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
未來主義濫觴于二十世紀初期。1907年,意大利作曲家Ferruccio Busoni發(fā)表著作《新音樂審美概論》,他認為應該在傳統音樂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進行突破,打破純音樂式的狹窄循環(huán),讓樂曲更富有張力。1908年意大利青年詩人Tommaso Marinetti在米蘭發(fā)起“未來主義宣言”,這一宣言于第二年刊登在法國《費加羅報》上。事實上,未來主義思潮的發(fā)展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密不可分,工業(yè)化進程極大改變了社會的整體發(fā)展,并衍生出了以速度、動作乃至暴力元素為主題的工業(yè)化產物。這些新鮮的事物充斥在現代生活之中并令人們充滿崇拜,擁抱工業(yè)化的未來似乎成為了全人類共同的追求。除了在音樂領域引發(fā)狂潮外,未來主義也慢慢滲透到了建筑領域。1914年,意大利建筑家AntonioSant'Elia發(fā)表“未來主義建筑宣言”。他將未來主義的內涵轉化為新城市形態(tài),提倡在建造設計中使用斜線和橢圓等富有動態(tài)的機體,摒棄常規(guī)直線及立方體的大面積使用,夢想著可以看到一座由玻璃和混凝土搭建而成的未來都市。
二戰(zhàn)之后,由美國和蘇聯發(fā)起的太空競賽吹響了探索外太空的號角。1969 年,阿姆斯特朗成功登頂月球,開創(chuàng)了宇宙研究的新紀元。作為社會生活的載體,人類對太空的狂熱亦蔓延到了時裝領域,設計師們紛紛開始打造自己眼中更為前衛(wèi)的自由世界,時尚界由此步入“太空時代”。
André Courrèges,被譽為未來主義的先驅之一。早年修習工程學并曾當過飛行員的特殊經歷,令他對技術美學無比的追崇,這儼然成為了他的創(chuàng)作驅動力。1964 年,André Courrèges 發(fā)表了最早以“太空”為主題的“Moon Girl”系列。這一突破性的系列一經推出,大為轟動。為了更好地契合太空主題,他使用了極具未來感的銀白色,這也是André Courrèges 本人最喜愛的顏色;下身為兼具解放性和功能性的緊身褲裝或超短裙,配以頭盔式的帽子和PVC 材質的Go-Go白色裸靴;在服裝廓形的處理上,AndréCourrèges 則是以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幾何形狀為主,既簡潔而又不失流暢,有效地實現了局部與整體、平面與立體的和諧統一,堪稱精妙。
“時裝設計唯一新鮮前衛(wèi)的可能性在于發(fā)現新材料?!边@是設計師Paco Rabanne的名言。作為上個世紀60 年代杰出的未來主義風格設計師,Paco Rabanne 打破了時裝設計師們常規(guī)的思維。他熱衷于采用金屬、塑料片、鋁箔、皮革、紙張甚至黑膠唱片等非常規(guī)材料,就連制作工藝也和其他設計師有所區(qū)別,畢竟很難想象有哪一位設計師會在創(chuàng)作中用到鉗子甚至焊接工具。1966 年,Paco Rabanne 推出了極具實驗性的“12 Unwearable Dresses in ContemporaryMaterials”。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于以金屬鏈細密拼接而成的“Chain Mail”連衣裙,如同中世紀戰(zhàn)士們的盔甲,冷峻的光澤和堅硬的質感給人們帶來視覺和觸覺上的雙重沖擊,展示著強大的未來主義基因。
或許設計師們對未來主義的表達不盡相同,但是未來主義的血液始終在時尚界延續(xù)著。Louis Vuitton Resort 2022 系列大秀選擇在法國塞爾吉的Axe Majeur 舉辦。女裝設計總監(jiān)Nicolas Ghesquière 在本季以極具剪裁感的廓形外套和破壞感十足的尖頭中筒靴來彰顯未來主義的力量感與先鋒感,搭配夸張的環(huán)形項鏈或包袋,同時采用太空元素向André Courrèges、Pierre Cardin 等未來主義設計大師們致敬,向我們展示了NicolasGhesquière 的未來主義美學傾向。
對于時尚圈而言,未來不是一個將要到達的地方,而是設計師可以通過時空隧道率先抵達的靈感世界。時尚維度下的未來主義,意味著摒棄陳舊和突破想象,如遨游太空般,浩瀚無垠的未來等待著人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