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卓
摘要:隨著教育新課改的實施與發(fā)展,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為初中語文教師樹立了全新的教育觀,為初中語文動感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有利的思維引導,使傳統(tǒng)枯燥乏味的課堂模式得以有效轉型。現(xiàn)就初中語文動感高效課堂的構建意義和實施路徑展開探究,并提出可行的構建策略,以期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推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動感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皆重的教育學科,對完善學生人格、拓展思維深度、提高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具備重要的教育意義。但是就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來看,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低迷、教學主體失衡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充分彰顯。而動感課堂理念的提出為語文課程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有效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弊端,讓學生得以在靈性引導、高效對話、漸行漸悟的教學環(huán)境下開啟好學不倦的求知旅程。
1初中語文構建動感高效課堂的意義
動感課堂是一種理念同樣是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教師打破傳統(tǒng)靜態(tài)教育,融入多樣化的動態(tài)思維和指導能夠為學生帶來多種不飽和感的求知刺激,從而聚焦其課堂注意,提升探究欲望。其具體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從教師維度分析,動感課堂是一種由靜及動,動態(tài)結合的教學模式,多元化的指導策略和多樣化的課堂模式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讓傳統(tǒng)教育中的“教”、“學”地位產生有利傾斜,突出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符合初中生的學習認知和個性化發(fā)展需求,讓教師樂教、易教,學生樂學、易學。第二,從學生維度分析,基于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學生的思維一直跟隨教師的指導角度而改變,教學內容不斷深化、教學方法不斷拓展,學生適應能力、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以有效提升,學習思維由淺層的靜態(tài)認知過渡到深度的動態(tài)認知,直接提升了學生語文能力,間接影響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促成全面開花的良好學習局面。
2初中語文構建動感高效課堂的策略
2.1善鑄情境,引發(fā)共鳴
情境教學是利用外界環(huán)境和學生產生共鳴的有效手段,為僵硬的文本內容賦予了靈性且生動的動態(tài)背景,打破了傳統(tǒng)語文課堂枯燥沉悶的教學氛圍。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構建不同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刺激學生感官,讓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身臨其境,在打破文本局限的同時還拓展了學生思維深度。以《背影》教學為例,首先基于文本朗讀,教師可以構建多媒體情境,整合一些有關背影的視頻資料構成朗讀背景,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然后基于文章思想解讀,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構建劇場情境,教師設計表演劇本,包括場景搭建、旁白、角色設計等等,然后將學生劃分不同的表演小組,分配表演任務,通過真實演繹還原劇中情境,讓學生與文中角色得以隔時空對話,以動態(tài)的文本閱讀形式解讀文中思想,加深學生理解。
2.2巧設提問,喚醒思維
課堂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還是一種教學藝術,是加強師生交互,構建靈性對話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動感課堂的構建中要充分重視提問的有效性、高效性、靈動性,通過巧設提問與學生展開思維碰撞,迸濺智慧的火花。以《大自然的語言》教學為例,首先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巧設問題,比如,同學們知道大自然都有哪些語言嗎?學生經(jīng)過討論得出,螞蟻搬家、候鳥遷徙、比雁南飛、蟬聲聒噪等等都是大自然的語言,以符合學生認知的問題引出文章主題。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展開文章閱讀和研究,此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深層提問,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研究物候學有哪些意義?通過深度提問喚醒學生思維,讓學生基于問題導學深耕文本,探討文章中心思想。最后在學生對文本內容和表達思想有一定認知基礎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開放式提問,假如你生活在原始時代,你將如何生存?讓學生基于文章理解進行思維遷移和拓展,同時以貌似和文章無關的問題假設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師生、生生間進行思維互動,以辯論解疑的形式突破課堂交流障礙,展現(xiàn)動態(tài)課堂的交互能效。
2.3結合生活,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教學的最終愿景,是求知反哺于生活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也是靜態(tài)教學的動態(tài)延伸。在構建動感課堂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情境,以現(xiàn)實生活問題引導學生思維遷移,將目光從僵硬的文本知識轉移至斑斕的生活舞臺。以《山水畫的意境》教學為例,意境的產生有賴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又與事物的認知深度有關。在此背景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一次野營,將課堂由室內遷移至自然,讓課堂悅動,讓思維蕩漾。通過真實的山水之旅激發(fā)學生自然情感,以情感領悟文章思想,再借助文章思想更深切的感受山水之美,形成以景促情、以情促思、以思悟境的良性循環(huán)。同時,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還能夠彰顯語文學科魅力,充分踐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
結束語:
總之,動感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具備超前的理念、靈性的思維、廣闊的視野和豐富的經(jīng)驗。在教學過程中要讀懂教材、明確目標,讀懂學生、有效對話,植入文化、增加深度,以多元化的課堂模式助力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深切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周微微.打造”動感”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趣味性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9(1):46.
[2]白中本.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動感[J].考試周刊,201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