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晶 夏東霞 陳奮
2型糖尿?。═2DM)目前是全球第一大流行的慢性代謝疾病。2019年全球糖尿病發(fā)病率為9.3%,患者總數(shù)為4.63億。到2045年,將分別增加到10.9%和7億[1]。到2025年,肥胖的患病率男性將達到18%,女性將達到21%[2]。T2DM的發(fā)病主要是胰島功能相對缺失或胰島素抵抗,其中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被認為是胰島素抵抗的關鍵因素。肥胖主要特征是體內脂質和脂肪組織增加,導致不同組織中的異位脂肪積累,并慢性促炎癥狀態(tài),增加促炎細胞因子水平[3]。半乳糖凝集素-3(Gal-3)是一種β-半乳糖苷結合凝集素,是可溶性β-半乳糖苷結合凝集素家族的成員,能調節(jié)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影響細胞粘附、增殖、分化、炎癥和血管生成[4]。Gal-3在多種細胞中表達,特別是在巨噬細胞和脂肪細胞中。此外,被認為是監(jiān)測代謝性疾病治療結果的重要因子[5]。本文探討肥胖與非肥胖T2DM患者的Gal-3的水平差異及其與胰島素抵抗相關性。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健康體檢及門診或住院的初發(fā)T2DM患者,共217例。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準[6],且均為初發(fā)2型糖尿病。受試者肝腎功能正常。排除標準:有心、肝、腎等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除外),正在服用改變糖耐量藥物(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等),近期感染或應激情況;惡性腫瘤患者。根據(jù)體重指數(shù)、空腹血糖含量分為正常組70例[男36例,女34例;平均年齡(45.5±13.0)歲],非肥胖T2DM 組75例[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齡(48.0±13.5)歲],肥胖T2DM組72例[男37,女35;平均年齡(46.5±14.5)歲]。三組性別、年齡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項目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檢測正常人群(70例)、非肥胖T2DM患者(75例)和肥胖T2DM患者(72例)血清中Gal-3及空腹胰島素水平(FINS)、肝功能、血尿酸(BUA)、血脂、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c-反應蛋白(CRP),分析三組人群Gal-3、HOMA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及HbA1C水平、CRP的差異并各指標的相關性。
1.3 觀察指標 按照《中國成人超重與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節(jié)錄)》,體重指數(shù)(BMI)>28 kg/m2為肥胖,24~28 kg/m2為超重和 18~24 kg/m2為正常[7]。Gal-3 檢測:采用含有EDTA的抗凝管分離血清,使用人Gal-3檢測試劑盒(索萊寶,北京),根據(jù)試劑盒指導的方法檢測人血清中Gal-3水平。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采用穩(wěn)態(tài)模式評估法,HOMA-IR=Flns×FPG/22.5(FPG:空腹血糖,F(xiàn)INS:空腹胰島素)。生化指標檢測:收集患者血液,采用美國Beckman coulter AU582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健康者和T2DM患者血液中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酰轉肽酶(GGT),血尿酸(BUA),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邁瑞Mindray H50高壓液相色譜儀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邁瑞Mindray crp-m100檢測儀測定血液CRP。Beckman coulterUniCel DxI 800免疫分析儀測定血胰島素濃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多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用LSD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Gal-3與其他變量的相關性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間各項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 三組間各項指標比較
2.2 T2DM組血清Gal-3與其他指標的相關分析 T2DM組患者血清Gal-3水平與BMI呈正相關(r=0.29,P<0.05),與 BUA 呈正相關(r=0.19,P<0.05),與 TG呈正相關(r=0.21,P<0.05),與HOMA-IR 指數(shù)呈正相關(r=0.48,P<0.01)。見表2。
表2 T2DM組患者血清Gal-3與其他指標的相關分析
2.3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見表3。
表3 T2DM組血清Gal-3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胰島素抵抗是T2DM發(fā)病機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5]。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更高,由肥胖誘發(fā)的脂毒性以及胰島素抵抗(IR),已成為T2DM發(fā)病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的脂肪組織能通過釋放炎癥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6)、激素等來調節(jié)代謝,而這些細胞因子的分泌增加能夠促進胰島素抵抗。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T2DM患者中的Gal-3水平高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和健康人群,且與空腹血糖呈正相關[8]。這與本資料結果一致。
吳銳等[9]在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HOMA-IR和BMI是Galectin-3的獨立預測因子。本資料顯示,兩組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無統(tǒng)計學差異前提下,肥胖T2DM組的Gal-3水平及胰島素抵抗更高于非肥胖T2DM組。而通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Gal-3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進一步證實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Gal-3水平與胰島素抵抗、BMI呈正相關。這可能與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嚴重的胰島素抵抗有關。
研究表明Gal-3是葡萄糖代謝、肥胖和炎癥的重要調節(jié)劑,主要由炎癥刺激激活的巨噬細胞釋放,可在多種細胞特別是巨噬細胞和脂肪細胞中進行表達。同時,Gal-3可以直接與胰島素受體(IR)結合并抑制下游IR信號傳導。這些觀察闡明Gal-3在肝細胞、脂肪細胞和心肌細胞胰島素抵抗中的新作用,表明Galectin-3與炎癥和胰島素抵抗有重要相關性[10]。另外,血清Gal-3水平升高還被認為是對抗炎癥誘導的胰島素抵抗的適應性反應[11]。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小鼠Galectin-3可引起胰島素抵抗和葡萄糖不耐受,而通過遺傳或藥理學方法抑制Gal-3水平可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Gal-3敲除的小鼠對糖尿病的發(fā)生具有對抗性。而在體外,Gal-3則直接增強巨噬細胞的趨化性,減少胰島素刺激的心肌細胞和3T3-L1脂肪細胞的葡萄糖攝?。?2]。綜上所述,抑制Gal-3可能是治療胰島素抵抗和肥胖2型糖尿病的新途徑。
因此,需要更進一步研究證實Gal-3與肥胖T2DM的關系,從而為治療肥胖T2DM尋找潛在的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