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電功 孫銳
摘要:高三階段,有相當一部分智力正常學生,因教師、家庭的關注度不足,自身學習動機、興趣缺乏,意志品質薄弱,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不良等因素的影響,其成績較差,無法達到新課程標準要求,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三學困生的轉化成功與否,既關乎學生能否轉變學習觀念,發(fā)展完善自我學習能力,徹底擺脫學習困境,升入理想高校并繼續(xù)接受高等教育,也關乎能否真正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實現全面?zhèn)€性化發(fā)展。鑒于此,本文對普通高中高三學困生以及轉化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普通高中;高三學生;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普通高中高三學生學困生成因
在高中課堂上產生學困生這一現象是有許多原因的,總體可以分成三種:教師、家庭以及學生方面。第一,教師因素。高中科目學困生的形成,教師是非常主要的原因,因為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高中生對這一科目學習質量的成果。第二,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也是直接影響高中生健康成長的主要原因,因為家庭教育模式以及家庭氛圍都能夠直接影響高中生的學習價值觀以及態(tài)度。第三,學生因素。在高中課堂中,形成學困生的主要因素就是高中生自身對科目沒有學習欲望,因為科目需要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一旦發(fā)現知識非常復雜,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以及教師沒有及時發(fā)現進行疏導,長期下去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恐懼的心理,對科目的學習熱情逐漸下降,慢慢形成學困生。
二、普通高中高三學生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樹立良好心態(tài)
首先,教師應樹立良好心態(tài),在協(xié)助學困生擺脫學習難題時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教師學困生糾正之前對待學習的不良心理,建立在學習方面的自信心。教師在日常組織教學時,全面觀察學困生的學習心理變化情況,如果發(fā)現學困生在學習中存有恐懼或者逃避心理時,應及時幫助學困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理面對。其次,教師應主動與學困生進行面對面溝通,了解學困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任務解決問題。
例如,部分學困生偏科現象嚴重,教師應幫助學困生了解偏科的根源,并根據學困生學習水平提供合適的學習方式,力求學困生通過改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成績,進而建立學習自信心。但是對學困生而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在學習方面取得進步,教師在幫助學困生建立學習信心時,應時刻保持積極樂觀心態(tài)面對學困生,促使學困生能盡快找到學習方向,從而主動以良好的態(tài)度投入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對于學困生而言,學習習慣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質量。教師除了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外,還應根據學困生的行為習慣,在課前監(jiān)督學生預習,通過思維導圖、制訂學習任務等方式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根據學困生的預習情況,站在全局角度設計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促使學困生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此外,教師還應在課后根據學困生學習能力,布置基礎復習任務,通過一日一練、一星期一考的方式,隨時檢測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如果學困生在測試中出現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情況,教師不應采用批評的方式對待學困生,而是可以通過舉辦學習技巧交流會,將學習實力不同的學生均勻分布到多個小組中,讓學困生與其他學生在面對面交流中分析自身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在今后自學中不斷改進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為了使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在教學結束后,要求學困生將做過題目中涉及的知識點,用思維導圖匯總,將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表述出來,這樣可以讓學困生在參與思維導圖制作中,反復分析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點,加深學困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當學困生將思維導圖制作好后,教師應及時點評學困生制作思維導圖中的優(yōu)點,并適當提出改進意見,使學困生在反復改進思維導圖內容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加強方法指導
高中教師應該采用相對應的教學策略,進一步提高高中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因為高中知識比較復雜,在學習高中知識過程中,學困生對比較復雜的知識很難理解,面對這樣的問題,高中教師需要加強學困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促使學困生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高中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高中數學“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針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對學困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有效地引導學困生要做好預習、復習與鞏固,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及時做好數學筆記,這樣的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能幫助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高中數學知識運用能力,推動高中教學活動的順利執(zhí)行。
4、關注興趣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和學生們一起進步,共同成長。因此,不管學生以前的基礎有多差、成績有多么糟糕,我們都應該報之以不拋棄、不放棄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學習自信心,從內心深處去接受知識、接納教師,獲得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會喜歡學習,就會喜歡教師,喜歡這個教師的課。
例如,在高中英語“Sporting events”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掌握各種體育項目的英文表述。教師在引導學生識記這一方面的英語詞匯時,首先給學生布置了自己查詢相關的英文詞匯并記憶背誦的任務。讓學生在課堂外以自己的學習自主性去識記單詞。接著,教師在完成了課程的教學任務之后,占用了少量的課堂時間進行識記詞匯的游戲比賽。教師準備了兩種比賽形式。第一種比賽為搶答,即在多媒體上顯示一種體育項目,通過搶答,讓學生用英語詞匯將這種體育項目表述出來。第二種比賽由兩人合作完成,教師讓一個學生面對多媒體,另一個學生背對多媒體,接著在多媒體上展示一個英文詞匯,讓面對多媒體的學生以肢體語言表達詞匯的內容,并由背對多媒體的學生進行猜測。通過比賽和游戲,選出表現最優(yōu)秀的同學并發(fā)放獎勵。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充分刺激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得學生在好勝心的驅使下,主動參與英語詞匯教學活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困生的形成是經過長期積累的,想要徹底轉化他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當教師面對學困生的時候,需要付出更多的愛心、耐心,讓他們感受到教師與家長的愛,消除對知識產生的恐懼心態(tài),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鼓勵,促使他們真正接受知識,并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 趙光海. 高中學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轉化[J]. 文教資料,2019(34):213-214.
[2] 薛敏. 高中學困生轉化策略淺析[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