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冠香,楊令,王亭杰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北京 100084)
納米SiO2顆粒廣泛用于填料、涂料、催化劑、藥物載體等領域[1-3]。但是,SiO2納米顆粒表面能高、表面羥基多,顆粒之間易形成氫鍵,導致團聚,使其在聚合物基體中的分散性差,且與有機聚合物界面的相容性差,這限制了對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性能提高,所以,需要對SiO2顆粒表面進行改性[4-6]。
多巴胺(dopamine,DA)分子具有貽貝分泌的黏附蛋白結構中的兒茶酚和氨基官能團[7-8],在堿性條件下,通過氧化自聚可在有機、無機多種材料的表面沉積,形成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包覆層,PDA 具有黏附蛋白類似的超強黏附性能,是近期發(fā)展的一種新型表面改性方法[9-10]。
通過在納米SiO2顆粒表面包覆PDA 薄層,可以在納米SiO2表面負載特殊的官能團,改善其與聚合物的結合力,賦予復合材料特殊的性能[11-15]。一方面,利用PDA 優(yōu)異的黏附性和豐富的氨基、亞胺基、兒茶酚等官能團,可賦予納米SiO2顆粒表面功能特性;另一方面,利用PDA 表面的多官能團活性位點,可通過邁克爾(Michael)加成或席夫(Schiff)堿反應進一步與含有氨基、巰基或羧基的功能分子反應,豐富納米SiO2顆粒的表面功能性修飾。
目前,針對DA單體的自聚合及PDA形成機理有多種解釋[13-14],關于PDA結構單元的形成已有廣泛共識,在堿性有氧的環(huán)境中,DA 脫去兩個酚羥基的氫質子,形成中間體氧化產(chǎn)物多巴醌及5,6-二羥基吲哚(DHI)[4]。關于中間體形成PDA 包覆層的途徑,主要有3 種解釋:①DA、多巴醌和DHI通過非共價(包括電荷轉移、氫鍵、π-π堆積等)組裝形成PDA[16];②DA、多巴醌和DHI 通過聚合形成雜聚物PDA[17];③DHI 通過氧化產(chǎn)生低聚結構,形成PDA,結構類似于真黑素[15,18]。也有研究報道,PDA 是通過共價聚合和非共價組裝兩種途徑共同作用形成的[19]。
相比于其他復雜的修飾方法,PDA 修飾過程溫和簡潔。一方面,PDA 包覆過程簡單,在水相室溫下一步即可自發(fā)完成修飾,PDA 可以在大多數(shù)金屬氧化物、貴金屬以及多種低能量表面(如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石墨烯、碳納米管)形成表面包覆層。對于不同材料表面的化學成分,存在不同類型的相互作用機制,如兒茶酚-金屬配位、靜電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氫鍵和共價反應等,通過PDA 在材料表面的包覆,可賦予材料表面多功能特性;另外,PDA涂層由“單體”DA通過共價/非共價原位聚合形成,非常適合多孔材料內表面的原位修飾[20-24]。另一方面,PDA 可通過邁克爾加成或席夫堿反應進一步與含有氨基、巰基或羧基的功能分子反應,實現(xiàn)納米顆粒的進一步修飾,包括吸附或固定功能性納米粒子、金屬薄膜沉積、共價固定親核質子和接枝聚合物等。雖然PDA 包覆層的厚度、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控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但PDA 修飾方法普適高效,在研究和應用中具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25-27]。
