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yè)后,我懷著對新聞事業(yè)的熱愛,成為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廣播電視局的一名記者,扛著攝像機奔波在各個新聞現場,風里雨里,從不言苦。
2018年有了孩子后,為了更好地照顧他,我轉崗成為一名時政編輯。挑戰(zhàn),很快就來了……
2019年1月,我們當地有一個重要會議召開,剛好輪到我當班責任編輯。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查看前幾年的編播表,把前幾年編好的稿件拿出來學習……
會議第一天,稿件數量是平日里的四五倍,我因連續(xù)幾日睡眠不足,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又擔心出錯,工作速度慢了很多。我安慰自己,慢工出細活。平時新聞首播時間是晚上7點半左右,下午5點半之前就必須要完成當天新聞的編審,而當天我制作完新聞就已經7點了,還被挑出了不少錯誤……為此,我被領導批評,心里很不是滋味。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9點上班,7點多就到了辦公室。我把第一天出錯的地方寫到備忘錄上,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再把各級領導的姓名排位打印出來,并按照會議指南標注好負責采訪記者的姓名及聯系方式,以便隨時跟蹤新聞進展,隨時核實情況;最后,我提前把當天要播出的稿件梳理出來,提前編好口播、提要等相關內容……即便如此,節(jié)目還是出現了延時播出的情況。
第三天,我在前兩天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并請單位的前輩們支招、幫忙,當天的節(jié)目于晚上7點半準時播出,零差錯。
經一事長一智,經過這次歷練,我對新聞的“時效性”有了新的認識,新聞節(jié)目策劃能力得到提升,也不再有“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問題及時溝通。
2019年7月,生完孩子的第二年,因縣級融媒體中心組建,我又一次轉崗成為新媒體編輯。新媒體主要是“兩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客戶端。上崗后,我學習圖片和視頻的拍攝,不斷琢磨短視頻如何創(chuàng)新,圖文如何更好地處理……
2020年春節(jié),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單位全員停止休假,居家辦公。丈夫在部隊休不了假,父母在老家,公婆來不了,孩子沒有人帶,怎么辦?我決定在家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疫情期間宣傳工作壓力大,有時一天要推送二三十條防疫消息。
有一天,在某官方媒體看到一條名為《新型肺炎病毒來襲,這些常識需注意!》的消息。我想著別人都推送了,且是權威媒體發(fā)布,于是就安排轉發(fā)了。推送沒多久,領導打來電話讓我刪稿,說標題有問題。我又看了一遍,沒有發(fā)現什么問題。領導把標題截圖和修改后的標題發(fā)過來,我才發(fā)現,“新型肺炎病毒”按當時要求應寫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頓時面紅耳赤。
此后,我不斷告誡自己,干工作一定要嚴謹再嚴謹,仔細更仔細,凡事不能想當然,有時候一字之差,也許意思相差十萬八千里。
一個人又帶孩子又工作,有時難免不能兼顧。記得有一天晚上9點多,孩子嚷著要吃東西,我便進廚房煮面條。突然,單位來電話讓推送一條消息。我急匆匆跑到電腦旁,一頓手忙腳亂。不知過了多久,忽然聞到一股焦煳味,到廚房一看,一大鍋面條已經焦黑。再看看身邊淚眼婆娑的兒子,連日來處在壓力下的我禁不住失聲痛哭。
收拾好心情,我繼續(xù)投入到工作中來。
抱著負責的態(tài)度,每一次錯誤我都會認真總結,邊進步邊提升。正是這一年的歷練,讓我從一個新媒體“小白”逐漸成為單位業(yè)務骨干。
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我已習慣自己解決。2020年7月,我開車帶著兒子去部隊探親,車到半路,突然“砰”的一聲,發(fā)動機護板掉下來了。當時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手機還沒有信號,怎么辦?只能靠自己。我把后備廂打開,找出能用的工具,再把車里的小枕頭的枕套剪成一塊塊布條,接著用千斤頂把車身頂起來,自己躺在車身下把護板捆在底盤上。堅持開了一段路后,經過一個村莊,我向好心村民要了幾根鐵絲,再次鉆到車身下把護板固定牢實。就這樣,總共堅持開了120多公里,直到安全到達丈夫營區(qū)。
2021年,是我從事新聞工作的第11年,也是我成為軍嫂的第6年。我時常想起剛入行時,除了扛腳架外什么都不懂,找攝像機開關機鍵都需要看說明書,曾因為一條新聞出錯而號啕大哭,因為采訪任務太繁重通宵加班,因為一次采訪任務安排出錯而在全臺做檢討……再難我都沒有放棄,不懂就“厚著臉皮”向前輩請教。別人一個小時就能寫好一條新聞,我可能需要兩三個小時,于是我把吃飯和午休的時間利用起來,琢磨更好的寫作方式……
成長不是一蹴而就,只有平時多聽多看多積累,才能在面對挑戰(zhàn)時處變不驚。我始終堅持翻閱專業(yè)類書籍,讓自己更快地成長和進步。一路跌跌撞撞走來,我從實習小妹到正式員工,再到電視臺新聞部主任、總編室副主任、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副主任。2020年12月,我的家庭被評為四川省擁軍優(yōu)屬“最美家庭”和“五好家庭”,我也在這個月迎來了自己的30歲生日。
三十而立,未來,我會堅守著對新聞的熱愛與執(zhí)著,享受著那種奔跑在新聞一線和探親路上的酸甜苦辣,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