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崢
在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作之中,佛教題材一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各種造型迥異、刻繪不同的紫砂禪意作品,把我們帶進了佛國的世界。其實紫砂和佛教的淵源從其誕生就開始了,宜興在古代就有著“江南佛國”的稱號,在最鼎盛的時候,有寺廟三四百座,直到今天依然有近一百座寺廟存在,寺內(nèi)僧人擅于制壺的也不在少數(shù)?!肮┐簤亍本褪切彺涸诮鹕乘律说闹更c之下,根據(jù)千年銀杏樹樹癭形態(tài)仿生而成,折射出時光流逝、感嘆歲月的情感。所以,以佛教為題材的紫砂壺成為了紫砂藝術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造型的設計獨具匠心之外,其中蘊含的文化和思想的寄托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普渡壺》從原料的選擇上就非??季?,采用了非常嬌嫩珍貴的本山綠泥精制而成,呈現(xiàn)出來的顏色也是淡黃色,和佛教的色調(diào)有著一定的相似度。在造型的設計方面,則是把僧帽的元素抽象地融入其中,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此壺壺身挺拔大氣,底部的一圈僧帽筋紋舒展自如,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非常強,細節(jié)的處理也干凈利索。壺底平整,簡約的線條勾勒出一種安靜從容、淡定自然的韻味。壺嘴也是延續(xù)了傳統(tǒng)僧帽壺的設計,大部分的壺嘴位置都貼合于壺身,延伸出來的部分小巧可人,出水非常的爽利,與之遙相呼應的壺把則是耳廓形態(tài),更加的精致絕妙,端握非常舒適。壺蓋嵌入壺身,嚴絲合縫,通轉(zhuǎn)流暢,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之感,上面的壺鈕則是采用了如意橋鈕的設計,和壺把相得益彰,也把吉祥的祝福和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特點展示得淋漓盡致。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藝術作品《普渡壺》,正如其名稱一樣,其中融入了很多的佛教元素,也把佛教的宗旨“普渡眾生”凸顯出來,其中最引注目的就是在傳承經(jīng)典的基礎之上,進行了原創(chuàng)性的設計,令人感覺非常的舒適又耳目一新。這樣的一把紫砂壺端放在茶座之上,必定能夠吸引人們關注的眼球,而且本山綠泥的后期轉(zhuǎn)變很大,把玩性極高,在長期的泡養(yǎng)之中,也能夠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
“普渡”二字原是佛教的術語,意為廣施法力,使眾生遍得解脫之意,在后來的發(fā)展過程之中,被賦予了很多的含義,其中有一層則是為我們眾生服務的大愛情懷,如果每個人都心懷慈愛,不計較得失,只希望付出,那么就會得到輕松和自在,能夠與佛教中的菩薩感同身受,感應道交,有一種超脫自然,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所以“普度眾生”的匾額在佛教寺廟之中隨處可見,我們也希望自己能夠在禮佛的過程之中參悟佛法,從而達到內(nèi)心的解脫。在紫砂藝術之中,最為熟知的佛教題材有“僧帽”“容天”等等器型,還有筋紋器之中許多的蓮花形態(tài)更是把佛教的韻味完美地融入紫砂藝術之中,成為了許多壺友心中的選擇,也讓佛教文化的推廣更加的廣泛,讓我們廣大的壺友都能夠感受到濃濃的禪茶一味的佛教禪意。這件紫砂藝術作品《普渡壺》就是一件很好的展示主題、彰顯技藝的佳作,作者在充分展示紫砂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基礎之上,各個元素的搭配和安排都是恰到好處,非常的和諧自然,有一種渾然天成、天人合一的味道,讓我們自然而然地就能夠感受到佛教教義的啟迪,這樣的作品無論是實用還是陳列觀賞、收藏,都具有很好的工藝之美和藝術價值。
結語:紫砂壺從一件簡單的實用器,經(jīng)過宜興紫砂藝人的妙手天工和許多文人雅士的參與設計、推波助瀾之下,成為了一種精神的寄托,也升華為藝術的享受。特別是在年青一代的廣泛參與之下,紫砂的造型、工藝和內(nèi)涵都有著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的格局和基因,讓我們廣大的壺友可以享受到無與倫比的視覺體驗和引起內(nèi)心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