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岸芳,鄧蘭英
(惠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廣東 惠陽 516211)
冠狀動脈CTA檢查是一種心血管影像技術(shù),其分辨率較高,也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查方式,應用于疾病的檢查中,能對管腔狹窄情況、斑塊形態(tài)及其分布等情況進行評估,常用于冠狀動脈疾病的檢查中[1]。但是很多患者對檢查方式缺乏相應的認知,且檢查期間所引起的不適感容易產(chǎn)生各種心理問題,影響其配合度,而且不利于檢查順利進行[2]。有學者認為,檢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就是有效的護理,而冠狀動脈CTA圖像質(zhì)量的提高與全面的護理指導有著密切聯(lián)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證了檢查成功進行。冠狀動脈CTA檢查期間護理質(zhì)量對患者就醫(yī)感受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必須加強護理干預,提高患者就醫(yī)感受,順利完成檢查[3]。本研究選取基層醫(yī)院冠狀動脈CTA檢查患者90例,觀察檢查前細節(jié)護理干預效果。
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選取基層醫(yī)院冠狀動脈CTA檢查患者90例,患者均為第一次接受冠狀動脈CTA檢查,隨機分為2組,各45例。對照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45至76(60.18±3.49)歲,觀察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46至77(61.39±3.67)歲。一般資料對比,P>0.05。
對照組:根據(jù)常規(guī)檢查原則進行常規(guī)護理,說明冠狀動脈CTA檢查的意義,詢問患者是否存在藥物過敏史,了解既往病史,如是否進行過搭橋術(shù)、起搏器植入史等,掌握其適應證、禁忌證等。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①檢查前心理護理:向患者說明檢查室環(huán)境,并且講解檢查過程中用到的相關(guān)儀器,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告訴患者相關(guān)操作的作用,使其提前了解,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而使緊張、焦慮心理得以消除,并且有利于檢查過程中能積極配合相關(guān)環(huán)節(jié)。掃描前,護理人員保持溫柔、大方的態(tài)度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減輕其焦慮情緒。不良情緒較為嚴重者,可建議家屬陪同檢查。向患者列舉冠狀動脈CTA檢查成功的病例,增強其檢查信心,積極配合相關(guān)操作。向患者說明注射碘對比劑的應用能提高影像的對比度,使所要檢查的器官或者是病灶更加清晰的顯示出來,更有利于觀察具體情況,并告訴其碘對比劑極少出現(xiàn)副反應,且對人體危害不大,減輕患者心理壓力。②檢查前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做好檢查室消毒工作,在室內(nèi)放置室溫計,控制好溫度與濕度,根據(jù)患者檢查時具體天氣情況對室內(nèi)溫度進行調(diào)節(jié),避免患者受到不良環(huán)境刺激。檢查前,注意檢查室內(nèi)各物品的擺放,應擺放整齊,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檢查環(huán)境。在患者候診的時候播放增強CT檢查錄像資料,使患者進一步了解檢查步驟,或為其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放松心態(tài)。③檢查前準備:叮囑患者不穿帶金屬扣子及飾品的衣服,合理安排患者檢查時間,并且準備好各種搶救器械、藥品。呼吸配合對成像效果影響較大,因此,檢查前需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主要為憋氣15s練習,需向患者說明憋氣練習對檢查的意義,并且詳細告訴其具體方法及要點,告訴其憋氣練習能避免重復檢查,進而積極配合練習。檢查前監(jiān)測患者心率,心率控制在60次/min左右的情況下才可開展檢查,否則需給予藥物控制心率,無法控制者則不能進行檢查。④護理人員留置針穿刺技術(shù)的提升:對護理人員進行留置針穿刺技術(shù)培訓,提高操作水平,使其掌握穿刺流程,在檢查期間能協(xié)助患者取合適體位,做好各項準備,穿刺時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穿刺結(jié)束后做好導管固定工作,并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回血、疼痛等情況,避免患者因穿刺而產(chǎn)生緊張心理。
心理狀態(tài):漢密爾頓焦慮癥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癥量表(HAMD);圖像質(zhì)量及檢查時間;應激指標:血壓、心率。
