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潤萍 侯小鋒(昆明理工大學)
織錦通過采用兩種以及兩種以上的經線和緯線,將它們交織重疊在一起呈現出來,這些線的顏色豐富多彩,再經過煩瑣的工藝織造完成。織錦的歷史從商周時期就已經存在,在這個時期中,織錦僅僅向王公貴族提供使用。中國是一個文化深厚、歷史悠久的國家,宋錦、云錦、蜀錦和壯錦是中國的四大名錦①。通過不同的民族進行劃分,織錦又可分為土錦、黎錦和傣錦等多種。
紡織工藝在云南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云南少數民族的姑娘在小時候就開始學習如何織錦,這是她們生存的技能,衡量女孩心靈手巧的標準,是看她們對織錦技藝掌握的成熟度與制作出的織錦呈現的效果所達到的精美程度。而傣族織錦作為少數民族中獨有的織錦之一,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色與地域特色,所做出的織錦圖案精致,堅固耐用以及顏色艷麗,由此可以看出傣族織錦獨有的魅力。
傣族織錦的圖案多取自幾何圖案、動植物圖案等,再經過傣族姑娘的精工細作最終完成,所制作出的圖案展示了傣族人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這些傣族織錦圖案隨著時間的沉淀一代代地流傳下來,形成了我們今日所見的傣族織錦,它向我們展示了傣族的歷史、傣族的生活以及傣族的文化,因此,我們研究傣族織錦的圖案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歷史意義。
傣族人民自己織造的傣錦堅固耐用,可長時間使用,穿在身上也非常舒服。隨著現代生活的快速發(fā)展,一些傣族人民仍在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去織造傣錦。而傣錦最常采用的工具是用木料制成的機子,通過采用腳去踩織機的下板,同時牽動兩片綜以及兩片以上的綜,讓這臺木制織機運作起來,交替升降。木質織機在織造傣錦時,所用到的經線需要穿過機綜后將它的兩端分別綁在卷布軸和卷紗軸上,然后將緯線連在梭子上②,在梭子的數量與緯線的顏色色數保持相同時,用梭子來回穿梭,便可織造出想要的圖案紋樣。
下面介紹具體的工藝操作流程:
首先進行的是手工紡紗。在手工紡紗前,需要原材料也就是棉花,在棉花收獲后,需要為棉花去籽,接著開始彈棉花,彈棉花可以追溯到元代時期,通常采用的是一張竹子制成的竹弓,然后用手撥動弓弦來進行,由于在彈棉花時采用的是人工操作,同時又受到工具的限制,所以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接下來的步驟是卷筵,卷筵就是在一塊正方形的木板上搓棉條,首先需要在板子上鋪一層棉花,然后采用一根竹制或木制的小棍放在棉花上方,將小棍伴著棉花一起滾動,最后將小棍抽出再卷成棉條。
而后進行的是紡線,需要用腳踩住木質織機的下板,同時使用右手來搖動織機的手柄帶動繩輪發(fā)生轉動,接著用左手握住棉條,慢慢引出一根棉線綁在錠子(是在紡紗機上加拈卷繞的主要部件)上,錠子在繩輪轉動下跟著發(fā)生轉動,隨之棉線轉換成為紗線,完成后需要在紗線上刷上米漿,這樣可使紗平整而又光滑。
在紡紗結束后,需要緯線連在梭子上,接著就是整經,就是對經線進行排線,進行理紗,在把經線穿入定幅箱中之前,要將奇數股線與偶數股線區(qū)分成交叉的兩組,再將這交叉的奇數和偶數股線分別穿在不同的兩頁綜中③。
整經完成后進行的是染色步驟,染色是整個工藝流程中重要的步驟之一。染色用到的染料大部分都來自植物,將植物的主要部分加以利用,同時加入了一些可以適合染色的礦物染料。
最后一個步驟就是上機織棉,需要先準備好卷布軸和卷經軸,將染過色的線作為經線和緯線,將經線穿過機綜后,將它的兩端綁在卷紗軸和卷布軸上,然后將緯線連在梭子上④,在梭子的數量與緯線的顏色色數保持相同時,用梭子左右穿梭,織造出各種需要的圖案紋樣。
在織造傣錦時用到的紡織工具有:(1)梭。梭的形狀中間粗兩邊尖,通常由木料制成,它用來穿緯線,是木制織機的重要組成部分。(2)打緯刀。打緯刀的材質為木質,通常是用來壓緊緯線的。(3)杼。杼的形狀像是梳子,它的作用是確定經線的空間,同時來保證經線的位置,將緯線與經線交緊密交織在一起。(4)綜。綜是指織機上的一種裝置,用來使經線上下錯開形成梭口。(5)躡。躡是木質織機上需要用腳去踩的兩塊踏板,這兩塊踏板需要與腳的寬度和長度保持適合,在進行操作時要保持適中的力度。(6)其他工具。還有卷布軸、卷紗軸、錠子、繩輪以及定幅箱等一些輔助工具。
傣族織錦的色彩多表現為恬靜的色調,給人們一種平靜安寧的感受,顏色常用紅、黃、綠、藍等豐富的色彩⑤。
傣族由于大部分處在熱帶雨林地區(qū),過去,他們與外界的聯系很少,所以多數織錦圖案與原始熱帶雨林中的動植物有關。織錦的圖案按照題材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幾種,分別是幾何圖案、人物圖案、動植物圖案以及建筑圖案,或者是這些圖案進行兩種以及兩種以上圖案的結合。下面對這些圖案進行具體分析。
