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北京市海淀區(qū)羊坊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藥劑科,北京 100038)
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我國老年慢性病病患數也劇增。社會對慢性病老年患者的醫(yī)療服務質量提出了越來越多的高要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等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病,患者需長期用藥及治療干預。藥房是醫(yī)院運轉的中轉樞紐。臨床藥學服務是通過藥師審核處方,糾正處方中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并在患者咨詢時給予用藥指導。對門診老年慢性病患者給予藥學指導,可提高服藥依從性[1-2]。2020年7月開始我院規(guī)范門診慢性病的藥物使用,藥師參與慢性病的用藥審核,開展相應的藥學服務干預,以期指導臨床用藥的規(guī)范性,糾正和杜絕慢性病患者用藥中的不合理情況,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藥提供專業(yè)的藥學服務。本研究中將探討實施藥學服務前后我院門診慢性病患者用藥的合理性情況做分析和比較,現報告如下。
2020年在我院門診共納入就診的慢性病患者770例,其中1月至6月共309例,7月至12月共461例。入選標準:均為門診慢性病患者,需要使用藥物進行治療;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有條件接受持續(xù)隨訪。排除標準:中途自行退出者;合并嚴重臟器疾?。粣盒阅[瘤。我院在2018年7月開始實施藥師參與用藥方案審核的藥學服務。將2020年1月~6月納入的30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男,215例,女94例,年齡41~72歲,平均(52.2±5.3)歲;將2020年7月~12月納入的461例患者作為觀察組:男291例,女170例,年齡45~70歲,平均(51.2±7.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沒有差異,P>0.05。
我院在2020年7月開始實施藥師參與用藥方案審核的藥學服務,臨床藥師參與慢性病用藥方案的審核,并提出干預意見。(1)開展專門的培訓工作[3]。提高門診藥房藥師的藥學服務專業(yè)素質,使得執(zhí)業(yè)藥師在掌握自身崗位藥學專業(yè)技能和素質的同時,經專門的藥學服務培訓,熟悉慢性病的基本疾病背景知識,掌握慢性病相關藥物說明書內容及合理應用知識;通過藥師自學和業(yè)務能力培訓及考核,不斷加強臨床藥師的藥學基礎知識和藥物在臨床應用的知識,使藥師掌握各種慢性病的常見用藥、配伍禁忌、用藥注意事項、聯合用藥須知等。(2)建立獎罰制度[4]。旨在激發(fā)臨床藥師開展藥學服務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3)建立主動服務的藥學服務理念,設立專門的用藥咨詢窗口。及時查閱資料,對臨床科室提出的問題及咨詢給出專業(yè)性解答并提供參照資料。對患者的用藥咨詢現場處理,耐心講解如何遵醫(yī)囑用藥,指導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藥;對用藥咨詢進行登記[5]。(4)在臨床藥師對慢性病處方審核工作中,建立醫(yī)師、藥師間的日常交流工作流程;增加每月一次各內科門診科室處方的點評及考核,總結歸納總結常見慢性病藥物處方中出現的共識性、多發(fā)性不合理用藥情況,甚至用藥錯誤現象。由藥劑科進行點評報告[6]。
①統計干預前、后的差錯上報率、等候時間、藥物調劑時間的差異;②對干預前、后的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統計,比較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率。不合理用藥包括[7-8]:用法用量、適應證、聯合用藥、重復用藥、給藥途徑。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采取問卷調查表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調查,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進行了解,并對比兩組患者的依從度。依從性好為患者能準確地按照醫(yī)囑進行用藥;依從度一般為患者有時未按照醫(yī)囑用藥;依從度差為患者用藥時按照個人意愿對用藥劑量、時間、方式 等隨意更改。總依從性 =(依從度好 + 依從度一般)/ 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9.0軟件統計數據,用百分比來表達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后,差錯上報率、等候時間、藥物調劑時間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均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藥學服務常見指標比較
干預后,用法用量、適應證、聯合用藥、重復用藥、給藥途徑等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率均明顯降低,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依從度比較(n,%)
老齡化使得老年慢性病患者數量加劇,也對臨床醫(yī)療機構的醫(yī)藥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慢性病常涉及心血管、內分泌等內科疾病。多數藥物的體內代謝經為肝、腎途徑[9]。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藥方案,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則[10]。常見慢性病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包括:①有肝腎功能障礙者需謹慎用藥;②避免劑量過大,控制療程用藥量;③可聯合用藥以降低單藥劑量及其副作用;④掌握藥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合理進行聯合用藥。
楊志軍等[11]研究中對施行藥學服務對門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進行了考察。其結果顯示,藥學服務可以減少藥物相關并發(fā)癥,保證用藥安全。根據臨床和患者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藥學服務,有助于提高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的工作能力及藥學服務質量[12]。在本研究中對比干預前、后的差錯上報率、等候時間、藥物調劑時間,結果顯示,通過藥學服務干預降低了差錯上報率,減少了等候時間、藥物調劑時間,提升了藥學服務質量,可見藥學服務干預獲得了積極的效果。
在本研究中,干預前、后的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率由25.89%降為16.50%(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通過醫(yī)師的藥學服務干預,規(guī)范了門診的慢性病用藥,門診各類用藥不合理情況均明顯降低,其中聯合用藥中的不合理用藥現象明顯降低,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性降低;說明通過臨床藥師的藥學服務干預,規(guī)范了門診處方醫(yī)師對藥物的合理處方能力,使得處方合格率更高;通過臨床藥師的藥學服務干預,加深了臨床西醫(yī)師對部分中成藥使用的正確理解和處方,減少了中西藥聯用中的不合理處方現象。另外,通過臨床藥師的藥學服務干預,為臨床門診處方醫(yī)師建議了更為合理的治療冠心病、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藥物方案,降低了藥物費用,主要是用性價比高的國產藥替代了部分價格昂貴的進口藥,使得臨床處方更經濟、更易為患者接受和具有良好的依從性。這與袁海玲等[13]對住院醫(yī)囑中用藥錯誤情況進行分析的結果相似,他們發(fā)現,在276例患者住院醫(yī)囑中,涉及用藥錯誤的處方多發(fā)生在60歲以上老年患者(占59.42%),其次是抗感染藥物處方(20.78%)。最常見的前3位用藥錯誤現象依次是用藥頻次錯誤(占25.36%),溶媒選擇錯誤(占12.68%)、適應證錯誤(占8.70%)。
總之,實施臨床藥學服務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慢性病患者的用藥安全[14-15]。藥學服務工作中,臨床藥師將處方審核中發(fā)現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回饋給門診處方醫(yī)生。臨床藥師與臨床處方醫(yī)生的溝通交流,約69.93%的錯誤用藥得到相應的糾正或調整[13]??梢娕R床藥師對處方的合理性進行審核,是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提高臨床處方醫(yī)生認識及識別用藥錯誤的重要的藥學服務工作。筆者建議,未來可以在藥劑科建立專門的對慢性病患者管理的部門,建立患者用藥檔案,采集基本信息,完整的檔案資料,記錄對患者進行藥學服務的情況;隨著藥學服務工作的細致化和人性化,臨床藥師還可通過慢性病檔案,給建檔患者定期復查的藥學指導,比如提醒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定期復查肝功,提醒長期服用華法林藥物的患者定期復查凝血功能指標。
綜上所述,我院實施臨床藥師審核門診慢性病處方的藥學服務工作,降低了差錯上報率、縮短了等候時間、藥物調劑時間,通過與藥師和臨床醫(yī)師的交流降低了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