觀察組HAMA(4.52±1.28)分,HAMD(5.11±1.48)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掃描前心理狀態(tài)對比(±s,分)
表1 掃描前心理狀態(tài)對比(±s,分)
組別 HAMA HAMD對照組(n=45) 7.18±2.36 8.51±2.12觀察組(n=45) 5.52±1.28 7.11±1.48 t 4.1476 3.6323 P 0.0001 0.0005
觀察組單層移動偽影4.44%,多層移動偽影2.22%,失敗人率2.22%,圖像合格95.56%,與對照組相比,P<0.05,見表2。
表2 圖像質(zhì)量及檢查時間對比[(n)%]
干預后,觀察組應激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應激指標水平對比(±s)
表3 應激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心率(次/min)干預前(40歲以上的人來說偏低) 干預后 干預前(40歲以上的人來說偏低)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45) 123.84±9.72 114.92±10.26 80.83±8.51 61.82±8.62 65.18±4.23 63.18±4.23觀察組(n=45) 123.49±8.49 104.39±7.39 80.49±7.93 58.11±8.27 65.67±4.49 60.71±4.61 t 0.1819 5.5864 0.1960 2.0833 0.5328 2.6482 P 0.8561 0.0000 0.8450 0.0401 0.5955 0.0096
觀察組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滿意度對比(±s,分)
表4 滿意度對比(±s,分)
組別 護理態(tài)度 環(huán)境 舒適度 安全性對照組(n=45) 20.18±1.27 20.09±1.62 19.71±1.59 19.82±1.73觀察組(n=45) images/BZ_317_535_831_537_832.png22.39±1.83 23.17±0.78 23.11±0.52 23.32±0.83 t 6.6554 11.4912 13.6339 11.816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冠狀動脈CTA是一種影像學檢查技術(shù),在臨床多類疾病檢查中應用較多,檢查前患者對檢查存在恐懼感,了解較少,進而導致患者不良心理加重,且無法將其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圍,也不能有效進行呼吸訓練,導致檢查無法順利進行,甚至會對圖像質(zhì)量造成影響[4]。因此,在冠狀動脈CTA檢查期間,要想保證掃描順利進行且提高圖像質(zhì)量,必須在檢查前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緩解患者不良心理,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檢查。
本研究結(jié)果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HAMA、HAMD評分低,圖像質(zhì)量好,檢查時間短,應激指標水平低,患者滿意度高,P<0.05。當前,人們對自身的健康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進而護理人員服務理念也需進一步,做到與時俱進,在現(xiàn)代化護理理念下,細節(jié)護理模式引起了人們關(guān)注,各項護理措施做到從細節(jié)出發(fā),對患者病情及健康情況進行密切關(guān)注,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滿足患者各種護理需求[5]。將其應用于基層醫(yī)院冠狀動脈CTA檢查前護理中,護理人員對患者時刻保持關(guān)注,能從其細小的身體及表情變化中對其情況進行判斷,并且保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6]。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及憂慮,及時解決問題,將其心理狀態(tài)調(diào)整至最佳,積極投入到檢查中[7]。不良心理狀態(tài)會導致交感神經(jīng)興奮,出現(xiàn)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情況,并且會降低對外源性物質(zhì)的刺激的承受能力,而處于放松狀態(tài)時能保持減慢心率,降低血壓,獲得舒適的全身感覺,積極配合檢查[8]。對于冠狀動脈CTA檢查患者而言,保證圖像質(zhì)量及掃描成功的關(guān)鍵就是檢查前保持其心率穩(wěn)定以及進行呼吸訓練,心率過快會導致掃描圖像出現(xiàn)波動偽影,進而無法獲得較高的圖像質(zhì)量,診斷準確性得不到保證,甚至會導致檢查失敗[9]。因此,檢查前需保證患者心率平穩(wěn),以此保證檢查效果。呼吸訓練也是掃描圖像質(zhì)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檢查前耐心的向患者示范憋氣動作及要點,得到其理解,且積極配合檢查訓練。
綜上所述,在基層醫(yī)院冠狀動脈CTA檢查前給予細節(jié)護理,能改善患者掃描前心理狀態(tài),提高圖像質(zhì)量,減少檢查時間,且有效減輕患者應激反應,提高其滿意度,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