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強福
(西安理工大學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模糊現象客觀而廣泛地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在人類語言中,也有許多詞語表達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外延,即所謂的模糊概念。模糊限制語作為語言模糊性的一個核心概念,Lakoff將其定義為“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詞語”[1]。模糊限制語貌似與學術論文寫作完全不相關,因為學術論文寫作是一種嚴肅嚴謹的學術活動,必須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但由于人類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學術論文的作者無法提供絕對準確的信息,而使用模糊限制語則可以避免言過其實的可能性,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嚴謹。因此,在學術論文中使用模糊限制語是必要的。摘要作為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凝練的語言展示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決定讀者是否有必要下載論文進行全文閱讀。在摘要中恰當地使用模糊限制語可以使學術論文更加客觀嚴謹[2],更能吸引讀者閱讀全文。根據多年的研究生教學經驗,絕大多數研究生對模糊限制語的了解程度很低,不具備在學術英語寫作中正確使用模糊限制語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對研究生在學術英語寫作中使用模糊限制語進行研究。
模糊語言學是模糊集理論與現代語言學結合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其研究范疇主要為語言的模糊性,而模糊限制語是其中一個核心概念。基于Zadeh提出的模糊概念和模糊集理論[3],Lakoff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語的概念,將其定義為“含蓄地包含模糊性的詞語,其任務是有意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盵1]
與模糊限制語概念表達本身一樣,其定義也并無明確一致的版本,存在很多略有差異的定義版本。Zadeh認為模糊限制語指直接修飾模糊詞而不能修飾非模糊詞的詞語,如very,much,more or less,slightly等,以及說明從何方面作用于模糊詞的詞語,如technically,essentially,practically等[4]?!杜=蚝喢髡Z言學詞典》將模糊限制語被定義為“說話人避免被錯誤的陳述、不可接受的請求等所損害的任何語言手段”。Brown和Levinson認為,模糊限制語是“在某種條件下可以部分地改變話題真值程度的詞、分詞以及詞組?!盵5]Channell將模糊限制語定義為“表達說話人或作者對所述內容真值的承諾程度的詞語或表達方式?!盵6]Verschueren將其定義為“直接限定命題內容,無須對命題的態(tài)度、認知或證據進行評價,仍可以同等顯示元語用意識的詞語表達方式?!盵7]Jaszczolt認為模糊限制語指“通過改變真值條件或言語可接受性條件修飾諸如名詞短語、動詞短或句子等其他范疇的單詞、短語或一些小品詞。”[8]
從以上所有關于模糊限制語的定義來看,盡管它們在字面表達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Lakoff關于模糊限制語的定義。概言之,模糊限制語是那些具有修飾功能的單詞、短語、小句等,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或一定程度上影響內容真值,使其變得更具或更不具模糊性。
模糊限制語提出后,國外、內學者從不同視角出發(fā)對其進行分類,其中最具影響力、為學界廣泛接受的當屬Prince及其同事Bosk和Frader(1982)在對醫(yī)生——醫(yī)生談話語料庫分析時提出的模糊限制語分類。他們將其分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前者存在于命題內容本身,可以影響命題的真值條件,改變甚至取消命題的本義,使話題的程度、數量、時間、頻率等更加模糊,后者存在于命題內容與說話人之間,不能影響命題真值條件,但與說話人對命題整體真值的評價密切相關,使說話人語氣趨于緩和[9]。
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又可細分為程度變動型和范圍變動型,前者為根據已知情況對命題真題做出某種程度修正的模糊限制語,如somewhat,almost,more or less,kind of,sort of,really,quite,entirely,a little bit,some,to some extent;后者為命題真值給定變動范圍的模糊限制語,如approximately,essentially,about,something between X and Y,roughly,around。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可細分為直接緩和型和間接緩和型,前者用來顯示說話人對命題真值的直接猜測,或者表明說話人對命題真值存有懷疑,如I think,probably,seem,wonder,hard to say,I believe,I assume,I suppose,I guess,I’m afraid,as far as I know;后者不是用來表示說話人自己的假設或懷疑,而是用來引用他人對某一命題的態(tài)度,進而使說話人語氣趨于緩和,話語變得更為客觀,如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presumably,someone says that...,as is well known,the possibility would be...,the probability is...,it is said that...,it is assumed that...。
模糊限制語提出后,國外學者多進行理論層面的相關研究,如Fraser從語用學視角分析模糊限制語的功能[10],Markkanen和Schroder認為模糊限制語是元話語的一部分[11]。
國內模糊語言研究始于伍鐵運用平模糊理論分析自然語言中的模糊現象[12],此后,國內學者一方面就模糊限制語的本質、分類、功能等進行理論研究,另一方面從語義學、語用學、語篇分析、二語習得等視角對模糊限制語進行應用研究。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有學者開始將語料庫應用到模糊限制語的研究中,通過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客觀描述模糊限制語。蔣婷通過語料庫對比分析,歸納了九個情態(tài)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特征[13],徐江等通過自建語料庫,對比分析中國大陸學者與英語本族語學者在《納米技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中模糊限制語使用異同[14],王麗等基于口譯平行語料庫探討了譯員使用模糊限制語的特征及動因[15],吳光亭等基于英漢雙語平行語料庫探討了模糊限制語漢譯策略[16]。但目前,國內以語料庫方法探討研究生學術英語語篇中模糊限制語使用情況的研究為數不多。
研究旨在探討以下問題:
1.模糊限制語在碩士學位論文和國際期刊論文英文摘要的總體使用頻率如何?有何異同?
