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煒,劉 莉,薛 翀,衛(wèi)云宗,劉新月,張松令
(山西農業(yè)大學小麥研究所,山西 臨汾 041000)
小麥作為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糧食作物之一,養(yǎng)活了全世界約1/3的人口[1,2]。小麥是山西省第二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近些年來一直在66.7×104hm2以上[3-5],由于山西處于典型的干旱與半干旱地區(qū),因此旱地小麥的種植面積占到總小麥播種面積的60%以上[6-10]?!笆种杏屑Z、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硬道理,必須要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來,隨著國際糧食和能源市場持續(xù)動蕩,更加凸顯出了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干旱缺水一直制約著山西省小麥生產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創(chuàng)制優(yōu)異抗旱節(jié)水抗逆小麥新種質和選育出抗旱節(jié)水高產穩(wěn)產的旱地小麥新品種,對于保證山西省的糧食安全生產顯得尤其重要。旱地小麥育種組為適應小麥生產的需求,以山東煙臺農科院的優(yōu)質高產小麥品種煙農19為母本,抗旱廣適國審小麥品種晉麥79號為父本,通過水旱交替生態(tài)選擇、多年多點鑒定等技術手段,歷經10余年連續(xù)選擇育成了晉麥108號,并于2020年4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晉審麥20200008。本文介紹了旱地小麥新品種晉麥108號的選育過程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
晉麥108號的母本煙農19曾是山西省水地小麥區(qū)試對照品種,主要特點是冬性、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葉功能持續(xù)期長,抗旱,灌漿快,落黃較好,具很好的豐產廣適性;父本晉麥79號系旱地育種組選育的抗旱高產廣適性國審品種,該品種主要特點半冬性,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層整齊,抗干熱風,落黃性好,曾是山西省和黃淮麥區(qū)旱地主推品種之一。雙親血緣關系較遠、遺傳基礎豐富、生態(tài)類型有一定差異、優(yōu)缺點能夠互補。
晉麥108號以煙農19為母本、晉麥79號為父本,經兩親本組配,可以做到主要性狀間的優(yōu)勢互補。該組合代號為2007081,F1在水地種植;F2在旱地點播種植,從中選擇符合育種目標的單株;F3在旱地種植形成株系;F4~F5在水、旱地交叉進行系統選擇,并進行豐產性與抗旱性鑒定;2014年以F6代株系出圃,2015年在山西農業(yè)大學小麥研究所內進行產量鑒定,2016年—2017年布點進行品系比較試驗。2018年—2019年參加了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麥區(qū)旱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4 138.5 kg/hm2,較對照晉麥47號增產9%;2019年—2020年度參加續(xù)試,平均產量4 831.5 kg/hm2,較對照晉麥47號增產7.9%。2019年—2020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 768.5 kg/hm2,比對照晉麥47號增產7.4%。2020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晉審麥20200008。
晉麥108號為冬性,生育期230 d左右,較對照晉麥47號晚熟1 d。幼苗期半匍匐,葉片寬長,葉色深綠色,分蘗力強。株高約71 cm左右,株型較緊湊,莖稈彈性比較好,抗倒伏能力強。莖葉均有蠟質層,旗葉直立,穗層整齊美觀。穗型屬于長方型,穗長約7.8 cm左右,芒較長、白殼。護穎卵圓形,穎肩斜肩,小穗密度中等偏上。籽粒卵圓形,白粒,角質。產量三因素協調,每0.067 hm2穗數可達38×104左右,穗粒數30粒左右,千粒質量38.1 g左右??购?、高產、多花多實、抗病、抗干熱風、成熟期落黃好。
連續(xù)兩年經山西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鑒定顯示:2018年—2019年中感葉銹病,中感條銹病,中感白粉?。?019年—2020年中感葉銹病,高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
2019年—2020年經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晉麥108號籽粒容重達到了790 g/L,粗蛋白(干基)18.95%,濕面筋44.5%,穩(wěn)定時間2.7 min。
2018年—2020年參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麥區(qū)旱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為4 485 kg/hm2,比對照增產8.4%(見表1、表2)。2019年—2020年同時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4 768.5 kg/hm2,比對照晉麥47號增產7.4%(見表3)。
