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 王磊, 黃勇, 周明, 周琦, 王克鴻
(1.南京理工大學,南京210094;2.江蘇靖寧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江蘇 靖江 214513)
AH36鋼因其較好的綜合性能與可焊性目前在船舶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1-2]。激光焊接具有效率高、成形好、功率大等優(yōu)點,可以有效進行船舶鋼結構件焊接[3-4]。但由于激光焊接冷卻速度較快,使得激光焊接接頭中易出現大量的馬氏體組織,馬氏體作為典型的脆硬相,焊縫中馬氏體含量過多易導致冷裂紋等缺陷[5],影響接頭沖擊韌性等力學性能[6]。已有研究表明,通過焊前預熱,可以有效的對焊接接頭力學性能進行改善。徐學利等人[7]通過控制預熱溫度,提升了X100管線鋼焊接接頭的抗冷裂性能;岑耀東等人[8]通過焊前預熱工藝,使電阻焊焊接接頭的拉剪載荷提高了7%以上,并改善了接頭的斷裂形態(tài)。
為有效改善AH36船舶鋼焊接接頭性能,文中通過平板對接激光焊接試驗,研究了不同預熱溫度下接頭微觀組織構成與分布,以及預熱溫度對接頭顯微硬度影響,為合理優(yōu)化焊接工藝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所用材料為AH36船舶鋼,其化學成分見表1,母材顯微組織主要由鐵素體與少量珠光體組成。焊接過程如圖1所示,所用的激光器為YLS-10000,焊接機器人為KUKA KR16。采用無間隙平板對接方式進行焊接試驗,對接后板材尺寸為400 mm×150 mm×6 mm,焊接過程中未使用填充焊絲。
圖1 焊接示意圖
表1 AH36船舶鋼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為分析不同預熱溫度對AH36激光焊接接頭組織與性能影響,使用電加熱陶瓷片對板材進行焊前預熱處理,預熱溫度分別為28 ℃(室溫)、128 ℃與250 ℃。不同預熱溫度下,焊接參數保持一致,激光功率為5.5 kW,離焦量為0 mm,焊接速度為1.8 m/min,焊接過程所用保護氣為純氬,氣體流量15 L/min。焊后采用電火花切割制作焊接接頭,經質量分數為4%的硝酸酒精熔液腐蝕后,使用Olympus-GX41光學顯微鏡進行顯微組織觀察,使用維氏硬度測試儀(HVS-50)進行顯微硬度測試。
室溫28 ℃下所得焊接接頭微觀組織形貌如圖2所示。可分為焊縫(WM)與熱影響區(qū)(HAZ)兩部分,焊縫組織呈明顯的柱狀晶特征,生長方向基本垂直于熔合線,這是因為該方向溫度梯度大,熔池液態(tài)金屬更易結晶。焊縫中心上下區(qū)域微觀組織均以板條狀馬氏體(M)為主,夾雜較小的粒狀貝氏體(B)。焊縫邊緣處,馬氏體等微觀組織晶粒更為粗大,與熱影響區(qū)間出現明顯的過渡區(qū)域。熱影響區(qū)中除板條馬氏體外,可觀察到未奧氏體化的鐵素體母材(F)與細小的殘余奧氏體,預熱溫度的改變對熱影響區(qū)組織分布與形態(tài)影響較小。
圖2 28 ℃下焊接接頭微觀組織形貌
預熱溫度為128 ℃時,焊接接頭微觀組織形貌如圖3所示。研究表明,焊接熔池從800 ℃冷卻至500 ℃階段相變劇烈,對接頭組織轉變與力學性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9-10]。預熱溫度增加會造成熱量堆積,進而導致冷卻階段冷卻速度降低,冷卻過程中溫度停留在Ms點以上的時間更長,最終導致生成的粒狀貝氏體數目增加,板條狀馬氏體數目減少。
圖3 128 ℃下焊接接頭微觀組織形貌
預熱溫度為250 ℃時,焊接接頭微觀組織形貌如圖4所示。此時冷卻速度進一步降低,焊縫中微觀組織主要以貝氏體為主,焊縫中生成的馬氏體依然呈板條狀。此外,還出現了由板條狀鐵素體與條間分布的不連續(xù)碳化物構成的羽毛狀上貝氏體(Bu),由于鐵素體板條間所析出的滲碳體呈脆性,上貝氏體的出現會對接頭的塑性與韌性造成影響。焊縫不同區(qū)域熔寬變化如圖5所示,隨預熱溫度升高,焊縫區(qū)域不同位置處熔寬尺寸明顯增加,熱影響區(qū)范圍也有所擴大。焊縫中馬氏體組織分數與貝氏體組織分數變化曲線如圖6所示,室溫時,A點與C點馬氏體組織分數分別可達84.4%與87.1%,預熱溫度為250 ℃時,其組織分數分別降低至45.9%與53.2%。對應的,貝氏體組織分數則隨預熱溫度升高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圖4 250 ℃下焊接接頭微觀組織形貌
圖5 焊縫熔寬變化圖
圖6 組織分數變化圖
焊縫中心與焊縫邊緣處顯微硬度在不同預熱溫度下變化如圖7所示。隨預熱溫度升高,各位置點顯微硬度明顯下降。室溫下,焊縫中心A點硬度約為406.8 HV,下方C點硬度約為419.3 HV,受熔池邊界影響,焊縫邊緣處硬度略有上升,B,D點位置焊縫邊緣硬度分別為420 HV與437.6 HV,當預熱溫度升高至250 ℃時, A,C點硬度分別降低至358.6 HV與394.2 HV, B,D點則分別降低至378.1 HV與402.1 HV,由式(1)[11]可知,硬度變化與微觀組織中馬氏體含量變化規(guī)律保持一致。
圖7 特征點顯微硬度變化
(1)
式中:PiM為馬氏體體積分數;α,β為擬合系數。此外,由于板材底部與支撐平臺直接接觸,散熱條件的差異使得接頭下部冷卻速度快,溫度梯度大,晶粒細化的同時更易生成馬氏體組織,導致接頭下部硬度整體高于上部。
(1)無預熱時,接頭顯微組織以板條狀馬氏體為主,夾雜粒狀貝氏體。
(2)隨著預熱溫度的升高,熱量堆積會導致焊縫區(qū)域的熔寬尺寸隨之增加,熱影響區(qū)范圍也有所增加。
(3)隨著預熱溫度的升高,冷卻速度降低,導致馬氏體數目減少貝氏體數目上升。預熱溫度升至250 ℃時,微觀組織以貝氏體為主,同時生成羽毛狀上貝氏體。
(4)接頭顯微硬度隨預熱溫度升高而降低,焊縫邊界高于焊縫中心,接頭下部整體高于上部,與馬氏體組織分數變化規(guī)律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