2.不同類型的模糊限制語在碩士學位論文和國際期刊論文英文摘要的使用頻率如何?有何異同?
3.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在學術英語語篇中使用模糊限制語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加以解決?
根據Nwogu提出的代表性、可靠性、可獲性原則[17],選取160篇摘要自建兩個語料庫。從中國期刊網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語料庫中隨機選取80篇西安理工大學機械工程類碩士學位論文,共計37844詞,構建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語料庫(Corpus of English Abstracts in Master Dissertations,縮寫為CAD)。從機械工程類國際期刊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機械系統與信號處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國際機械科學雜志》)、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機械設計雜志》)、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工程機械雜志》)中各選取20篇論文摘要,共計80篇,25117詞,構建國際期刊論文英文摘要語料庫(Corpus of English Abstracts in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 Papers,縮寫為CAP)。為了避免作者的主觀性,所有摘要均為隨機選取。對于國際期刊論文摘要,隨機選擇后,核實作者信息,以確保所選論文摘要是英語本族語學者撰寫的。此外,為了保證研究的時效性,將國際期刊論文發(fā)表時間及碩士學位論文完成時間限定在2017年至2019年。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首先,根據Prince等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借助文本分析工具AntConc和TextPro,統計分析CAD和CAP中模糊限制語的總體使用頻率和每一種不同類別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率,并通過SPSS進行T檢驗,探討差異是否具有顯著意義,P>0.05說明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說明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0.01說明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意義。需指明的是,T檢驗要求比較文本在長度上相同或不具有統計學上顯著差異水平,但CAD和CAP詞數相差12727之多,為了保證T檢驗結果的效度,先統計出模糊限制語每萬詞中的使用頻率,再進行T檢驗。然后,通過統計數據分析,探討碩士學位論文和國際期刊論文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語使用的異同,更為重要的是發(fā)現機械工程類研究生在學術英語語篇中使用模糊限制語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通過問卷調查、理論研究和教學經驗等方法就如何解決問題提供建議。問卷調查對象為西安理工大學2017年招收的152名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發(fā)放問卷152份,回收問卷147份。
從表1可知,CAP中模糊限制語總體使用頻率遠遠高于CAD,且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意義。結果表明,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摘要中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遠遠低于英語本族語學者,他們并不具備在學術英語語篇中熟練使用模糊限制語的能力。
表1 CAD和CAP中模糊限制語總體使用情況
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這一現象主要由兩個因素導致。其一,理論缺失。西安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對于模糊限制語概念幾乎一無所知,95.24%的研究生表示不知道模糊限制語這一概念,不論是研究生英語教師、專業(yè)課教師,還是導師從未向他們提及這一概念,文獻閱讀過程中也從未注意學術語篇中模糊限制語現象。其二,認知偏差。89.12%的研究生認為,機械工程類學術論文應該注重語言表達的客觀準確,語氣應該堅定,不應該有模棱兩可或含糊不清的表述,所以寫作過程中會有意或無意避免使用一些使表述模棱兩可的表達方式。其三,母語遷移。國內學者注重學術權威性,很少在學術論文中使用模糊限制語,而絕大多數研究生也認為學術語篇不應使用模糊限制語。97.96%的研究生表示碩士學位論文時用漢語撰寫的,英語摘要并非用英語撰寫,而是將寫好的中文摘要翻譯成英文,鑒于機械工程類研究生翻譯水平,摘要翻譯過程必然會受到母語遷移的影響。
1.變動型模糊限制語
表1顯示,CAP中變動型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高于CAD,且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意義,其中程度變動型和范圍變動型使用頻率亦均高于CAD,但前者差異具有顯著意義,后者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意義。程度變動型使用差異與于強福之前的研究發(fā)現不一致,于強福發(fā)現理工科研究生和英語本族語學者在使用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18],前后研究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對象學術英語寫作能力差異導致的,研究對象僅為機械工程類研究生,西安理工大學該專業(yè)考研英語分數線比理工科考研英語平均分數線低,研究生英語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該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水平普遍偏低。
語料庫檢索結果顯示,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使用頻率較高的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為very,greatly,really,詞性集中于副詞,呈現單一性特點。相比之下,英語本族語學者使用頻率較高的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為very,highly,somewhat,relatively,greatly,obvious,quite,significantly,apparent,obviously,apparently,moderately,詞性既有形容詞又有副詞,呈現多樣性特點。
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可分為數值型和非數值型,前者表約數意義,其后多跟數字,如about,or so,around,approximately,at most,at least等;后者表“多”或“少”的籠統概念,闡明數值范圍,如some,many,few,a few,much等[6]。
