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qū)什社中學 甘肅慶陽 745004)
“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必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有助于幫助學生實現(xiàn)化學的價值學習,能夠讓學生找到化學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實力,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的做到“德智”齊飛,這對高效課堂的構建和學生將來的學習和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越來越注重化學學科的素質(zhì)發(fā)展,無論是從教育理念還是教學方式上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注意,以下詳細闡述了一些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初三升學的關鍵時期,老師和學生的主要精力都用來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了。大部分的初中化學課堂上只有課標、教材和教輔,沒有生機、活力,更沒有靈魂。老師會耐心地按照課本上的內(nèi)容和大綱的要求,將知識點、必考點逐一、詳細地講述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做筆記,并輔以死記硬背和大量的相關練習題來讓學生達到“熟能生巧”的教學目的,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課堂的進度,但是,學生的興趣愛好、自主展現(xiàn)、綜合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出現(xiàn)厭學、棄學的現(xiàn)象,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在掌握學習的理論中指出:“許多學生學習中未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主要不是學生智慧能力的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適當?shù)慕虒W條件與合適的幫助造成的?!痹趯嶋H的初中化學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課堂教學都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來實施的,缺少新鮮的教學方式、方法,以至于造成了課堂教學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成績得不到良好的提升,因此,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初中化學老師應該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法、情境教學法、角色互換法等,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而且還能夠使學生時刻保持學習的新鮮感,是核心素養(yǎng)滲透的有力保障。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豐富的實驗活動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化學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老師由于學生的安全問題、時間管控問題等,經(jīng)常將“實驗實踐課”變成了“實驗口述講解課”,學生缺乏自己動手、自己思考、自己總結規(guī)律的機會,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自我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
“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chuàng)新點和突破點,它不同于以往的只教授學生課本教材上知識的教學理念,它更注重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運用,對知識的探索和對學生德行、思想的培養(yǎng)。[1]初中化學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五個方面,其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從學科觀念和思維方式視角對化學科學思維的描述,“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是對化學科學實踐的表征,“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是對化學科學價值取向的刻畫,以下詳細的講解了在該核心素養(yǎng)內(nèi)容的視野下,初中化學課堂的具體實施: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發(fā)展,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陳舊觀念已經(jīng)過時,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中,老師應該有意識地歸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由以往的“老師好教”,變成“學生好學”,給學生充足的空間、時間來讓學生積極的進行化學的探索和展現(xiàn),只有這樣學生的綜合實力才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才能展現(xiàn)。例如:在學習九年級化學下冊《常見的酸和堿》這一章節(jié)時,老師可以先根據(jù)大綱的要求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先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如:“生活中常見的酸、常見的堿有哪些?你可以寫他們的化學嗎?這些酸和堿在外觀上、氣味上有什么異同?并回顧以往學過的知識,有哪些化學物質(zhì)是酸哪些是堿?該怎樣區(qū)分酸和堿呢?”然后,給學生們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課本內(nèi)容的自學,時間一到,老師可以隨機的抽取幾名同學來回答上述的問題,以便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其中說得好的地方老師要進行一定的肯定和表揚,說得不好的地方老師要進行及時的糾正和指導。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酸堿的認知,提高了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總結的能力,一舉多得。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如:翻轉課堂、微課視頻、小組合作、情境教學等,給化學課堂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一名初中化學老師,應該要順應時代的潮流,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以便增強課堂教學的新穎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滲透學科核心素養(yǎng)。[2]本文主要以小組合作為基礎,進行詳細的講解:所謂小組合作就是指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學習、以小組的成績?yōu)樵u價標準,來不斷地進步和成長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例如:在學習九年級化學上冊“分子與原子”這一章節(jié)時,老師可以先用一些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如:走到花圃會聞到花香,濕的衣服經(jīng)過晾曬會變干;糖塊到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有了甜味)來引導學生做出猜想,(“花香”、水、糖塊可能由看不見的更小的東西構成),為了驗證這個猜想是否正確,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們每4到6人分為一組,來詳細地研究課本中的相關實驗和內(nèi)容,以便認知到分子的特征、性質(zhì),然后,老師再根據(jù)課本上的內(nèi)容,進行相關實驗的逐個展示,并讓學生們根據(jù)展示的結果和自己的小組討論情況,說出所得到的結論。然后,老師再根據(jù)上述提到過的那些現(xiàn)象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其中的‘花香分子’‘水分子’‘糖分子’有沒有發(fā)生改變,那么這屬于什么變化呢?”進而引出下一課時“分子與原子之間的關系和變化”,然后,老師在參照上述的“小組合作”的辦法,來讓學生進行課本內(nèi)容的自學。通過這樣的辦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的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一舉多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際的初中化學教學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進行化學實驗操作,以便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在實驗中得到真知,在實驗中提高學生自身的動手和思考能力。例如:為了保證學生實驗的質(zhì)量,老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一下實驗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炸裂試管,高錳酸鉀要平鋪在試管底部,先預熱;排水法收集,為確保氣體純度,應該待氣泡均勻連續(xù)冒出時再收集;實驗結束時,先移走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進熱的試管,引起試管炸裂等)同時,為了減少化學藥品的浪費,提升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社會責任,老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微化學實驗”,如:在實驗時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應該取最少量,液體取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就行[3]。然后,再帶領學生們進行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老師要一直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和進度情況,進行及時的指導。待所有學生操作完成后,老師可以就實驗過程、注意事項、實驗結果再來進行隨機的提問,以便可以使得學生加深對化學實驗知識的印象。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教學的基本要求,科學的引導學生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多進行實驗操作,以便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