SiO2@PDA 核殼納米顆粒的制備主要是在堿性條件下通過DA 氧化自聚,在單分散SiO2顆粒表面形成PDA 包覆層。其一步法修飾路線如圖1 所示,采用傳統(tǒng)St?ber法,在乙醇、水、氨水和正硅酸乙酯(TEOS)反應體系中,預先制備均一粒徑的SiO2納米顆粒;再將一定量的SiO2納米顆粒和DA分散在三羥甲基氨基甲烷(Tris)緩沖液中,在室溫攪拌條件下反應,離心干燥后即可得到修飾的SiO2@PDA 核殼結構納米顆粒。其修飾過程為:①由于SiO2表面的羥基和DA分子氨基的氫鍵作用,溶液中游離的DA 分子不斷吸附在SiO2表面;②在堿性有氧條件下,DA 分子在SiO2顆粒表面不斷氧化自聚合,形成PDA 包覆層;③由于PDA 自身較強的黏附性,游離的DA分子在PDA層繼續(xù)黏附和沉積,最終在SiO2表層形成致密均勻且規(guī)整的PDA層,通過改變初始反應液中DA 的濃度或沉積時間,可調控PDA包覆層的厚度[11]。
圖1 SiO2@PDA核殼納米顆粒的制備
PDA 包覆層豐富的氨基、亞胺基、兒茶酚等官能團使核殼納米顆粒具有優(yōu)異的功能性,如將SiO2@PDA分散到聚乙二醇(PEG200)中,制備剪切增稠流體(STF),與未修飾SiO2相比,具有更顯著的剪切增稠效應,PDA 層的引入可降低臨界剪切速率,提高黏度,這種高性能STF可以用于防彈衣和其他安全防護材料[11]。Wang 等[28]將SiO2@PDA用做填料,以磺化的聚醚醚酮(SPEEK)為基體,制備了無水質子交換膜,SPEEK 與SiO2@PDA 表面的氨基形成酸堿對,提供了連續(xù)通道,促進了質子轉移。Tripathi 等[29]以SiO2@PDA 核殼顆粒為填料,以聚丙烯腈或聚酰亞胺等為有機基體制備超濾膜,納米顆??梢跃鶆虻胤稚⒃诨w中,PDA 的引入明顯提升了SiO2顆粒與聚合物基體的相容性和分散性,還提高了濾膜的透水性及孔隙率[30]。將SiO2@PDA 顆粒用做航空級環(huán)氧樹脂基體的填料,可以顯著改善環(huán)氧基體的熱穩(wěn)定性和韌性[31-32]。Liu等[33]構建了SiO2@PDA 顆粒的三維非晶態(tài)陣列,顯示非虹彩結構顏色,在空氣中,不同厚度的SiO2@PDA 非晶陣列顯示恒定的顏色;而在水中,SiO2@PDA 陣列隨著厚度的增加,PDA 的深棕色不斷加深,可通過使用不同厚度的SiO2@PDA 陣列進行防偽加密。
SiO2因其在溶液中的均勻分散性和分散穩(wěn)定性,常被用做生物載體,用PDA 包覆SiO2,可以顯著提高SiO2@PDA 的分散穩(wěn)定性和生物負載性,如Xue 等[34]利用PDA 在紫外-可見(UV-vis)和近紅外(NIR) 區(qū)域有很強的吸收能力, 將SiO2@PDA 顆粒作為光電化學免疫檢測(PEC)探針傳感高效的信號猝滅劑,可提高CdTe 量子點探針信號猝滅的靈敏度,SiO2納米顆粒較弱的導電性和顯著的空間位阻效應,也有利于通過抑制電子轉移來猝滅PEC 探針信號,提高早期臨床診斷的敏感性。Deng 等[35]利用SiO2@PDA 復合顆粒的高靈敏度猝滅效應,開發(fā)了一種熒光比率法檢測生物液體中DNA 和蛋白質的技術。PDA 包覆SiO2也可作為優(yōu)良的控釋藥物載體[9,35],Razavi 等[36]采用St?ber法制備介孔二氧化硅納米微球(MSNP),將谷氨酰胺負載在MSNP 中,再在DA 溶液中包覆一層PDA 膜層[37],可以延長谷氨酰胺的穩(wěn)定釋放時間至14天。
2.1節(jié)介紹了經(jīng)典的兩步法制備SiO2@PDA核殼顆粒的路線,即預先制備均一的SiO2納米顆粒,然后在SiO2表面包覆PDA,這種方法可以選擇不同粒徑的SiO2顆粒為核,并可對殼層厚度進行調控,可根據(jù)應用需求,制備SiO2@PDA 核殼顆粒,方法簡潔可控,已應用于多個領域。本節(jié)介紹一鍋法制備SiO2/PDA原位共聚復合顆粒的路線,將SiO2的前體TEOS和聚多巴胺的單體DA原位共聚,SiO2與PDA的一次粒子成核后,組裝成復合顆粒。