表2顯示,CAD中數值型和非數值型范圍變動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均低于CAP,數值型差異具有顯著意義,非數值型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意義。就CAD而言,數值型遠遠高于非數值型,說明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過于依賴數值型模糊限制語來規(guī)避因數值誤差引發(fā)的學術風險,而不擅于使用非數值型模糊限制語。語料庫檢索結果顯示,研究生使用頻率較高的數值型模糊限制語為about,approximately,英語本族語學者使用頻率較高的數值型模糊限制語為about,around,approximately,at most,approximate。
表2 CAD和CAP中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使用情況
2.緩和型模糊限制語
表1顯示,CAP中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高于CAD,且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意義,其中直接緩和型和間接緩和型均高于CAD,但前者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意義,后者差異具有顯著意義。
表3 CAD和CAP中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使用情況
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按詞性分為情態(tài)動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和名詞,其使用情況見表3。CAD中情態(tài)動詞、副詞使用頻率均低于CAP,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意義;動詞、名詞使用頻率均低于CAP,差異具有顯著意義;形容詞使用頻率低于CAP,差異不具有顯著意義。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使用情態(tài)動詞來緩和語氣的頻率最高,次之為動詞,但情態(tài)動詞遠遠超過動詞,對于其他三種詞性的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幾乎沒有使用。相比之下,英語本族語學者使用頻率最高的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也為情態(tài)動詞和動詞,但也使用其他三種詞性的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82.99%的研究生表示他們經常在學術論文寫作中使用情態(tài)動詞,認為情態(tài)動詞比較容易,不容易出現語法錯誤,這可能是導致研究生過于依賴情態(tài)動詞實現語氣緩和的原因。
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按Hyland分類法[19]分為研究動詞、認知動詞、話語動詞和短語,其使用情況見表4。CAD中研究動詞、認知動詞、華陰動詞均略低于CAP,差異無顯著意義,短語高于CAP,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意義。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引述動詞(即研究動詞、認知動詞、話語動詞)使用情況與英語本族語學者無顯著差異,而研究生過于依賴短語來實現間接緩和意義,使用頻率較高的短語為based on,on the basis of,according to,as far as ... is concerned。英語本族語學者使用短語類間接緩和模糊限制語頻率最高,但較之其他三種類型差異不大,能夠靈活使用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
表4 CAD和CAP中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使用情況
從上述分析可見,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在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語缺失現象較為嚴重,且過于依賴某一種模糊限制語,不能靈活熟練使用各種類型模糊限制語來提高論文的客觀性和可接受度,這可能也是國內機械工程類英文學術論文不被國際期刊錄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研究顯示,英語母語作者學術論文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率高于中國學者,如秦永麗通過分析90篇物理、化學、生物工程學科的中美作者撰寫的英語摘要,發(fā)現中國作者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低于美國作者,且使用種類單一少變化[20]??梢?,要提高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在國際期刊中的論文錄用率,研究生需要提高學術論文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能力。
盡管機械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對模糊限制語知之甚少,但根據問卷調查,93.88%的研究生對模糊限制語感興趣并希望對其有深入的了解,希望提高學術論文寫作中模糊限制語使用能力,提高期刊論文命中率。通過問卷調查、理論分析和個人教學經驗相結合,針對對比分析發(fā)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首先,樹立模糊限制語使用意識。具備條件的高校應該開設學術英語寫作課程,系統講解學術英語語篇特征,轉變研究生對模糊限制語的偏見,幫助研究生樹立模糊限制語使用意識。不具備開課條件的高校可以采取專家講座的形式,邀請模糊語言學、篇章語言學等方向的專家、國際權威期刊編輯或審稿人、經常在國際權威期刊發(fā)文的國內學者等向研究生分享模糊限制語功能、學術英語語篇特征、國際期刊論文語言特征及刊發(fā)要求等知識或信息,幫助學生樹立學術英語語篇使用模糊限制語的意識。
第二,內化模糊限制語理論知識。研究生需要通過課程學習、參加講座、閱讀文獻等方式,了解并掌握模糊限制語的定義、分類、功能等,特別是模糊限制語在學術英語語篇中的使用規(guī)范。要養(yǎng)成閱讀英語期刊論文的習慣,閱讀文獻時不應僅僅關注研究結果、研究發(fā)現、創(chuàng)新點等文獻內容,也應關注文獻的語言特征,特別是英語本族語學者如何在學術論文中使用模糊限制語。
第三,提高模糊限制語使用能力。研究生要加強學術論文撰寫練習,不論是投稿國內期刊還是國際期刊,絕大部分時候需要撰寫英文摘要。在撰寫英文摘要時,不要通過在線翻譯軟件進行翻譯,而應利用內化的模糊限制語知識,指導英文摘要撰寫。英文摘要撰寫完畢,可以邀請導師、專業(yè)教師、研究生英語教師、同學對英文摘要進行評價,多次修改,使英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語符合其使用規(guī)范,真正提高自身模糊限制語使用能力,同時提高自身學術英語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