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迎磊
(黑龍江農業(yè)經濟職業(yè)學院 經濟貿易系,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2020年春季學期新冠疫情期間全國各高校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充分利用MOOC、在線精品課程等線上資源,以及智慧職教、職教云、釘釘、騰訊課堂、云班課等線上平臺,積極開展大規(guī)模的在線教學活動。[1]隔屏授課的在線教學與傳統(tǒng)面對面講授的課堂教學相比,在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效果上都存在著較大的不同。
在線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雖然教師仍然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但教學情境卻截然不同。在線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網(wǎng)絡、課程平臺傳遞教學內容;而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可以直面學生,不需要借助媒介。在線教學情境下,網(wǎng)絡的順暢程度和教師對網(wǎng)絡、軟件、平臺操作的熟練程度,都會嚴重影響在線教學的學習效果。[2]通過對黑龍江農業(yè)經濟職業(yè)學院教師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看出,教師對在線教學平臺的操作不熟練,導致在駕馭在線課堂方面存在很大困難,直接影響了在線教學效果。
在線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需要通過網(wǎng)絡、課程平臺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教師就需要考慮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參與的人數(shù)、活動時長、活動條件等因素,以選擇受限條件少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直觀演示法、案例教學法等。但這類的教學方法運用過程中,學生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沒有討論法、角色扮演法強。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不受網(wǎng)絡、平臺的限制,可以選擇更多形式的教學方法來更好地展開教學過程。從學生問卷分析中可以得出,教師采用講解詳細、風趣幽默、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開展在線教學效果更好。
在線教學中,教師需要課前上傳制作完成的課件、視頻、課前自測題到課程平臺上;有的教學平臺還需要課前就設置好上課所有要開展的各種教學活動,學生通過網(wǎng)絡和平臺點擊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和參與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對每節(jié)在線課程進行精心的設計和預演。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可以直面學生,除了課件呈現(xiàn)課程內容外,還可以通過板書、掛圖、實物等進行現(xiàn)場演示。顯然,在線教學對教學資源的選擇要求和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求更精細更充分。
傳統(tǒng)的學習效果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主要從教師的角度,對學生的作業(yè)、出勤、學習態(tài)度等平時成績以及期末成績作出評價,評價體系比較單一,無法評價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3]在線教學中,教師雖然可以通過教學平臺實時掌握學生出勤、回答問題、作業(yè)提交等情況并進行線上考試,但隔屏授課對學生的在線學習效果的監(jiān)督性較差。在線學習的質量、回答問題和作業(yè)完成的質量只能在課后進行分析,尤其是線上考試,存在切換界面、上網(wǎng)搜題的現(xiàn)象,做不到嚴格的監(jiān)考,只能依靠學生自律。兩者在學習效果評價上各有利弊。
課前評價主要是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通過課前布置的預習檢測,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以明確教學重難點。課前評價方式可以是知識點自測、案例分析、觀點闡釋等等。如學生完成總體回答準確率高,只有個別學生出現(xiàn)錯誤,說明學生已基本掌握該知識;若少部分學生回答正確,則教師需要分析大部分學生回答錯誤的原因。通過分析學生不同的學情,教師可以更精準地設計和開展課中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
課中評價是在線教學學習過程中學習效果最直觀的反饋。與課前評價方式相比,課中評價可以選用的評價方式更為多樣化,如線上簽到、連麥提問、小組討論、線上投票、成果展示、小測試等等。具體而言,知識點是以識記、記憶為主的內容,可以采用連麥提問、小測試等評價方式;知識點是以理解、掌握為主的內容,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評價方式;知識點是以應用、操作為主的內容,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成果展示、演講等評價方式。
課中評價是在線教學過程中最重要、最復雜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線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知識類型、教學目標、教學活動進行學習效果評價反饋。通過課中反饋的評價結果,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活動,提高在線教學質量。[4]
課后評價是承上啟下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作業(yè)完成的數(shù)量和質量,掌握學生在線學習后的收獲情況和自主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選用的評價依據(jù)有視頻的觀看時長、課件的點擊次數(shù)、作業(yè)提交的及時性、自測題的準確率等等。
通過在線平臺,將課前、課中、課后的所有評價進行科學的綜合的數(shù)據(jù)匯總,可以使整體評價數(shù)據(jù)在定量和定性分析上更全面更客觀更具體,進而充分掌握在線教學學習效果。
教師作為在線教學的組織者,通過設置教師評價,可以從在線教學的準備情況、實施情況、反饋情況等方面進行更為精準、詳細的自我評價,發(fā)現(xiàn)教師自身的不足,不斷完善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能力。[5]
學生作為在線教學的參與者,可以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組織等方面進行在線教學評價。站在學生的角度,在線教學是否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以保證學生全程參與,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有效增強學生的課堂歸屬感,是學生評價的關鍵點。[6]
學校督導作為在線教學的管理者,可以對教學方案設計、教學實施過程、教學效果、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在線教學評價。站在專家的角度,主要關注在線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能否針對在線教學的特點、針對課程講授內容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在線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邏輯性、層次性是否實現(xiàn)了有機統(tǒng)一等。
本文以教師、學生、學校督導形成的多元評價為主體,圍繞貫穿在線教學全過程的鏈條式評價方式——課前評價、課中評價、課后評價,設置評價指標,并對各指標具體內容進行說明(見表1)。
表1 在線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停課不停學期間,全國高校的在線教學迅速發(fā)展起來。傳統(tǒng)的學習效果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主要從教師的角度,對學生的作業(yè)、出勤、學習態(tài)度等平時成績以及期末成績進行評價,評價體系比較單一,無法評價學生學習的整體過程。構建一個貫穿課前、課中到課后的全鏈條在線學習過程,并由高校督導、教師、學生組成的多元評價主體,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師生互動、學習檢測進行多維度的在線教學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可以改善在線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解決在線教學學習效果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促進在線教學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