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勇,曾杰峰
(柳鋼紅星園藝有限公司,廣西柳州 545002)
園林是供游人休憩的場所,其在城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園林的作用,就必須確保園林工程的整體質量。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要保證園林工程的施工質量之外,還要做好后期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基于此,針對園林工程施工及養(yǎng)護管理展開分析探討。
園林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喬木、花灌木和草坪的栽培等。為確保苗木的成活率達到100%,應對相關的栽植技術要點加以了解和掌握。
1)根據園林工程的設計要求,選購各種樹種的施工用苗,應確保苗木為同一繁育批次,并保證數量充足。在苗木挖掘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土球的直徑,同時要避免對根系造成損傷,挖出后,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將土球綁扎加固,以免運輸途中土球松散破裂。
2)苗木移栽前,應進行平衡修剪,在修剪過程中,應保持樹冠的骨架,并保留主干和少量分布比較均勻的分枝,并摘除其上的部分葉片。需要注意的是,當切口直徑超過4.0 cm 時,應涂抹保護劑[1]。
3)苗木挖掘后,應及時裝車,樹冠應朝向車輛的尾部,并用柔軟的材料將樹干包裹好,放在木質支架上,綁扎牢靠。為避免對樹干造成機械損傷,可用軟繩扎緊。苗木裝車完畢后,應用濕潤的布遮蓋保濕,防止葉片水分散失。當苗木運至現場后卸車時,要輕拿輕放,帶土球的苗木應抱起后放置到相應的位置處,不可提拉樹干,以免導致土球松散。
4)在苗木移栽前,為減少葉面水分散失,可以向樹體噴灑蒸騰抑制劑,挖出苗木后,應對其根系噴施生長活力素,在整個移植過程中,每間隔2 h 左右噴施一次,直至苗木順利種植為止。
5)苗木正式栽植前,應準備好營養(yǎng)土,挖設栽植穴,然后將苗木放入穴內,回填營養(yǎng)土,將綁扎樹冠的繩子拆除,將樹冠豐滿的一面朝向觀賞方向。隨后將樹扶正,四周用營養(yǎng)土回填至1/2,并將綁扎剪除,繼續(xù)回填營養(yǎng)土,從而使土球與土體相結合,每一株苗木,可以分3次回填和夯實。苗木定植時,如果土球存在松散的跡象,應用營養(yǎng)土從根莖處灌入,待土體溢出后停止。
6)苗木栽植后,應澆一次水,可在水中摻入生長活力素,以此加快苗木與土壤的結合,從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澆水要緩慢、均勻,保證澆水效果。在苗木定植后的第3 d 和第6 d 分別澆水一次,如果天氣干旱,則應在定植14 d 左右再澆一次水。同時,可在苗木栽植后的10 d 內,向枝葉噴水,每天應不少于3 次,待到苗木上有新枝萌發(fā),可減少澆水次數[2]。養(yǎng)護期間,要對澆水予以重視,這是保證苗木健康生長的關鍵。
1)花灌木栽植前,應先定點放線,如果是群植的小灌木,則可用白粉線,標志種植面積的邊緣線。然后按照花灌木土球的大小,挖設種植穴,確保挖好的種植穴略大于花灌木的土球直徑。
2)花灌木栽植前,應進行修剪,長勢好、易于抽枝的灌木,可將其樹冠剪去1/2 左右,并梳枝短截,將枯枝、病枝及過密的枝條全部去除,如果枝條較長,則可剪去1/2,并在剪切口的位置處涂抹防腐劑。
3)將苗木放入到預先挖設好的栽植穴內,如果土球大小與穴的直徑存在偏差,則可適當修理,確保土球順利放入穴內。放好之后,將土球的包裹物拆開,從穴的邊緣填土壓實即可。在灌木栽植過程中,應避免損傷枝干,并選用小號的搗棍,確保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灌木栽植完畢后應澆一次定根水,之后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加水次數,避免缺水影響灌木成活。
1)草坪鋪設前,應先種植草皮,待草皮種植7 d 后,便可鋪設草坪。園林工程中,可以選用邊長為30 cm、厚度為3.5 cm 的方形草塊,并將草塊鋪滿草坪栽植地。鋪設時應適當鎮(zhèn)壓,從而使草塊與土壤能夠密切接觸。
2)草塊鋪好后,可使用相應的工具拍打,操作時不宜用力過大,以免對草坪造成損傷。不平的草塊應遵循去高填低的原則進行處理,并采用碾碎的園土,將草塊的間隙填塞密實,最后澆一次透水即可。
以園林中各類植物的生態(tài)特性作為主要依據,對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養(yǎng)護措施,確保養(yǎng)護后群落完整,樹壇內無野草和纏繞性雜草,草坪茂盛、無枯黃和空禿,苗木的成活率達到100%。