Ho 等[38]報道了SiO2/PDA 原位共聚復合顆粒的制備及應用。在由TEOS、DA、水和氨水組成的弱堿性(pH 8.5~10) 溶液中,通過調控反應物TEOS 和DA 的濃度及比例,控制溶液的初始pH 等合成參數(shù),制得形態(tài)可控的SiO2/PDA 共聚復合顆粒。研究表明,在同時含有TEOS 和DA 時,DA(或PDA)結構中的氨基可以加速TEOS 的水解和縮合,使顆粒結構、形態(tài)與粒度發(fā)生顯著變化。Noonan 等[39]依據(jù)SiO2初級粒子形成與組裝的機理,設計制備了以SiO2顆粒為核心、SiO2/PDA共聚復合材料為殼層的SiO2@SiO2/PDA 復合核殼顆粒,并分析了SiO2與DA 共聚的機理。圖2(a)為合成路線,首先,在EtOH/H2O/NH4OH溶液中,在攪拌狀態(tài)下滴加TEOS,經(jīng)水解、縮合,獲得2~3nm 的初始SiO2粒子(Ⅰa);隨初始粒子增加,達到臨界粒子濃度時,就會二次成核為SiO2團簇(Ⅱ);在不同的時間點(如30min后)加入DA,DA在堿催化下迅速氧化聚合為PDA 的低聚物(Ⅰb);而兩性離子型的PDA 寡聚體可以與帶負電位的SiO2顆粒靜電相互作用,使PDA 寡聚體和SiO2的初級粒子共聚到SiO2顆粒的表面,從而形成核殼結構的SiO2@SiO2/PDA(Ⅲ)。再通過N2氛圍的高溫碳化(Ⅳa)和堿刻蝕掉SiO2模板(Ⅳb),制得空心多孔碳球HMCS。圖2(b)、(c)為通過NaOCl 刻蝕除去PDA剩下SiO2組分的透射電鏡(TEM)圖,清晰顯示實心核和多孔殼的結構。通過調控DA加入時間和濃度,可調控SiO2核的尺寸和SiO2/PDA 殼的厚度,如圖2(d)、(e)。他們提出的SiO2/PDA的組裝機理,為其他SiO2/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設計和制備提供了新的思路。SiO2/PDA共聚復合涂層作為鈦植入物上與骨組織的銜接層[12],可以解決骨組織和鈦金屬表面之間的黏合問題。
圖2 SiO2@SiO2/PDA復合核殼顆粒設計[39]
PDA 具有高反應活性,可進一步接枝功能性聚合物,以提高納米復合材料性能。Le-Masurier等[40-41]制備了SiO2@PDA 核殼納米顆粒,采用疊氮化物封端做引發(fā)劑,五氟苯乙烯(PFS)為單體,與PDA表面的羥基和氨基反應,在SiO2@PDA的表面原位接枝了高密度的聚五氟苯乙烯(PPFS)高分子刷。Heng 等[42]以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為單體,過硫酸銨為引發(fā)劑,通過鏈轉移自由基聚合制備了氨基封端的poly(PEGMA);通過PDA表面的邁克爾加成反應,在SiO2@PDA表面接枝聚合物制得SiO2@PDA@poly(PEGMA),參見圖3。通過利用PDA表面的酚羥基和氨基的反應活性,將引發(fā)劑2-溴代異丁酰溴先固定到SiO2@PDA 材料表面,制得SiO2@PDA@Br,然后再通過單電子轉移自由基聚合法,將單體N-異丙基丙烯酰胺(NIPAM)原位聚合在顆粒表面,制得SiO2@PDA@poly(NIPAM),可明顯提高其在極性和非極性有機溶劑中的分散性[43]。Tian等[44]以PEGMA和N-(3-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APAM)為單體,過硫酸銨為引發(fā)劑,通過自由基聚合制備poly(PEGMA-co-NAPAM)共聚物,然后再接枝到SiO2@PDA 顆 粒 表 面, 得 到SiO2@PDA@poly(PEGMA-co-NAPAM)復合物,與未修飾的SiO2顆粒相比,顯著增強了其在水溶液和有機溶劑中的分散穩(wěn)定性。
