以及日間功能障礙7個因子,每個因子按0~3等級計分,累計各因子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正常成人得分2~3分,以PSQI作為判斷睡眠障礙的標準。
1.4.5 生活質量水平 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cale, SF-36)[15]評估健康變化(health transition, HT),該量表共包含8個維度,36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1~5分的五級取值法,分數(shù)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8個維度包括生理機能(physical function, PF)、生理職能(role-physical, RP)、情感職能(role-emotional, RE)、軀體疼痛(bodily pain, BP)、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 MH)、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 SF)、精力(vitality,VT)以及一般健康狀況(general health,GH)。
2.1 基線資料 共納入80例輕型COVID-19患者,隨訪時間1個月,隨訪率100%。干預組年齡(52.75±13.13)歲(29~79歲),對照組年齡(54.3±11.95)歲(30~7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 BMI)、學歷、婚育史、基礎脈搏以及住院時間等基線資料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
2.2 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干預2、4周后心肺功能、焦慮及疲勞情況比較 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可降低基礎心率(P干預措施=0.014),但鍛煉時間對心率的降低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干預時間=0.067)。對于mMRC評分,干預措施及干預時間存在交互作用。組間比較顯示,干預前兩組mMRC評分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2、4周后,干預組呼吸困難程度均較對照組改善(P<0.05)。組內(nèi)比較顯示,干預組經(jīng)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4周后可減輕呼吸困難(P<0.05),而對照組的普通護理對呼吸困難程度的影響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組間比較顯示,干預前兩組的精神性焦慮評分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4周后,干預組精神性焦慮較對照組緩解(P<0.01);組內(nèi)比較顯示,干預組經(jīng)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可減輕精神性焦慮(P<0.05),而對照組的普通護理對精神性焦慮的影響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對軀體性焦慮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干預措施=0.133,表2)。
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可緩解軀體疲勞(P干預措施=0.001)及腦力疲勞(P干預措施=0.015),且隨著鍛煉時間增加,軀體疲勞(P干預時間<0.001)及腦力疲勞(P干預時間<0.001)可進一步改善(表2)。
表2 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干預2、4周后心肺功能、焦慮及疲勞情況比較
2.3 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干預2、4周后睡眠情況比較 對于睡眠效率、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三項評分,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可提高睡眠效率(P干預措施=0.003)、減少催眠藥物使用(P干預措施=0.005),且隨著鍛煉時間增加,睡眠效率進一步提高(P干預時間<0.001),但鍛煉時間對催眠藥物使用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干預時間=0.119)??祻徒》伟硕尾馘憻拰p輕日間功能障礙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干預措施=0.200,表3)。
對于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PSQI總分等5項評分,干預措施及干預時間存在交互作用。組間比較顯示,干預前兩組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周后,干預組較對照組睡眠質量改善(P<0.001),入睡時間縮短(P=0.004),睡眠障礙減輕(P<0.001),總體睡眠情況改善(P<0.001),但兩組間睡眠時間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周后,干預組較對照組睡眠質量改善(P<0.001),入睡時間縮短(P<0.001),睡眠時間增加(P=0.003),睡眠障礙減輕(P=0.005),總體睡眠情況改善(P<0.001)。組內(nèi)比較顯示,干預組經(jīng)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后,改善睡眠質量,縮短入睡時間,增加睡眠時間,減輕睡眠障礙,改善總體睡眠情況(P<0.05);對照組的普通護理對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及總體睡眠情況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干預2、4周后患者的睡眠情況比較