1)夏季時,溫度相對較高,會加快植物葉片內水分的蒸發(fā)速度,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則可能導致葉片萎蔫。對此,可在高溫季節(jié)到來時或是干旱氣候下,在早晚兩個時間段,分別澆水一次,同時用清水噴灑樹冠和樹干,提升濕潤度,降低水分散失速度,減輕蒸騰的影響[3]。
2)剛栽植的苗木比較脆弱,如果長時間受到光照,可能會對生長發(fā)育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可在養(yǎng)護管理中為苗木搭設遮陰棚或是掛設遮陰網,不僅可避免陽光直接照射苗木造成灼傷,還可以有效減緩水分的蒸騰。
3)當園林內的苗木種植時間超過6 個月后,為給苗木生長發(fā)育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應施用硫酸銨,可以采用根部澆灌和葉片噴施相結合的方法,增強施肥效果,讓苗木能夠吸收更多的養(yǎng)分。
1)在苗木常規(guī)養(yǎng)護中,應做好灌溉與防澇工作,通過及時灌溉使土壤保持足夠的濕潤度,從而保證苗木可以從土壤內獲取到生長發(fā)育所需的水分。灌溉時,為節(jié)約用水,可以采用小水均勻灌透的方法,讓水緩慢深入到土壤中,控制好灌水量。對苗木澆水時,可以開穴松土,應確保堰壁土結實,避免被水沖垮,堰底應當平坦,防止出現積水的現象,若是出現漏水的情況,必須及時處理并補灌。
2)雜草過多會與苗木爭奪養(yǎng)分,在苗木養(yǎng)護管理中,應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除去苗木周圍的雜草、枯葉等。同時,應經常中耕,以此疏松土壤,從而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避免發(fā)生板結的現象,對苗木的生長發(fā)育造成不利影響。
3)定期對苗木進行施肥,要確保深度在40 cm 左右,肥料施入土壤后,應在其上覆土,然后通過踩踏的方法壓實,從而使苗木最大限度地吸收肥料。同時,可以使用噴霧器,將肥料施于葉片上,或結合噴藥一并施用。
4)修剪整形是苗木養(yǎng)護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包括抹芽、去蘗、梳枝和短截等。抹芽時,應有選擇性地留出合適的芽,對有用的芽必須加以保護,避免造成損傷,每根枝條上,應留有1~3 個備用的芽;可在蘗枝處于幼嫩時,以手工的方法去蘗,若是已經木質化,則可用剪刀剪除;在梳枝時,應確保剪口與枝干保持平齊;可按照不同的需要進行短截,應確保剪去與保留部分的比例適中,剪口處應光滑平整,若截口面積較大,則應涂抹防腐劑保護表面。所有修剪之后的枝條應進行粉碎處理,堆積發(fā)酵后作為有機肥使用。
5)病蟲害是苗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主要威脅,因此在養(yǎng)護管理中,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具體措施如下:加大園林內的植保巡視力度,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發(fā)現病蟲害及時治理,避免擴散。夏季時,應至少對綠地進行2~3 次的藥劑除蟲,避免害蟲繁殖,造成為害。冬季時,可通過一些方法清除越冬的蟲卵,減少害蟲的基數。
6)在苗木養(yǎng)護管理中,應對被風吹歪斜的樹木進行扶正、加固,并依據園林總體設計要求,結合當前的綠化種植現狀,在園區(qū)內適當的位置處補植和調整苗木,對于養(yǎng)護期內死亡和染病的苗木進行補種,確保成活率達到100%。
1)要將草坪內的雜草及時清除,及時處理低洼處草坪的積水,并在草坪的生長季節(jié)進行加土、滾壓,選擇適當的時間軋草,高度控制在5 cm 左右,保證平整,避免遺漏。
2)可在草的生長季節(jié),根據長勢追肥,如果土壤比較干燥或是氣候干旱,則應及時澆水,保持草坪的濕潤度,防止草因缺水而枯萎死亡??稍诓萜盒藜艉螅瑖娛┌倬寤蚴谴i鋅,以每年5 次為宜[4-5]。
園林工程施工與養(yǎng)護管理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系統(tǒng)的工作,其中涵蓋的內容較多,一旦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整體質量,不利于苗木成活。為避免這一情況的發(fā)生,要掌握相關的栽植施工技術要點,同時做好后期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