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望軍
(作者:湖南省長沙市怡雅中學)
當了22 年老師(長時間擔任班主任),我漸漸悟到,當老師需修煉的最重要的一項基本功,便是不生氣。
孩子們上課講話,如果任課老師反映到我這里,我通常的做法是:罰學生把教材主要內容抄一遍,寫300字的評述,然后給我講一下知識點。
W 同學在歷史課上笑鬧,領罰。那一課的內容是“遠古人類的發(fā)現(xiàn)”,他抄得用心,評述也還不錯。我提問:中華民族的圖騰——龍,綜合了蛇、鹿、牛、魚等各種動物的特征,與黃帝炎帝爭霸以及部落戰(zhàn)爭有什么關系?
W 同學答不出來。這在我意料之中。我也不生氣,心平氣和地給他講了講圖騰的形成。
孩子們上課不專心,一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二是覺得課程簡單,一望而知。如果我們在他們一望而知的地方,問他個“一問三不知”,他們就會對課堂多些敬畏了。
一天,我經(jīng)過教室門口,發(fā)現(xiàn)門口“安全通道”指示牌的玻璃碎了。清理完玻璃,我找最喜歡坐在門口桌子上的W同學問情況。
回答當然是“不是我”。
“我知道不是你,也沒說是你。但是,我們教室門口的玻璃,外班同學弄碎的可能性比較小。你最喜歡坐在門口桌子上把腿晃來晃去,你不小心撞碎的概率是不是最大?”
他摸摸腦袋,覺得是這么回事。
“那還有別人也喜歡坐在這里玩兒啊?!彼臓庌q有道理。
“損壞公物,照價賠償。你去落實一下,去找到這些人,拿一個最妥善的分攤方案出來。記住,這不是處罰你,是在培養(yǎng)你溝通、協(xié)商、解決問題的能力。事情完成以后,你寫一個簡單的報告給我,記錄解決經(jīng)過。實在分攤不了的錢,我來出?!?/p>
W 同學把事情“搞定了”,很自豪。我問他“這鍛煉了你什么樣的能力?”,他說,領導能力。我樂了。
遇到問題,最重要的永遠是解決問題,而非生氣,非界定責任。
晚查寢時,在603 寢室遇見了幾個外班學生,吵吵嚷嚷。原來是604 寢室的一個學生把廁所清新劑噴在他們寢室了,他們覺得氣味大,很生氣。
我去找604寢室的那個學生。
一個男孩被從床上叫起來,穿著秋衣秋褲,瑟瑟地站在了我面前。
“你一看上去就是一個乖孩子。”我摸摸他的頭說。他放松下來。
“你確定這個清新劑沒有毒嗎?”
“我確定。我覺得味道還不錯,想給他們寢室增加一點清新的空氣。”
“我相信你是好意。但是,你喜歡的味道,別人不一定喜歡。如果你在噴之前能夠征得他們同意,不是既做了好事又讓別人開心了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隨便施于人哦!”
我又轉過頭對那幾個孩子說:“他是為了幫助你們,只是方法不對。相信你們能夠接受他的好意,是吧?”孩子們都點點頭。
教育和管理的起點和終點,是永遠相信和激發(fā)人的最大善意。
春風吹過大地,永不回頭,但是春風所過之處,野草青青。陽光普照萬物,不言不語,但是陽光照耀的地方,萬物欣欣。
理想的教育,亦應如此,有心無痕,云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