圖3 通過PDA表面包覆和邁克爾加成反應制備SiO2@PDA@poly(PEGMA)納米復合材料[42]
Huang 等[45]采用半胱胺鹽酸鹽作為鏈轉移劑,丙烯酸作為單體,通過鏈轉移自由基聚合法,使PDA 與氨基封端的聚丙烯酸(PAA)進一步結合,制備了SiO2@PDA@PAA 吸附劑,能顯著提高對亞甲基藍的吸附容量。通過在顆粒表面預先固定引發(fā)劑,利用α-溴異丁酰基與SiO2@PDA顆粒表面的羥基和氨基之間的酯化和酰胺化反應,制備具有功能化溴基團的納米復合材料,然后以水/甲醇為介質,通過表面引發(fā)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選擇添加不同的單體,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銨(DMC)、(3-丙烯丙基)-氯化乙基氯化銨(APTCl),分別制備了功能聚合物修飾的復合納米顆粒SiO2@PDA@PDMC[46]和SiO2@PDA@PAPTCl[47],作為有機染料的吸附劑,可以高效吸附水溶液中的剛果紅等染料,見圖4。
圖4 SiO2@PDA@PAPTCl的制備及電鏡圖[47]
貴金屬納米顆粒具有獨特的光學、催化和電化學等特性。但由于顆粒小、表面能高、易團聚、難以分離及回收利用等,應用受到限制。尋找合適的基材實現(xiàn)均勻穩(wěn)定地負載和分散納米顆粒,成為貴金屬納米顆粒應用的研究重點。SiO2納米顆粒制備簡單、價格低廉、易分離,是良好的載體,但其與金屬顆粒之間的黏附性較差,往往不能穩(wěn)定和均勻地負載。通過DA在SiO2顆粒表面自聚形成PDA 包覆層,利用PDA表面獨特的黏附性和還原性,及氨基、酚羥基對金屬離子的吸附作用,可在無還原劑情況下,表面吸附或原位還原負載金屬納米粒子。
Ag 納米顆粒的生物毒性相對較低,是有效的抗菌藥物,其抗菌活性與其納米尺寸密切相關,尺寸越小,抗菌活性越好,而在實際應用中,由于Ag 納米顆粒的聚集,導致其抗菌活性減弱。Wang等[48]利用SiO2@PDA 作為黏附性載體,在硝酸銀和氨水體系中加入SiO2@PDA,并加入葡萄糖作為還原劑,在顆粒表面形成了連續(xù)致密的金屬銀殼層,而且其連續(xù)性和厚度可控,這為后續(xù)SiO2表面無電鍍沉積多種金屬提供了啟發(fā)。Zhang 等[49]先制備了SiO2@PDA@Ag 核-殼-衛(wèi)星形態(tài)的納米復合材料,見圖5,由于Ag 和PDA 都可以和硫醇反應,在其表面接枝疏水的硫醇硅烷,同時利用PDA 的超黏附性和荷葉的表面凸起仿生結構,在溫和條件下,制備了超疏水顆粒。Yang 等[51]通過原位還原Ag+的方式,將SiO2@PDA 加入含有硝酸銀的溶液中,在其表面沉積了更加致密的金屬Ag 殼層,并進一步包覆PDA,制備了SiO2@PDA@Ag@PDA 的復合物,并將其與聚二甲氧基硅烷復合,可通過最外層PDA 的厚度變化調控復合納米材料的電導率、介電常數(shù)和介電損耗。Dong 等[50]和Guo 等[52]制備了SiO2@PDA@Ag 核-殼-衛(wèi)星形態(tài)的納米復合材料,用于抑制細菌生長,獲得了長效的抗菌活性。Shi等[53]將SiO2@PDA@Ag 核-殼-衛(wèi)星形態(tài)的納米復合顆粒,用于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活性基底,解決了單純用銀顆粒易團聚、間距不可控及穩(wěn)定性差的問題,能夠顯著提高拉曼檢測的靈敏度。
圖5 SiO2@PDA@Ag的合成及其表征圖[49-50]