表1 2018年—2019年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麥區(qū)旱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晉麥108號’產量表現Tab.1 Yield performanceof'Jinmai 108'in dryland group variety regional experiment in mid‐ripe winter wheat area of southern Shanxi Province from 2018 to 2019
表2 2019年—2020年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麥區(qū)旱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晉麥108號’產量表現Tab.2 Yield performance of'Jinmai108'in dryland group variety regional experiment in mid‐ripe winter wheat area of southern Shanxi Province from 2019 to 2020
表3 2020年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麥區(qū)旱地組生產試驗晉麥108號產量表現Tab.3 Yield performance of'Jinmai108'in dryland group production test in mid‐ripe winter wheat area of southern Shanxi Provincein 2020
為使小麥能夠實現高產穩(wěn)產,首先必須要保證小麥苗全、苗壯。播種前精細整地可以為小麥播種和生長提供良好的墑情和肥力。8月中旬需對地塊進行深松1次,深度要求達到35 cm以上。每2~3年進行深翻1次,增加土壤縫隙,有利于土壤在雨季增強蓄水能力,9月中旬雨后,土壤相對含水量在65%~70%時耙耱保墑。為小麥播種提供良好的墑情。
播種前需對小麥種子進行篩選,將破粒和雜粒清除干凈,以保證品種的純度和凈度。播種前7~10 d,選擇晴朗天氣晾曬小麥種子,起到殺菌消毒、打破種子休眠的作用,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出苗率。另外,由于近年來土傳病毒的大發(fā)生和地下害蟲的危害加劇,建議使用藥劑拌種??蛇x用苯醚甲環(huán)唑與吡蟲啉混配懸浮種衣劑拌種,能極大降低病害蟲的發(fā)生率,減輕麥田后期農藥的用量。
底肥一定要結合整地一次施足。施肥上必須注意均衡施肥,做到測土配方施肥。協調好氮、磷、鉀的比例,通常每公頃施用純氮(N)125~140 kg、純磷(P2O5)80~95 kg、純鉀(K2O)55~85 kg。
9月26日—10月8日為晉麥108號的適播期,適播期播量為120~150 kg/hm2,延遲播種時可根據地力水平、推遲天數適當增加播量,每推遲1 d,播種量增加7.5 kg/hm2。適播期內,當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65%~70%時,應及時播種。播深控制在3~5 cm,播后耙耱或鎮(zhèn)壓1遍。
4.5.1 前期管理
在小麥齊苗后,若行內10 cm以上無苗,應及時補種。出苗后如遇小雨地表發(fā)生板結,可在土壤濕度適宜情況下輕耙或耬劃地表破土,以助出苗;在小麥生長達到3葉期—5葉期、雜草達到2葉期—4葉期時,需要進行冬前雜草防除,降低來年田間的雜草量。麥田除草劑要在晴天無風時,氣溫在10℃以上進行施藥,能達到最佳防除效果;返青期鎮(zhèn)壓1遍,抑制春季分蘗,促壯冬前分蘗,促進根系生長。弱苗田或晚播麥田,在早春及時趁雨追肥,撒施或溝施尿素75~150 kg/hm2。對于生長過旺的麥田,起身期前后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450~600 g/hm2或20%壯豐安乳油450~600 mL/hm2兌水500~600 kg進行葉片噴施。
近年來,由于“倒春寒”災害的頻發(fā),抽穗前不能放松對晚霜凍害的警惕。4月中下旬的晚霜凍對小麥孕穗影響尤其嚴重,因此要及時關注天氣變化情況,采取對應措施避免較大損失,例如及時對小麥進行補水、噴施葉面肥等,預防凍害發(fā)生。
4.5.2 后期管理
小麥生長到抽穗期后必須及時進行“一噴三防”1~2次,以達到殺蟲殺菌促粒質量的作用,通常間隔為7~10 d。每公頃噴施尿素15 kg、磷酸二氫鉀1.5 kg、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550 g,防治蚜蟲、紅蜘蛛和吸漿蟲;同時加入15%粉銹寧750~900 g,防治白粉病和銹病,對水450~650 kg后混合噴施。配制農藥時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二次稀釋法,該方法配制農藥藥液時,先用少量水將藥液調成濃稠母液,然后再稀釋到所需濃度,能夠保證藥劑在水中分散均勻,有利于準確用藥,同時還可減少農藥中毒的風險。在小麥孕穗至揚花期,以防治麥蚜為主,兼治白粉病、銹病等;灌漿期以防治蚜蟲、吸漿蟲、白粉病、銹病為重點。進行“一噴三防”,防蟲、防病、防早衰。
蠟熟末期適時收獲,不宜過晚,否則易落粒,造成籽粒損失過大。收獲期要關注天氣變化情況,搶農時、快晾曬,籽粒含水量達到13%以下時就可入庫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