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貴
微信上有些帖子,以“我們被騙了N年”為幌子,一本正經(jīng)說歪理。例如,某某老先生從不鍛煉身體,活了九十多歲。再如,那個勸我戒煙戒酒的人先我而去了。又如,千萬別去體檢,體檢是沒病找病……類似的歪理還有很多,從日常生活領(lǐng)域到思想文化領(lǐng)域,小到為人處世,大到治國理政,都不乏劍走偏鋒、混淆視聽的“高論”。有些人專在通識和定論問題上唱反調(diào)、念歪經(jīng),以顛覆傳統(tǒng)的小聰明,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并美其名曰“戳痛無知和愚昧”,以博取眼球和流量。
這些言之鑿鑿的說法,顯然是用特例推定慣例,借個案演繹通識。僅就“長壽者不鍛煉身體”這一結(jié)論來說,個案可能為真,概率就不靠譜了。好動與好靜,也許各有利弊,過猶不及,但從總體上說,動靜結(jié)合比單一傾向更有益于生理平衡和身心健康。即便你舉的例子再多,也不代表普遍性。那些年過九十的人之所以長壽,除去免遭突發(fā)變故外,至少要具備良好的遺傳基因、健全的臟器機能、平和的心理狀態(tài)、合理的生活規(guī)律以及均衡地攝取和補充營養(yǎng)。
認真閱讀一些自古而今的科普經(jīng)典,就會明白,良好的飲食起居習(xí)慣以及養(yǎng)生經(jīng)驗,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對任何人都是必要的,有效的,騙你的不是正理,而是歪理。
講歪理的人,大多是詭辯論者。他們不是以有力的邏輯力量如實地揭示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而是從主觀出發(fā),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現(xiàn)象,制造虛假的因果關(guān)系和主從關(guān)系,為其謬論制造一種騙人的推理形式,來迷惑一部分人。
古希臘有位哲學(xué)家叫歐布利德斯,比起同輩亞里士多德來,知名度低了點兒,但他提出的兩個哲學(xué)命題卻很有名。一個命題是“說謊者”悖論,即“自稱正在撒謊者是否能講真話”;另一命題叫作“你是有角的”。歐布利德斯曾對人說,“你沒有失去的東西還在你那里”,對方說,“那當(dāng)然”。歐布利德斯接著說,“你沒有失去頭上的角,那你就是有角的”。對方明知這個推理荒謬,卻又不知怎樣反駁。歐布利德斯的這個詭辯論命題,其實就是講歪理。詭辯術(shù)如同戲法,感覺上匪夷所思,戳穿了一錢不值。歐布利德斯的上述命題,借用的也是忽悠人的障眼法,在推導(dǎo)的小前提之上省略了一個不易察覺的大前提:你所失去的東西,必須首先擁有;你原本沒有的東西,又何來失去?
據(jù)《舊唐書·李昭德傳》記載,有人在洛水撈到一塊有些許紅點的白石頭,就拿到宮廷進獻,以期恩寵。大臣們問:這石頭有何祥瑞?那人回答,這塊石頭有赤誠之心。李昭德叱責(zé)說,此石赤誠,洛水中其余的石頭難道都能謀反嗎?左右的人都笑了。
類似的片面推理,其實不值一駁。針對有人說“好的作品永遠是少數(shù)人的專利品,大多數(shù)人永遠是蠢的,永遠與文學(xué)無緣”的論調(diào),魯迅先生反駁說:“倘若說,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論起來,誰也不懂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的絕作”。
那些牽強附會的帖子也是這樣:看似冷知識,實屬偽科普;看似聰明經(jīng),實屬詭辯術(shù);看似傳道者,實屬“帶路黨”;看似國際通,實屬“慕洋犬”。他們舉著“新啟蒙主義”的橫竿,在所謂的學(xué)術(shù)爭鳴舞臺上走鋼絲,在匿名的公眾號平臺上說怪話。更有甚者,食國之祿,蝕國之礎(chǔ),貶低崇高,抹黑英雄,為法律所不容,為眾人所唾棄。
有鑒于此,我們一定要堅定科學(xué)信仰,秉持正確的價值理念,切不可被那些歪理邪說帶到溝里去。
【原載《上海法治報》】
插圖 / 事出反常必有妖 / 祁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