貴金屬Au和Pd也可采用這種環(huán)境友好的方法進行負載。Lai 等[54]通過原位還原氯金酸制備了SiO2@PDA@Au核殼結構納米顆粒,將這種金納米探針應用于超靈敏的非酶電化學免疫分析,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拓展了其在診療臨床醫(yī)學中的應用。Bao等[55]利用Au—NH2鍵的結合特性,以SiO2@PDA@Au為載體,將第二抗體(Ab2)結合在Au 納米顆粒上,制得SiO2/PDA@Au-Ab2信號關閉型光電化學免疫傳感器。Xing 等[56]將Ab2黏附在SiO2/PDA 表面,利用Ab2與Au 的結合性能,將SiO2/PDA-Ab2與含Au 的還原氧化石墨烯功能納米顆粒復合,制成具有電化學發(fā)光免疫的傳感器,用于胰島素檢測。閆孟飛等[57]利用PDA的黏附性和還原性,在表面負載納米金顆粒,獲得分散性優(yōu)良的SiO2@PDA@Au 復合催化劑,對亞甲基藍的還原反應具有較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劑顆粒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良好。Veisi 等[58]用DA 對硅凝膠顆粒進行表面包覆改性,制得SiO2@PDA 納米顆粒,并在表面吸附Pd 離子,被PDA 還原為金屬Pd,制備了具有高催化活性的SiO2@PDA@Pd納米顆粒。
PDA 包覆修飾法具有工藝簡單、易于實現(xiàn)表面二次功能化等優(yōu)勢,為納米SiO2顆粒的修飾改性和與聚合物基體復合應用提供了新方法。PDA 包覆包括兩種:①顆粒表面包覆制備SiO2@PDA 核殼納米顆粒;②TEOS 與DA 原位共聚體系中制備SiO2/PDA復合顆粒。通過調節(jié)前體濃度、單體加入時間、反應時間、溶劑pH 等,可有效調控SiO2顆粒表面PDA包覆層厚度以及SiO2@PDA共聚復合顆粒的大小、形態(tài)及組分。一方面,高附著力和親水性PDA 修飾層可顯著增加SiO2納米顆粒與聚合物基體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可用于制備選擇性過濾膜、質子交換膜、剪切增稠流體、Ti植入體的銜接涂層、空心多孔碳等復合材料;利用PDA 優(yōu)異的生物相容性和猝滅效應等特性,可將SiO2@PDA 用于生物傳感、免疫分析等納米醫(yī)學領域。另一方面,利用PDA 的黏附性及活性基團,實現(xiàn)顆粒表面二次功能化設計:①接枝含不同基團的聚合物,制備SiO2@PDA@聚合物顆粒;②還原金屬納米顆粒(鍍Ag、Au、Pd等),進一步賦予SiO2納米顆粒特殊的多功能性,拓寬其在傳感、吸附、催化、抗菌等領域的應用。
雖然SiO2@PDA 的制備及二次功能化修飾取得了顯著的研究進展,具有非常好的發(fā)展?jié)摿?,但以下問題仍然需要開展深入研究:①多巴胺價格較高,影響其在材料領域的廣泛應用,可以尋找價格低廉的替代分子。聚多巴胺在生物醫(yī)學中應用的安全性還有待核定,其在動物和人體內的吸收、代謝途徑等尚不清楚。②多巴胺與SiO2納米顆粒的表面反應機制、沉積動力學、多巴胺的聚合機理和化學結構。到目前為止,PDA 在納米材料表面的聚合機理還缺乏系統(tǒng)完整的解釋,PDA 的沉積過程受溶劑、pH、溫度的影響及其降解機理還需深入研究。③精確控制多巴胺在SiO2納米顆粒表面的包覆過程,避免形成PDA 納米顆粒。避免在存儲、運輸過程中聚集,便于規(guī)?;a(chǎn)和應用。④通過二次修飾,進一步提高SiO2@PDA 顆粒的分散性和功能性,如在生物免疫治療領域的應用,也是未來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