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奎容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圍術期預防護理手段應用于防治胃腸外科大手術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間本院胃腸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中抽取60例納入研究對象,通過電腦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參考組(n=30,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n=30,圍術期預防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疼痛VAS評分、治療總有效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參考組,治療后的疼痛VAS評分更低,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針對胃腸外科大手術患者積極開展圍術期預防護理手段的效果突出,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降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促進恢復,具有較高價值。
關鍵詞:胃腸外科;預防護理;防治;深靜脈血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LDVT)也被稱為血栓性深靜脈炎,大多作為各種大型外科手術的并發(fā)癥出現(xiàn),具體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nèi)進行非正常凝結、引發(fā)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屬于周圍血管疾病,危害性極大,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肢體疼痛和腫脹,甚至會引發(fā)肺栓塞,死亡率高[1]。臨床治療重點在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凝血指標,現(xiàn)代護理學則認為該并發(fā)癥重點在于預防[1]。本文分析了圍術期預防護理手段應用于防治胃腸外科大手術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間本院胃腸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中抽取60例納入研究對象,通過電腦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參考組和觀察組,各30例。參考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范圍在45-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32±1.31)歲;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范圍在46-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27±1.31)歲。本次研究選擇的兩組樣本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納入標準:均為我院胃腸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協(xié)議;研究經(jīng)過了院內(nèi)領導的批準和倫理委員會的審核監(jiān)督。排除標準:對研究藥物過敏的患者;皮膚潰爛的患者;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無法正常溝通的患者。
1.2 方法
參考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進行皮下注射,劑量通常選擇4100單位即可,注射后過渡至口服抗凝藥物,臨床最常用的長效抗凝藥為華法林,患者服用該藥后個體差異大,需根據(jù)凝血指標指導用藥,且起效慢,從使用至達到良好而穩(wěn)定的凝血狀態(tài)約需2周。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圍術期預防性護理:術前告知患者血栓的危害,并優(yōu)化患者的血液狀況,保持血壓、血糖、血脂的穩(wěn)定,指導患者呼吸、咳痰,降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術中做好患者的保溫護理,預防體溫過度引起血管收縮,增加血栓風險?;颊咝g后需要長期臥床休養(yǎng),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在術后重點觀察患者的肢體是否發(fā)生異常腫脹、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壓力性損傷、皮疹、排便是否規(guī)律等。通過移動下肢、按摩等方式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障靜脈回流,鼓勵患者術后早日下床活動;利用間歇性腿部充氣壓迫法,用充氣袋綁住患者的小腿并間歇充氣對小腿產(chǎn)生壓迫,促進小腿的靜脈血流速度加快,預防血栓形成;還可以穿著階梯壓差性彈力襪進行預防,原理同腿部充氣壓迫法,且更加簡單、安全。值得注意的是間歇性腿部充氣壓迫法和階梯壓差性彈力襪均不適用于下肢缺血的患者。一旦發(fā)生異常皮膚表現(xiàn)或者生理反應需要立即聯(lián)系主治醫(yī)師進行對癥處理。為患者制定系統(tǒng)化的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患者進行翻身訓練、屈伸運動、側舉、平舉、抬腿訓練等,防止留下后遺病癥,避免出現(xiàn)肌肉萎縮。還可以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開展針刺治療,主要選穴包括神庭穴、神堂穴、本神穴、心俞穴等。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兩組手術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以百分比表示)、疼痛VAS評分、治療總有效率得出最終結果。
疼痛VAS評分:采用視覺模擬疼痛VAS評分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分值范圍0-1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越強烈[3]。
治療總有效率:根據(jù)所有患者的疾病恢復情況、疼痛腫脹癥狀改善情況、關節(jié)功能、血運情況和精神狀況等進行判斷,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具體的指標,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資料均利用SPSS21.00軟件進行處理計算,其中計量資料選擇卡方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方式,當計算結果得出P<0.05則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對比
參考組發(fā)生深靜脈血栓患者共計8例,發(fā)生率為26.67%,觀察組發(fā)生深靜脈血栓患者共計1例,發(fā)生率為3.33%,觀察組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參考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對比
表1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前疼痛VAS評分均比較高,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顯著降低且低于參考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表2可見,觀察組患者和參考組相比,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胃腸外科手術往往屬于大型外科手術,手術的創(chuàng)傷性較大、出血量高,患者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養(yǎng)、自體制動[4],存在各種并發(fā)癥風險,例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心肺功能下降、肌力下降、肌肉萎縮、關節(jié)功能受限等。做好患者的圍術期預防護理工作是減輕腫脹[5]、緩解疼痛、預防關節(jié)僵硬、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肉萎縮、加快血腫吸收、盡快恢復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和關鍵環(huán)節(jié)[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參考組,治療后的疼痛VAS評分更低,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針對胃腸外科大手術患者積極開展預防性圍術期護理的效果十分確切,能夠顯著降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倩,劉奎杰,王振奮,等. 胃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1,13(2):57-60.
[2] 徐臣炎,吳燕濃. 胃腸外科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民康醫(yī)學,2021,33(11):117-118,131.
[3] 單麗娜. 胃腸外科患者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措施探討[J]. 科學養(yǎng)生,2021,24(3):133.
[4] 張鵬,孫雄,李承果,等. 湖北省胃腸外科醫(yī)師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理念現(xiàn)狀分析[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20,40(12):1409-1412.
[5] 厲娜,徐曉琳,宋啟敏. 胃腸外科大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 雙足與保健,2019(5):25-26.
[6] 劉永芳,王曉麗,李玉佳. Caprini評分在預防胃腸外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 甘肅科技,2020,36(7):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