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玲,伍 超
(1.安順學院,貴州安順 561000;2.鎮(zhèn)寧自治縣農旅綜合開發(fā)投資有限公司,貴州安順 561000)
在動物飼料配方中,玉米是常用的飼料原料,但由于今年玉米價格不斷上漲,導致飼料成本不斷升高,造成養(yǎng)殖成本增加。小麥也是常見的谷物原料,但小麥的營養(yǎng)價值受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SP)含量的限制,同時像大多數(shù)谷物一樣,小麥也含有植酸,植酸會結合礦物質,導致礦物質消化率受到負面影響(楊彧淵和馬永喜,2015)。雖然在家禽日糧中添加復合酶(如碳水化合物酶、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的效果已很好被確定,但外源酶的作用機制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有幾個因素可以影響對酶組合的反應,包括酶對目標底物的特異性、劑量、酶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分質量、成分組成和動物日齡。家禽日糧中外源酶的作用機制可能包括通過水解細胞壁阿拉伯木聚糖,改善內源酶對細胞含量的獲取,降低黏度和提供益生元以刺激更有益的微生物群繁殖(翁善鋼,2013)。Yegani和Korver(2013)發(fā)現(xiàn),幼小動物內源性消化酶除了傳統(tǒng)的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植酸酶,還包括碳水化合物酶。Pintar等(2005)報道,外源酶提高了肉雞脛骨中鐵、鎂的含量,但對鈣、磷、鋅含量無影響,但有關復合非淀粉多糖酶對肉雞生產性能、營養(yǎng)物質消化率及脛骨發(fā)育影響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小麥完全替代玉米補充NSP酶對肉雞生長性能、腸道酶活及脛骨成分的影響。
1.1 動物分組與日糧配方 試驗將750只1日齡平均體重接近的肉雞隨機分為3組,每組5個重復,每個重復50只。在整個為期28 d的飼養(yǎng)試驗中,各組分別飼喂玉米型日糧(對照組)、小麥型日糧(T1組)及小麥型日糧+200 mg/kg NSP酶(T2組)。NPS酶購自廣東溢多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由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組成。試驗日糧原料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1~28 d肉雞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1.2 生長性能 試驗期間,每兩周對肉雞稱重1次,并記錄采食量,試驗結束后用于計算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飼料報酬。
1.3 樣品處理及分析 分別在14 d和28 d早上飼喂前每個重復選擇8只體重接近的肉雞進行屠宰,分離空腸,用無菌EP管收集空腸內容物,然后用生理鹽水制備成10%勻漿,用商品試劑盒測定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和麥芽糖酶活性。在28 d肉雞收集脛骨,參考劉少青(2019)的方法測定脛骨強度和脛骨成分。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試驗及分析參考孫建鳳等(2010)的方法進行分析。
1.4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模型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Turkey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NSP酶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各處理對14 d肉雞體重、1~14 d平均日增重、15~28 d和1~28 d平均日采食量及1~14 d、1~28 d飼料報酬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和T2組28 d肉雞的體重較T1組顯著提高 4.50% 和 4.11%(P< 0.05),15~ 28 d和1~28 d平均日增重分別顯著提高7.17%、6.47%和 4.81%、4.40%(P<0.05)。T1組肉雞1~14 d平均日采食量較對照組顯著降低2.99%(P<0.05),同時15~28 d飼料報酬較對照組和T2組分別顯著降低5.88%(P<0.05)。
表2 NSP酶對小麥替代玉米型日糧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NSP酶對肉雞腸道酶活性的影響 由表3可知,日糧處理對14 d肉雞空腸胰蛋白酶、脂肪酶、蛋白水解活性、蔗糖酶和麥芽糖酶活性及28 d肉雞空腸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蛋白水解活性、蔗糖酶和麥芽糖酶活性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0.05)。T2組14 d肉雞空腸糜蛋白酶活性較對照組和T1組分別顯著提高9.26%和10.77%(P<0.05),T2組28 d肉雞空腸脂肪酶活性較T1組顯著提高1.44%(P<0.05)。
表3 NSP酶對小麥替代玉米型日糧肉雞腸道酶活性的影響 μmol/mg
2.3 NSP酶對肉雞養(yǎng)分表觀消化及脛骨成分的影響 由表4可知,日糧處理對肉雞干物質表觀消化率、脛骨粗灰分、鈣、磷、鉀和鎂含量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0.05)。T1組肉雞粗蛋白質表觀消化率顯著低于T2組(P<0.05),同時該組淀粉表觀消化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和T2組(P<0.05)。T2組肉雞脛骨強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和T1組(P<0.05),但T1和T2組肉雞脛骨干物質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NSP酶對小麥替代玉米型日糧肉雞養(yǎng)分表觀消化及脛骨成分的影響
本試驗利用小麥完全替代玉米飼喂肉雞,結果發(fā)現(xiàn)顯著降低了28 d肉雞的體重、平均日增重及生長后期的飼料報酬,這和小麥中含有大量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有關,因為非淀粉多糖具有較高的吸水力,從而會增加食糜的黏度,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如非淀粉多糖含量增加會降低日糧中包括淀粉在內的營養(yǎng)素消化率,如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Rodriguez等,2012)。但小麥型日糧補充NSP酶后可以顯著改善淀粉和粗蛋白質表觀消化率,這可能也是該組生長性能與玉米型日糧相當?shù)脑?,本研究結果與Wu等(2004)報道的結果一致,其發(fā)現(xiàn)肉雞日糧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改善小麥型日糧高水平非淀粉多糖帶來的負面作用。
小麥型日糧補充NSP酶顯著改善了14 d肉雞空腸糜蛋白酶及28 d肉雞空腸脂肪酶活性,其中14日齡時空腸糜蛋白酶胰水平的提高可能是由于NSP酶對非淀粉多糖的水解,胃消化得到改善,使蛋白質的通流更大,因此對該酶的需求更大。關于添加NSP酶的小麥型日糧對肉雞空腸酶活性的報道有限。但這種變化可能反映了對內源酶的影響,外源NSP酶對內源酶活性的增強作用可能大于降低作用。
小麥型日糧補充NSP酶較玉米型和純小麥型日糧組肉雞的脛骨強度顯著提高,但NSP酶對脛骨中礦物質(鈣、磷、鉀和鎂)含量沒有顯著影響,這表明對骨骼強度的有益影響可能是由于骨基質發(fā)生變化,而不是礦化(Tang等,2012)。骨強度可以反映骨礦物質含量,但最近許多研究表明,骨強度可能取決于骨骼化學有機基質(如蛋白質)消化率(Rutherfurd等,2004),因為 Liu等(2012)研究表明,在小麥型日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降低食糜黏度,提高能量和淀粉消化率。
用小麥完全替代玉米會降低1~28 d肉雞的體重、空腸脂肪酶活性及粗蛋白質和淀粉表觀消化率,進而降低飼料報酬,但補充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改善上述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