(1)幾何圖案:對于幾何圖案來說,幾何圖案給人們一種簡練、形式感強、容易記憶的特點。作為織錦圖案,幾何圖案更是有人們不用太過復雜的操作就可以完成的特點。在傣族中使用比例最大的幾何圖案是菱形紋圖案,菱形紋(圖1)是傣族織錦圖案中最常見的圖案,它以補充畫面為主,菱形紋使整個畫面非常協調。有時菱形紋也作為植物圖案的概括性描述,人們看到的植物過于復雜,需要通過提煉加工的方式轉換為菱形紋,再進行織造。
圖1 菱形紋
(2)人物圖案:傣族織錦的圖案主要來自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場景,而日常生活的內容大多跟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人物圖案(圖2)也是傣錦圖案中的一種,對于人物圖案而言,它一般都是與動植物或建筑等圖案結合在一起,來展示某種生活場景,并不單獨出現。
圖2 菱形紋
(3)動物圖案:動物圖案在傣錦中常常出現,比較有特征的動物圖案有孔雀紋、象紋、馬紋、小牛紋以及蛇紋。當地人們普遍認為孔雀是最聰明的吉祥鳥,因而將孔雀的形象作為傣族織錦的圖案紋樣,人們使用孔雀圖案時,很好地保留了孔雀的外形,即頭冠和尾部開屏的部分??兹笀D案在傣族中也常常用作表達姻緣美滿、白頭偕老等祝福。大象在古時候是傣族人民出行、耕種以及作戰(zhàn)的重要工具,因而大象在人們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象的圖案(圖3)紋樣突出了大象的四肢、鼻子和尾巴部分,身體內部用簡單的花紋進行裝飾。馬紋(圖4)最常出現在佛幡上,來表達傣族人民對佛祖的崇拜之情,馬紋會與建筑圖案、植物圖案或者其他圖案一起出現,它們的形態(tài)并不是固定的,依據傣錦織造者的表現手法而發(fā)生變化。蛇是卵生動物,有著很強的繁殖能力,在傣族人民心中象征著多子多福,通過蛇的紋樣表達了對種族可以不斷繁衍、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圖3 象圖案
圖4 馬紋
(4)植物圖案:植物圖案是整個傣族織錦紋樣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圖案。這些圖案包括芭蕉花、蓮花、紅毛樹花以及八角花、刺花等一些熱帶雨林地區(qū)常見的植物。傣錦織造者們將這些植物通過簡化、精煉提取后,運用到織錦圖案上,表達了傣族人民希望快樂幸福的生活。
(5)建筑圖案:建筑圖案(圖5)在其他民族織錦中很少出現,這是傣族織錦中特有的一種圖案,這些圖案有的來源于生活場景。表現手法具有寫實性,常常出現在佛幡上,形式或單獨出現或以二方連續(xù)的方式出現。
圖5 建筑圖案
在了解了傣族織錦的工藝流程、色彩以及圖案分類后,傣族文化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之中,傣錦不僅是傣族人民將自己的智慧付諸實踐的重要表現,而且從傣族人民織造的圖案中可以看出傣族發(fā)展的歷史。因此可以將傣族的民族文化與現代時尚緊密結合,從而可以織造出符合當下審美趣味的傣錦,將其運用到鞋子、首飾以及服飾等載體上。
由于傣錦的色彩較為傳統(tǒng),顏色鮮艷,只適合在少數情況下使用,通過調整織錦的色彩,將圖案進行重新再設計,可以將傳統(tǒng)圖案創(chuàng)新后進行展示,以迎合大眾的審美情趣與個性化發(fā)展,使傣錦在保留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與現代發(fā)展適時結合。
通過對傣族織錦工藝流程的了解,發(fā)現少數傣族織造者們仍然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木制織機進行織錦,中間經歷了非常煩瑣的工序才得以織造成織錦。傣錦的顏色非常豐富,具有非常濃郁的民族風格,將傳統(tǒng)鮮艷的顏色進行創(chuàng)新,改造成符合當下大眾所喜愛的顏色,傣族織錦圖案最常用的是植物圖案,其中建筑圖案是傣錦特有的圖案表現,通常在佛幡上展現。
傣錦的發(fā)展在尊重傣族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將現代的表現技法、色彩以及圖案的再設計結合起來,以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也吸引大眾對傣錦歷史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注釋
①王藝穎.場域條件下西蘭卡普與現代壁掛藝術結合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9.
②謝歡.孟連縣景信鄉(xiāng)回俄村民族織錦工藝探析[J].流行色,2019(9):97-98.
③王莉,楊兆麟.滄源佤族服飾手工藝的傳承面臨挑戰(zhàn)[J].民族藝術研究,2008(5):60-63.
④謝歡.孟連縣景信鄉(xiāng)回俄村民族織錦工藝探析[J].流行色,2019(9):97-98.
⑤劉平安.中國傳統(tǒng)“五色”觀的色彩體系在動畫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