2.4 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干預2、4周后整體健康情況比較 組內(nèi)比較顯示,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可提升干預組的PF、RP、RE、MH、SF、VT和GH,緩解BP(P<0.05);對照組的普通護理可改善SF(P<0.05),但對PF、RP、RE、MH、GH和BP等的影響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顯示,干預前兩組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周后,與對照組比較,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可提升PF(P=0.044)及RE(P=0.003),緩解BP(P<0.001),改善MH(P<0.001)、SF(P<0.001)、VT(P=0.001)以及GH(P<0.001),但對RP及HT無影響(P>0.05);4周后,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可提升PF、RP和RE,緩解BP,改善MH、SF、VT、GH及HT(P<0.001,表4)。
表4 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干預2、4周后整體健康情況比較
康復健肺八段操將本體感覺神經(jīng)肌肉促進療法、呼吸訓練、中國傳統(tǒng)健身氣功-八段錦這三種國內(nèi)外經(jīng)典技術結合在一起,動作較太極拳、八段錦簡單易學省時,能提高軀體柔韌性、肺功能,放松肌肉和改善身心健康的作用。這3種技術擁有各自的優(yōu)勢,通過肢體和軀干的螺旋對角線運動改善軀體柔韌性和肺功能,提高肌力和耐力,運動控制能力,增強體質,舒緩情緒。焦慮常伴有睡眠障礙,給患者帶來沉重的思想負擔,不利于患者的康復。運動是改善睡眠質量和體質健康的非藥物干預的有效途徑,安靜脈搏能體現(xiàn)機體的心臟功能。研究表明,八段錦訓練可顯著降低安靜脈搏[16]??祻筒偃体憻捙浜细故胶粑瑫r配合提肛收腹,從而提高心肌收縮力,增加每博輸出量,降低靜息心率。鄧艷芳等[17]的研究表明,八段錦屬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在鍛煉過程中注重神、氣、形的統(tǒng)一,動中求靜,動靜相兼,通過意念對大腦的調節(jié),加強生理與心理的聯(lián)系,效果優(yōu)于單純的肢體運動。本研究亦顯示,康復健肺八段操有助于改善輕型COVID-19患者呼吸困難癥狀,降低靜息基礎心率,兩組間總體健康變化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OVID-19目前尚無特效藥,以對癥治療為主,患者自身基礎免疫狀態(tài)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18]。定期的體育活動可以通過增強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進而降低感染的風險。輕型患者生活可以自理,但疾病的傳染性強,需要住院隔離治療,治愈出院以后還需要接受2周隔離觀察[19]。負面情緒及睡眠質量與機體免疫力具有極強相關性,良好的情緒與睡眠質量有助于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20-21]。研究顯示,COVID-19患者治療及隔離期間焦慮與疲乏癥狀明顯,睡眠質量較差,不利于疾病治療和患者康復[22-23]。因此,采取恰當?shù)母深A措施減少患者的焦慮情緒,減輕疲乏,改善睡眠質量,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分別于康復健肺八段操干預2、4周通過多項指標監(jiān)測,對隔離患者的心理健康進行評價,較為全面、客觀地反映康復健肺八段操對COVID-19輕型患者焦慮、睡眠、呼吸困難和生活質量的作用效果。本研究組間及組內(nèi)比較結果均表明,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4周可改善精神性焦慮,緩解軀體疲勞和腦力疲勞程度,提高睡眠質量。本組無退出病例,有較高的鍛煉依從性,患者自訴鍛煉感覺良好。既往研究報道,COVID-19疑似及確診患者較非COVID-19者更容易出現(xiàn)抑郁,生活質量降低[24]。本研究采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估發(fā)現(xiàn),康復健肺八段操鍛煉有助于提升COVID-19患者生理機能與情感職能,降低軀體疼痛,改善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精力以及一般健康狀況。
康復健肺八段操中多個術式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循環(huán)運轉,共同作用以促進呼吸和神經(jīng)肌肉運動,對身體有整體的調理作用。如“天女散花、亮劍出鞘”等通過兩臂的左右對拉、展肩擴胸對心肺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登高望遠、昂首闊步”等通過攢拳怒目、雙手握固,拉動手臂筋脈,可安神益氣、安魂定魄;“身輕如燕、返璞歸真、昂首闊步”等通過大腿肌肉、筋脈受到牽張拉動,從而增加下肢肌肉力量及身體的穩(wěn)定性。
綜上所述,康復健肺八段操是一種無創(chuàng)康復訓練方法,能改善COVID-19輕型患者焦慮癥狀和疲乏程度、減輕呼吸困難癥狀、降低靜息心率、提高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可在COVID-19輕型患者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